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农网10 kV输电线路在运行中存在的单相接地、两相短路等问题,结合故障定位已有的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端不同步数据的故障测距方法.该算法根据故障后沿线电压的分布规律,在不要求双端数据同步时,利用线路两端故障前电压和电流相量在线计算线路参数,将两端数据采样的不同步因素以不同步角的形式引入,建立了故障测距关于不同步角的方程;为了提高测距精度,采用多个点的不同步角的平均值作为不同步角差,建立了农网10 kV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仿真模型,采用双端不同步数据故障测距方法进行了故障测距.仿真计算表明,采用双端不同步算法在不同的情况下都提高了测距精度,且不受过渡电阻、系统运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紧缺,及受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如今城市输电线路大多采用地下电缆线路,导致了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的大量出现。针对11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中低压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提出了基于单端行波法的配电网混合线路故障测距方法。利用混合线路行波的折反射波过程,对故障电流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及波头相关性分析,进行初步故障测距;并利用波头组合式匹配方法,实现混合线路最终故障测距。最后利用故障电压信号对故障测距结果进一步验证,以提高利用电流行波信号测距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配电网混合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实用,测距成本低,能够准确测量出故障位置。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带T型支路的混合输电线路故障测距问题,结合故障行波在带T型支路输电线路中的传播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组合行波测距原理的T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首先通过双端测距原理判断故障所在区间,然后利用单端测距原理得到故障距离。与传统T型支路故障测距方法主要适用于单一架空线路相比,该方法适用于带有T型支路的混合输电线路,可进一步提高测距精度。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Power Systems Computer Aided Design, PSCAD)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满足对故障测距精度的要求,能够简单有效、准确可靠的得出测距结果。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10kV配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测距的新方法,进而建立了单相接地故障状态下的数学模 型,并将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于故障测距,实现了对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快速判断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基于专家系统理论的在线故障计算方法。该方法对传统的宽度优先搜索法进行了改进,并应用于形成节点阻抗矩阵的过程中,既解决了环网问题,又提高了计算效率。为方便故障计算,计算前对基本参数进行了处理和标识,将220kV侧电网做了系统外部等值。并编制了嵌入武故障计算软件,实现了与SCADA系统的在线数据交换。本软件已在线应用于吉林省辽源地区电网,运算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基于专家系统理论的在线故障计算方法。该方法对传统的宽度优先搜索法进行了改进,并应用于形成节点阻抗矩阵的过程中,既解决了环网问题,又提高了计算效率。为方便故障计算,计算前对基本参数进行了处理和标识,将220kV侧电网做了系统外部等值。并编制了嵌入式故障计算软件,实现了与SCADA系统的在线数据交换。本软件已在线应用于吉林省辽源地区电网,运算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和相关性分析的中压配电电缆潜伏性故障行波双端测距方法。利用小波包变换对电缆故障相信号进行处理,提取故障特征信号,确定故障行波到达电缆双端的准确时间。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故障行波到达双端时刻的时间差,结合一般情况下的高频行波波速及行波测距公式对故障进行定位,并通过仿真验证本研究所提潜伏性故障行波双端测距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高频高压激励电缆故障测距方法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延时电路的高频高压激励电缆故障测距检测方法。首先,结合弱电网条件下的运行稳定性监测方法进行电力特征分析和参数识别;然后,采用电压输出稳定性测试方法提取电缆故障的高分辨频谱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输出电压和负载差异性进行延时电路控制和负载均衡调度,构建高频高压激励电缆故障特征分布的贝叶斯网络模型;最后,对故障测距参数进行估计,并判断电流故障输出的收敛性,根据负荷差异性特征实现故障测距和优化检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准确性较高,测距结果分布均匀,且具有故障自适应定位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小波变换的电力电缆故障测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力电缆的广泛应用,对电缆故障测距的精确度要求也日益提高.为了实现电缆故障的精确定位,引入小波变换的方法对电缆故障行波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根据信号的奇异性检测原理,采用搜索模极大值的方法确定行波信号起始脉冲和反射脉冲时间点,应用单端行波在线故障测距方法进行测距.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变换的时频局部化特性可有效聚焦到电缆行波信号的奇异点,从而得到精确的脉冲到达时刻.该方法不受电缆故障类型的影响,测距误差小,可获得较高的故障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利用T型线路的三端电气量进行故障定位,提出了故障分支判别的判据以及确定故障点精确位置的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和模极大值理论对提取的行波进行分析,得到行波波头到达的准确时间。利用行波到达各测量端的时间差判断故障分支,在此基础上利用包含故障分支的初步测距值求取最终测距结果。PSCAD仿真表明,该方法可准确判断T型线路的故障分支,测距误差较小,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1.
110kV XLPE电力电缆故障定点检测目前是一个技术难题,本文对比分析了XLPE电力电缆故障的几种常见测试方法。通过合肥市110kV贾望二线电力电缆故障这起事故,详细介绍了低压脉冲法和高压脉冲电流取样法对XLPE电力电缆故障定点的检测结果和采取的措施,为110kV XLPE电力电缆的维护和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110kV XLPE电力电缆故障定点检测目前是一个技术难题,本文对比分析了XLPE电力电缆故障的几种常见测试方法。通过合肥市110kV贾望二线电力电缆故障这起事故,详细介绍了低压脉冲法和高压脉冲电流取样法对XLPE电力电缆故障定点的检测结果和采取的措施,为110kV XLPE电力电缆的维护和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线路单端信息实现单相断线兼接地故障测距的新算法。本文法采用分布参数电路模型,利用对称分量法,于故障后在线路始端施加正弦诊断信号,并检测起始端口的电压电流相量,以此实现故障点的精确测距,大量的计算机仿真和在模型线路上的试验表明,本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稀疏重构技术的广域故障定位方法,用于准确定位传输网络中的单故障和双故障位置.与早期传统的故障定位方法不同,该方法只需要通过相量测量单元(PMU)在数量有限的节点中测量即可实现故障定位.测量得到的电压相量和电网的阻抗矩阵产生一个欠定方程组,可以通过压缩感知稀疏重构的方法求解.重构得到了一个稀疏故障电流矢量,通过其中的非零元素判断可能的故障区域.对于没有故障的区域,可以由PMU测量到的电流相量计算相邻节点的电压,然后用新计算的电压和PMU测量值确定故障线路.利用替代定理和最小二乘法计算发生故障前后的节点电压变化量和故障线路两端的电流变化量.文中针对几种典型的故障类型,基于压缩感知和改进的传输线方程精确估计故障位置,消除了复杂的数学迭代过程,进一步提高了故障定位精度.应用PSCAD仿真软件在IEEE39节点系统上进行算例仿真,对故障定位算法进行了测试研究,验证该算法可以实现常见故障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基于预值查表故障搜索算法的混合线路双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基于各个电缆一架空线连接点产生的行波到达线路两端的时间差建立故障区段预置表,利用故障时初始行波波头到达线路两端的时间差查表搜索故障区段,根据故障区段进行重合闸控制,如果故障在电缆上则闭锁重合闸,反之,则开放重合闸;并根据双端行波定位公式计算出故障点位置.EMTP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行波定位方法可准确定位故障点位置,误差小于50m,且不受故障点位置、故障类型及过渡电阻的影响,可精确实现重合闸,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配电网电缆故障的特点,利用一种新的配电网接地故障定位系统进行探测,探讨了使用S32电缆故障定位系统进行故障定位的方法.结合某公司电缆故障探测中的不同故障,分析了S32电缆故障定位系统与其它电缆测试设备的应用对比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相关法在脉冲反射电缆故障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脉冲反射法电缆故障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在经典相关法基础上 ,根据故障电缆反射波形所具有的特点 ,提出了相关值 相关系数法 .并针对故障点前有接头的情形 ,综合利用相关值和相关系数两个判据进行了故障定位 .现场记录的数据分析证明 ,该方法提高了电缆故障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配电网故障定位算法仅考虑配电网馈线终端单元作为单一信息源存在容错率较低的问题,利用用户用电采集系统的供电信息作为冗余信息,考虑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影响构建故障定位适应度函数,并通过二进制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利用改进D-S证据理论进行证据融合,根据证据决策准则得到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实现故障定位,并且在单重故障与双重故障下FTU信息有误时,较传统算法相比容错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