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利用活性碳增强微波热效应对某石油化工厂区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研究,在微波处理最佳条件下,考察场地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通过三维荧光(3D-EEM)和气相色谱(GC)分析了石油烃污染物的组分和去除特性,并采用菌剂强化法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深度生物降解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碳增强微波热修复技术对石油烃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微波功率700 W、辐照15 min、土壤含水率10%、添加5%活性碳的试验条件下,可将土壤中的石油烃含量由5 700 mg/kg降至2 800 mg/kg,去除率达50.9%;GC分析表明:土壤中污染组分主要为TPH(C6-C9)、TPH(C15-C28)和TPH(C29-C36),经微波热修复后,土壤中TPH(C15-C28)去除率较高,达到70.4%;3D-EEM解析表明:微波热消解对土壤中三环芳烃及其同系物去除效果较好;对微波热修复后的土壤进行工程菌剂深度生物降解14 d后,污染土壤中石油烃含量降至716.8 mg/kg,去除率提升至74.4%,达到《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的第一类用地筛选值。  相似文献   

2.
匀强电场和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陕北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微生物和外加电场联合修复的实验研究,实验表明,经过54 d的降解,加菌土样在施加电场条件下石油降解率达到91%,比不加电场土样的降解率79%提高12%,并且在降解初期电场促进了菌剂的生物修复作用,到降解后期,促进作用不明显.分析表明,土壤中的直链饱和烃基本被去除.得出适宜的施加电场条件为辐照时间为10 min,电场强度为300 V.m-1,土壤中石油去除率变化与微生物脱氢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外加电场刺激了微生物脱氢酶的分泌,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模拟,研究了采用不同激活剂激活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激活剂为硫酸铵浓度:40.99 g/kg,KH2PO4浓度:4.73 g/kg时,土著微生物对土壤中石油烃经30 d的修复,降解率达86.27%,激活后土壤中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量由初始的4.78×105cell/g增加到5.71×106 cell/g.  相似文献   

4.
在石油开采、运输、储存等过程中, 原油及其制品进入土壤, 会导致土壤污染。生物炭具有高吸附能力、高比表面积、高微孔率和离子交换能力等特性, 可以通过化学或物理作用吸附土壤中的污染物; 生物炭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使其丰度变化, 从而促进土壤中石油烃及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对生物炭的生产及特性、去除土壤中石油烃及多环芳烃机理、与生物炭环境应用相关的动力学研究和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在此基础上对生物炭修复油污污染土壤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利用所得的天然混合菌组以及筛选菌种的组合在土壤相条件下对石油烃的生物降解进行尝试,结果表明,经过47 d的生物降解,土壤中石油烃的含量有大幅度的降低,接种微生物对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人工模拟柴油污染土壤,研究了功能菌群对柴油污染土壤的降解修复能力,以及菌群多样性和菌群结构组成变化。菌群对土壤中柴油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降解30 d后,菌群对土壤中柴油污染的最终降解率达到74.3%;在降解时间小于30 d时,土壤中菌群的呼吸强度逐渐增大;当土壤深度改变时,菌群的降解能力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降解30 d后,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较降解初始都有所增加,说明菌群可以良好地适应柴油污染环境;降解初始柴油降解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硬壁菌门(Frmicutes)以及少量拟杆菌门(Bcteroidetes)组成,菌群经30d培养后,表层土壤中的主要优势菌群为Proteobacteria,深层土壤中的主要优势菌群为Firmicutes。研究菌群对柴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及菌群多样性和菌群结构组成变化,可为修复柴油污染土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利用石油烃降解菌混合菌和紫花苜蓿、高羊茅2种植物对不同浓度柴油污染土进行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室外盆栽对比试验,研究植物修复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试验中植物种子萌芽率和植物生长状况,采用超声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3种修复方式对柴油污染土的降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柴油延长了植物种子的萌芽时间;在植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过程中,高羊茅的植物生物量和株高大于紫花苜蓿,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植物生物量和株高总体上明显高于植物修复;3种修复方式修复柴油污染土的总体降解效果排序为: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高羊茅的修复效果优于紫花苜蓿;柴油污染土的柴油浓度越低,修复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稠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微生物-植物联合对稠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高效降解菌B2020以及B22发酵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荆加入稠油污染土壤,再施用复合肥和柴油补充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和代谢底物,分析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的效果.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降解效果最好的组合为,处理时间为120d,菌剂(每kg土中)投加量为50g,生物表面活性剂(每kg土中)投加量为100g,复合肥(每kg土中)投加量为0.1g,结论在植物生长初期(40d),影响石油污染土壤总石油烃(TPH)降解的显著因子为投加菌剂量;植物生长中期和后期(80d,120d),影响TPH降解率的因子为生物茬面活性剂和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石油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方法,从实验室保存的优势菌中筛选得到4株降油效果最佳菌,采用摇床和恒温培养箱培养,对含油量为5%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菌剂强化处理和环境强化实验。微生物菌剂强化结果表明:4种菌和除油效果最好的A、C、D混合菌3d可将石油烃依次降解24%、19.81%、22.55%、26.46%、39.67%;并对该菌群的最佳投加配比进行确定,A、C、D菌群数量的最佳配比为NA:NC:ND=1:2:0.5,3d内菌群A、C、D在最佳接种配比情况下可将石油烃降解44.2%。环境强化实验结果表明:A、C、D菌群在最佳修复条件营养物质C:N:P为75:8:3、表面活性剂为0.5%、通气条件为6层纱布、电子受体H2O2的加入量为1.5%下,3d内石油烃降解61.46%,比自然条件下修复的除油率4.7%提高了56.76%,较只进行菌种强化时最高除油率44.2%提高了约17%。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纳米CaO2强化电动修复苯酚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利用实验室级别的自制土壤修复装置探究了在不同电压梯度、修复时间、投药点位、投药量条件下土壤中苯酚的迁移去除规律,并采用红外光谱对修复后土壤中残存的苯酚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修复电压为2.0 V/cm、修复时间为7 d、纳米CaO2投加量为3.47 g、加药装置固定...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东北某石油污染场地地层分布情况,探讨了复杂介质条件下空气曝气法(air sparging,AS)去除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质苯、萘的去除效果和最佳实验条件。结果显示,对于复杂地层有机污染,利用AS技术进行修复是有效的;曝气量为300mL/min曝气效果最好,苯、萘的去除率分别为99.54%和11.58%;对于异质分层多孔介质,连续曝气的去除效果优于间歇曝气;实验过程中萘的去除效率较低,这除与其自身的结构和性质有关,还与介质的异质性有关,在应用AS修复此类污染物时要联合使用其他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2.
针对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技术仍不完善的现状,基于水体原位修复的理念设计了太阳能生物浮岛成套设备.该设备以太阳能为能源,利用空气泵对水体进行造流充氧,结合复合生态浮岛进行水质净化。实现原位采能供电、原位供氧和原位高效生物降解.测试表明:该设备充氧阻力仅为lOOPa,动力效率可2.82kgO:/(kW·h);针对帚观水体的水质修复实验表明:设备运行一周后水体叶绿素a浓度降低19.8mg/L,设备对富营养化的抑制作用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3.
土壤清洗技术是一种经济的、应用性强的技术.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清洗剂的研究现状,探讨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清洗剂的研究方向,提出来源广泛、可生物降解的高效清洗剂,如天然有机酸、生物表面活性剂等,是今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清洗剂的研究重点.对于复合污染的土壤,使用复合淋洗剂也是目前的一个研究方向.清洗剂的再生和循环利用,对于土壤清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将大大降低土壤修复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
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机理不同,植物修复技术可分为植物固定、植物挥发和植物提取3种基本类型.与传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比较,该技术存在成本低、利于环保、方便操作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修复速度慢、受环境条件限制等局限性.今后研究的重点:寻找超累积植物并研究重金属富集的机理;通过基因工程发展植物修复技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强化植物修复技术,如发展对环境安全的化学添加剂.  相似文献   

15.
水-土环境有机污染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表面活性剂溶液可以增溶土壤中的污染物,提高其流动性和去除效率,并缩短处理时间。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受到现场条件的制约,现场应用时要考虑其增溶效果和界面张力的降低。表面活性剂与其它修复技术联合应用进行增效修复,可应用于现场(insitu)修复和现场外(exsitu)修复。表面活性剂可用于促进大范围污染物的去除,已应用于PCE,BTEX化合物,VOCs,SVOCs,PCBs及氯化溶剂的去除和现场修复。处理后,废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可回收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地下水和土壤增效修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电化学方法制备高铁酸钾,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电解液KOH浓度16 mol/L,电解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65℃,阳极表观电流密度为50 A/m^2,制得高铁酸钾的浓度可达5.72 mmol/L。对高铁酸钾强化电动修复技术去除土壤中的苯酚进行初探,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苯酚污染的修复效能,在反应120 h后,苯酚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而且产生的Fe(OH)固体无毒无害,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7.
报道土壤中氯苯在电场驱动下的迁移特征,研究了隔离带和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氯苯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场驱动下,氯苯向阴极区移动.在阳极区与阴极区之间设置一个水相隔离带,阳极区氯苯的修复率由原来的31%显著提高到58%.在污染土壤中增加表面活性剂Tween80,阳极区氯苯的修复率又提高到72.2%.因此,设置隔离带并添加表面活性剂有利于增强氯苯的修复率.  相似文献   

18.
The simulation of hydrogen purification in a mixture gas of hydrogen/carbon dioxide (H2/CO2) by metal hydride system was reported.The lumped parameter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The validated model was implemented on the software Matlab/Simulink to simulate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depends on the external pressure and the venting time.An increase in the external pressure and enough venting time makes it possible to effectively remove the impurities from the tank during the venting process and allows to desorb pure hydrogen.The impurities are partially removed from the tank for low external pressure and venting time during the venting process and the desorbed hydrogen is contaminated.Other parameters such as the 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olid material mass,supply pressure,and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influence the purification system in terms of the hydrogen recovery rate.An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olid material mass,and supply pressure improves the hydrogen recovery rate while a decrease in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enhances the recovery 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