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详细分析了10 kV配电线路串联电容器补偿和并联电容器补偿的工作原理、主要组成及其优缺点后,针对它们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10 kV混合串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阐述了该装置的主要组成和串并联电容器的容量计算规则。最后介绍了一个采用混合串并联电容器补偿技术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相量图和数学方法分析提高10 kV长线路末端电压的配网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以下简称:配网串补装置或串补装置)。提出配网串补装置最佳安装点的概念。研究串补装置的安装点、容抗值范围及线路功率因数与串联电容器极间电压的关系。对比内熔丝、外熔丝、无熔丝电容器的特点,得出内熔丝电容器较适用于配网串补装置的结论。提出线路功率因数较低的情况下,可能存在人为抬高串联电容器额定电压的情况,此时串联电容器内熔丝动作下限电压宜由用户与生产厂家协商确定,以确保配网串补装置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
沿10 kV线路主变接下来的电力用户,依据无功补偿就地就近平衡原理,由安装在变压器0.4 kV侧的电容器组除对用电负荷无功进行补偿外,并通过过补偿方式对变压器励磁和漏磁无功进行补偿,使之线路流动无功最小化,降低了线路有功损耗。通过对无功补偿装置和运行方式的改变,降损节能效果较显著。经一年多时间运行,该无功补偿装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我厂某6kV变电所两段母线各带一组无功补偿装置,每组有400、800及800kvar三组电容器,由无功补偿控制器自动控制投切。自动控制器投运后,电容器投切特别频繁——3min投切一次,对系统及设备寿命影响很大。 具体情况是控制器功率因数值设定为0.95,C/K值设定为0.5。进线电流互感器的变比是1600:1。投人前两组电容器(400和800kvar)时,功率因数达不到设定值,投入第三组(800kvar)时,cos(?)  相似文献   

5.
以串联电容器补偿方式治理10kV长线路末端低电压有着良好前景,但相关技术问题需深入探析。首先依托相量图和数学方法对串补装置安装点和容抗值范围进行分析,明确相关原则;其次从线路功率因数与串联电容器极间电压的关系入手,结合各类电容器的特点,确定配网串补装置的适宜结构和电容器选型;最后对关系串补装置运行安全性的内熔丝动作下限电压进行探讨,明晰在线路功率因数低下时该值的确立途径。  相似文献   

6.
尤克龙  陈旭 《安徽电力》2007,24(2):45-46
在农村10kV配网线路上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合理选择电容器容量及其最佳安装位置,是降损增效的一个有效途径。文中通过对凤阳地区农村10kV线路无功补偿的原理及降损效果进行测试分析,确认有效地降低了10kV线路损耗,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220 kV变电站10 kV电容器装置投运后保护频繁动作现象,结合电容器后台保护动作信息和保护配置方式,分析了该电容器组保护频繁动作的原因,更换了故障电容器。同时对故障电容器装置进行单个电容量测试,根据系统短路容量进行谐波校验,证实谐波对电容器容量变化的影响,并提出了10 kV电容器装置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起10 kV系统谐振事故,经分析,是由谐振过电压引起的,提出变电所根据电容电流情况决定是否安装消谐补偿装置,不同变电所10 kV系统互带时也应考虑消谐补偿问题,电容器单元不应使用线路型避雷器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9.
由于10kV线路中安装无功补偿装置补偿无功也存在不足,为进一步降低线损,提高用户电压质量,开发了10kV线路无功优化补偿系统。先运用非节点无功优化算法确定10kV线路无功补偿位置及补偿容量,在此基础上研制并安装了集无功自动补偿、电容器保护于一体的智能型户外无功补偿装置,经试运行分析,可有效提高电压质量水平,进而提高了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是电力系统中优先采用的无功补偿方式,以减少输电线路输送电流。起到减少线路能量损耗和压降,改善电能质量和提高设备利用率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10kV并联电容器常见故障分别是渗漏油、谐波损坏、电容器组群爆和电容器内有异常声音四个案例。10kV并联电容器故障类型复杂,对运行工况要求严格,配置时应考虑各种原因引起的过电压、低电压、过电流等情况,并应根据电容器接线方式、采样装置接线方式及运行方式等条件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1.
根据广州地区10 kV架空线路的实际情况,提出两种基于柱上智能开关的广州地区10 kV架空馈线自动化新模式,应用了柱上智能开关、线路设备保护、智能控制器和PLC控制器,可实现二遥监测、减少变电站出线开关跳闸、缩小停电范围、自动隔离故障、迅速恢复非故障区域的正常供电等功能。分阶段在广州不同地区对馈线自动化新模式进行试点,结果表明架空线路馈线自动化新模式适合广州实际,在广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文章着重研究了采用GPRS技术以实现对10 kV配电变压器数据的采集、传输,以及问题的处理。负控中心对采集到的变压器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计算后,通过负荷分配、负荷转移以及电容器投退等方式,实现对网络和设备运行状态的优化选择,确保城市和乡村10 kV配电网络处于最佳安全和经济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3.
基于DSP的无功补偿电容器组同步投切装置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现有的10 kV无功补偿电容器组投切时产生的开关暂态过程危害,提出了一种基于DSP和自适应控制的无功补偿电容器组同步投切控制系统。它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TMS320F206和6通道同时采样芯片ADS7864,实时测量系统有功和无功功率,提取电压信号的零点;采用自适应算法控制断路器在电压零点投入电容器组,在电流零点切除补偿电容器组,以降低投切电容器组时产生的过电压和涌流。实际测试表明,该方案具有可靠性高、运行稳定等优点,还能与现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调度自动化系统相配合,实现变电站无功控制。  相似文献   

14.
李敏 《江苏电器》2011,(1):38-40
消弧线圈装置可以将电容电流补偿到残流很小,使瞬时性接地故障自动消除而不影响供电.分析了10kV、35kV配电网中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电容电流的计算方法,及在工程实际中消弧线圈、接地变压器等设备的相关技术参数的选择要求.在工程实际中应根据系统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消弧线圈装置.  相似文献   

15.
并联电容器组中性线电流不平衡保护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星形中性点不接地的并联电容器组,利用中性线不平衡电流信号容易实现微机保护。针对电容器组的电容元件击穿情况,根据电容器容量发生变化量,计算分析了中性线不平衡电流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电容元件击穿后仿真模型,并计算验证了理论分析。探讨了中性线电流不平衡保护的保护范围和整定值选取,为电容器组有效保护、快速动作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6.
伊敏-冯屯可控串补控制策略的RTDS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RTDS实时仿真工具验证了我国东北电网伊敏-冯屯500 kV交流输电架空线路可控串联补偿控制器的各项控制性能,检验了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稳态运行特性,研究了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阻抗阶跃特性和运行模式转换特性,最后通过三相故障的工况验证了可控串联补偿装置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性尤其是阻尼低频功率振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电网对农网改造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农网开始加装并联电容器,用于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损.由于农网负荷较特殊,无功补偿容量不大,招标中经常要求采用10 kV框架式电容器,电容器组分档补偿,串联电抗器不分档的补偿模式.采用该补偿模式后,可以简化一次接线复杂程度,降低设备造价,但是带来了电抗率不匹配和谐波放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韩桥变电站由于35kV线路故障,导致10kV电容器保护动作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10kV柱上无功自动补偿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变电站集中补偿和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分散补偿存在的不足,提出在10kV配电网中采用柱上无功自动补偿装置.达到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损、改善电压质量的目的。从工程实际出发,确定了总体设计方案和元器件选取原则,设计了专用控制器,研制出10kV柱上无功自动补偿装置。该装置将一次和二次元件集成于户外箱体内.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成本低廉、安装维护方便。采用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策略,以电压无功平面内的七区图作为投切判据,避免了投切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备用电源投入装置主要用于110 kV及以下变电站的进线、母线、变压器等设备的备用自投。随着用户对用电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面向用户的10 kV联络线也需要安装备自投装置。为此,合作研发了基于光纤通信的联络线备自投装置,验证了该装置能够实现2条10 kV联络线的相互备用、快速投切功能。该装置的投入使用,提高了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同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