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考虑山区小水电的智能型备自投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小水电地区传统备自投存在的不足之处:长时间等待母线失压,以解列所有小电源为代价,恢复供电需要很长时间,在研究自动捕捉准同期、高周切机等原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小电源地区的智能型备自投方案,即在枯水期选择快速联切水电的备自投模式;在丰水期则选择为高频逐轮切机、准同期合闸的备自投模式,以达到快速恢复地区供电的目的.该方案已在备自投装置中实现,并利用近几年的故障录波数据以及电网运行参数对装置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证明,这种智能型备自投的使用能有效地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小水电地区传统备自投存在的不足之处:长时间等待母线失压,以解列所有小电源为代价,恢复供电需要很长时间,在研究自动捕捉准同期、高周切机等原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小电源地区的智能型备自投方案,即在枯水期选择快速联切水电的备自投模式;在丰水期则选择为高频逐轮切机、准同期合闸的备自投模式,以达到快速恢复地区供电的目的。该方案已在备自投装置中实现,并利用近几年的故障录波数据以及电网运行参数对装置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证明,这种智能型备自投的使用能有效地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改造电网老式继电保护的重合闸装置来提高城市供电可靠率。结合现有供电网络运行方式对老式继电保护装置原理进行分析,将重合闸装置的重合方式由检母线无压方式代替常规的检同期方式。其中,对于联络线重合闸装置,通过在其二次回路中加装检定母线电压和线路电压的转换开关,实现重合闸装置既能检母线无压又能检线路无压。对未装设解列装置的带有小电源线路,整定为长延时检母线无压重合方式;对于联络线开关通过切换重合闸装置转换开关,送电时投检线路无压方式,受电时投检母线无压方式。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有效,明显提高了重合闸装置动作的成功率,减少了网区负荷损失,提高了城市供电可靠率。  相似文献   

4.
研究改造电网老式继电保护的重合闸装置来提高城市供电可靠率。结合现有供电网络运行方式对老式继电保护装置原理进行分析,将重合闸装置的重合方式由检母线无压方式代替常规的检同期方式。其中,对于联络线重合闸装置,通过在其二次回路中加装检定母线电压和线路电压的转换开关,实现重合闸装置既能检母线无压又能检线路无压。对未装设解列装置的带有小电源线路,整定为长延时检母线无压重合方式;对于联络线开关通过切换重合闸装置转换开关,送电时投检线路无压方式,受电时投检母线无压方式。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有效,明显提高了重合闸装置动作的成功率,减少了网区负荷损失,提高了城市供电可靠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广东电网110 kV变电站接有上网小电源,易因系统电源线路事故跳闸而导致全站失压的现象,通过对带小电源的110 kV禄步变电站全站失压原因分析,提出了配合检母线无压重合闸增设低频低压减载装置和联切小电源两个解决方案,禄步变电站采用方案一后再未发生跳闸事故.  相似文献   

6.
110 kV双端电源联络线的小电源侧保护重合闸通常采用"检同期"方式.然而当故障发生在风电场并网联络线时,风电场侧保护重合闸如采用"检同期"方式往往难以动作成功.针对该问题,文中根据双馈风电机组的控制原理,结合电网故障录渡波形,剖析了风电场侧保护重合闸采用"检同期"方式难以动作成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电场并网联络线重合闸的合理配合方式,并应用于现场,有效提高了风电场并网联络线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宋汉蓉 《四川电力技术》2007,30(6):33-34,47
提出了小电机组侧线路开关采用特殊保护整定原则,这样,可防止当大电源与接有小电源并网运行的线路发生瞬时故障时,因小电源侧的重合闸不能检同期而导致局部电网失电,而造成不必要的供电损失。  相似文献   

8.
检母线无压重合闸方式在小电源并网通道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母线无压重合闸方式应用在小电源并网通道的某些线路上,既可以避免小机组与系统发生非同期并列,又可以有效地提高对用电负荷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在供电区域内有小电源的电网,目前的做法是在变电站内配置故障解列装置.当系统联络线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动作跳开送电侧开关,受电侧开关不动作而靠故障解列装置动作跳开变电所内的有源线路,确保系统重合闸在检线路无压重合闸恢复对变电所的供电.故障解列装置作为一种新型的装置运行于变电所,在给电力系统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同时,无形中增加...  相似文献   

10.
小水电站与大电力网并网运行条件下,存在运行稳定性差、自动重合闸装置无法对故障类型做出准确地判断等问题。当连接线路出现故障时,小水电侧重合闸成功率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检无压的重合方式,对传统的重合闸的控制逻辑进行改进。基于PLC技术设计了小水电自适应式配电线路的重合闸装置,重点解决了重合闸装置与其他继电保护方式的兼容问题,提高带小水电站线路的重合闸成功率。该装置在广东某地区电网的模拟测试结果表明其有效性,文中采用的重合闸装置时间的整定和控制策略,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谭子健 《广西电力》2012,(2):71-72,76
为了提高220 kV及以上输电线路重复故障时重合闸的成功率,通过分析某220 kV线路重合闸不成功的原因及所暴露的问题,采用改变保护装置充电时间、配用一次储能可多次分合的操作机构、合理选择重合闸方式等措施可提高线路重合闸成功率。对避免雷击频繁地区重要线路中断供电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完了凸极同步发电机阻尼绕组对电力系统自动重合闸暂态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由国内目前沿用的苏联计算公式得到的阻尼条截面若作适当减小,将不会对自动重合闸暂态过程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重合器在城网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城市供电网的特点,包括故障种类及概率、变电站断路器速断保护、容量等级要求、环网供电、配电自动化的要求、地缆网的特点等。指出重合器虽然在农村电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在城市电网中处于试点运行阶段,初步探讨了重合器在城市供电网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应注意的情况。建议在城市供电网中采用重合器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因其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上的突出表现,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nverter Interfaced Distriuted Generation,IIDG)在配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IIDG的接入使得配电网变成一个多电源供电的复杂网络,潮流的双向流动将导致基于单向潮流设计的馈线自动化性能下降,无法及时隔离故障、恢复供电。针对目前广泛应用在架空线路上的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模式,分别从IIDG准入容量、反孤岛保护和重合闸延时时间的配合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IIDG接入对其动作逻辑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适应IIDG接入的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方案,并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当IIDG的接入容量不超过其准入容量时,出口断路器的动作灵敏性不受影响,且设置重合闸延时时间与反孤岛保护相配合,能够避免非同期合闸,自动化开关仍能按照原动作逻辑隔离故障和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种可用于单端或双端电源的WXH-25型微机成套线路保护装置。该装置利用故障分量实现了单端电源内部故障的判别,解决了使用允许信号方式下的可靠跳闸问题;主保护能反应各种故障,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后备保护也将其特点作了介绍;装置的重合闸除具有常规的重合闸方式外,还有单相永久故障闭锁重合的方式供选用。  相似文献   

16.
配电自动化能够有效地提高供电可靠性,但必须兼顾其可靠性提升效益与投资之间的平衡。综合考虑可靠性和经济性,建立了实施配电自动化后的净收益模型。其中可靠性计算部分所采用的负荷点最小割集算法以及故障修复时间,均针对配电自动化条件进行了修正。结合国家电网公司规定的供电区域分类,研究了可靠性经济性最佳的差异性配电自动化方案。研究表明,B类供电区域推荐采用重合器与分段器配合的就地控制方案、分布式智能终端就地控制方案;产电比在15元/kWh以上的A类供电区域,推荐采用分布式智能终端就地控制方案。对于经济发达、负荷密度大以及可靠性要求高的地区,可考虑采用配电自动化主站集中控制方案,并给出了具体应用的产电比范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东郊站 110kV韶东线重合闸改造方案进行认真分析 ,提出一种在类似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下110kV线路重合闸装置完善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列西变110 kV系统备用电源自投方案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在传统备用电源自投(BZT)装置设计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微机型线路保护装置的检同期重合闸功能,实现几个独立系统同期并列,提高BZT装置的适用范围。对于BZT装置要求的重合闸运行方式与线路正常情况下重合闸运行要求可能出现的矛盾。利用微机型线路保护装置在软件设计上的灵活性予以解决,重合闸装置设计两套定值,BZT装置启动后,线路保护重合闸自动选用符合BZT装置要求的定值。同时,提出了以电是线开关变位结  相似文献   

19.
对重合器在35kV农村小型化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着重从微机控制器功能、电动操作机构故障分析和控制电源提供方式等方面探讨,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Restoration of load after an extended power outage, whether planned or unplanned, raises various practical concerns.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e cold load condition lasts between 2 to 60 minutes, or longer, depending on the duration of the outage, type of load and the local weather. The theory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applicable to all microprocessor-based overcurrent protective devices used at the distribution level. The example used in the paper is to provide a possible method to handle cold load pickup problems at line reclosers installed on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new approach is to control the pickup of the phase element of the recloser as a function of time. The pickup of the recloser starts at a preset value after an extended outage and slowly decreases and returns to the normal pickup in a predetermined manner.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ickup level and time could be determined by considering the maximum cold load current and its gradual decay with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