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单位根检验对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的名义固定资产投资和名义生产总值进行平稳性检验,并使之成为平稳性序列,继而应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我国三大经济区域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总值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在三大经济区域的取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差异是多种社会经济因素作用的结果,探索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因素对其经济协调发展、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意义明显.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作用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搭建区域经济差异作用因素框架,并利用2015—2019年安徽省各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受到制度、产业、劳动力、资本、自然等因素的影响;政策扶持力度、产业结构、劳动力质量、人力资本投入、区位优势是最主要、最具代表性的5个因素;各因素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发展速度差异均存在正向作用.其中,政策扶持力度和产业结构是作用力度最大、显著性最高的两个因素,其他因素的作用力度及显著性稍弱.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加权变异系数、Gini系数和Theil指数、国内和国际对旅游差异的贡献率等指标对浙江省旅游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旅游业发达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环杭州湾地区,浙江省中部靠近内陆的区域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各区域国内、国际旅游存在显著差异,但国内旅游差异是浙江省旅游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浙中三大城市群差异明显,环杭州湾地区对于旅游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城市群区域。产生以上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城市群旅游资源差异、地方经济、政策导向和交通因素等。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受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的调控和引导。东、中、西三大地带经济发展的梯度差、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分工协作使各区域对人力资源需求的类型、结构不尽相同,因此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动态变化的,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是非均衡的、类型是有差异性的。在现有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资源优化调整的重点类型是高等职业院校,并提出各区域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化配置对策。  相似文献   

5.
增长极理论是一种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主张通过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推动经济增长。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大体可分为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协调发展三大阶段,借鉴增长极理论的合理成份,总结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将对我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之一。当前,该区际经济一体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分析了区域经济的形成机制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求、整合条件及存在问题,从市场和政府这两个层面提出进一步加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外国直接投资区域性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我国1999年的相关数据,对外国直接投资区域性分布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线形回归模型对影响FDI区域性分布的因素进行了统计检验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当前我国FDI区域性分布严重失衡,各地区的经济实力、投资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差异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对中西部地区如何加大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力度提出了建议,指出改善投资环境是中西部地区面临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区域的整体性及其内部一致性和强烈的联系性得到高度重视,主要区域经济板块如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经济与港口经济发展相互支撑,并被规划为我国沿海五大港口群,港口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重要。就辽宁而言,新的中长期规划明确了全省区域经济布局新格局,不仅明确了“三大经济板块”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施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等原因,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力资本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基于1993—2011年的经济数据,实证考察了人力资本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均具有显著作用,但人力资本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产出弹性却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也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黄河治理保护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黄河治理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黄河"大保护"重大布局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建立低温环境下带回热器的R404a/CO_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模型,为提高系统COP,对其进行热力学分析。应用控制变量法,通过理论计算对比分析系统的蒸发温度、低温循环冷凝温度、过冷度以及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等因素对该系统COP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其他参数一定时,过冷度的增加对于提高系统COP具有显著作用;存在低温循环冷凝温度的最优值,使得系统COP最大;过冷度不变时,系统COP随着蒸发温度、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的增大而增大,随冷凝温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区域之间的差异往往无法仅仅诉诸于区域之间的要素禀赋,独特的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对区域长期经济表现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构建区域产业网络成为摆脱这种核心边缘模式的一种选择。本文拟对全球产业网络的构成进行分析,并研究推动区域产业网络演变的机制,以探求区域产业网络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而人力资本在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人力资本理论已证明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力资本存在的现状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投资结构的调整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般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历来被经济学家所关注。运用配第-克拉克定理及库兹涅茨定理对重庆市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作出一般分析,探讨了其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有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效千差万别,效率高低不一的原因在于合作效率与地区间的能力结构密切相关,能力差距小的合作的效果就好,能力差距大的合作效果就差。通过能力建设来缩小合作地区的能力差距,促进合作地区能力结构的匹配是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作为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徐州产业建设将成为江苏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之一.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徐州产业结构演变和经济增长情况,基于格兰杰因果分析模型,对产业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供新一轮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经济要发展,人才是根本。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必然会引发人才需求的变化。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势之下区域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预测,对于引导属地职业院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成功升级转型,具有重大意义。本调查立足园区,服务园区,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在人才培养、体制架构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有现象,不同国家和地区形成的都市圈表现出一些共同特征。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差异、区域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以及区域资源和经济制度等的不同,这些都市圈又表现出一些差别。从经济制度、发展过程、政府作用和国际环境4个方面,比较了我国都市圈与国外都市圈的形成背景,对促进我国都市圈的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区域经济对高职教育发展的驱动性——以无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高地,它的发展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高职教育是区域经济的内生需求,必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区域所有制结构变化特点等不断调整优化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路建设的区域结构要以合理、优化为原则,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本文把GDP、区域土地面积、贸易量、人口数量作为评价项目,把吉林省九个地区作为评价方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关联矩阵方法,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证了公路建设在地区结构方面合理性的问题,目的是使道路建设与经济的发展能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