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实际配电网线路沿线存在多种故障分布,但现有电压暂降随机预估方法仅单一考虑均匀故障分布。针对沿线不同故障分布特性,提出了考虑沿电压暂降域边界线故障分布的电压暂降随机预估方法。根据给定的电压暂降阈值,通过求解发生故障时系统线路的临界点,计算敏感负荷母线的电压暂降域。在确定的暂降域范围内分析边界线的分布情况,沿边界线分别采用三类常见线路故障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与均匀分布)计算敏感负荷母线的电压暂降频次,并对预估结果进行对比。最后,以IEEE30节点标准测试系统为算例,验证了所提电压暂降随机预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凹陷域分析的电压暂降监测点优化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基于凹陷域分析的电压暂降监测点优化配置的新方法,以监测点数目最小为目标函数,以全网敏感性负荷节点电压暂降可观测性为约束条件,利用整数线性规划方法,通过MATLAB编程求取符合要求的最少数目监测点。在构造电压暂降幅值矩阵的计算中,考虑到了每一个节点故障可能引发系统其余节点电压暂降的情况。在IEEE 39节点系统上进行仿真计算,成功求得了保证全网敏感性负荷节点电压暂降可观测的最少数目的监测点。  相似文献   

3.
用过程性能指数评估电压凹陷严重程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利用过程性能指数评估节点电压凹陷对一般敏感设备的影响程度.首先将电压暂降特性(幅值和持续时间)与CBEMA曲线相结合,得到电压凹陷容忍差值,然后结合年凹陷频次得到电压凹陷容忍差的均值和标准差,最后根据均值和标准差计算出节点电压凹陷过程性能指数,作为评估节点电压凹陷影响程度的指标.以IEEE-30系统为例,将节点电压凹陷过程性能指数与平均严重程度指数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复杂电网中电压跌落凹陷域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电网技术的发展,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日益增高,为向系统中某特定母线连接的敏感负荷遭受电压跌落影响的可能性提供分析依据,基于虚拟节点法对电网中电压跌落凹陷域进行分析研究。以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为例分别对4种短路故障(单相短路接地故障、相间短路故障、两相短路接地故障、三相短路故障)下的凹陷域进行仿真分析,得到4种故障下该系统的凹陷域分布,仿真结果验证了虚拟节点法的有效性并为其在复杂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同时研究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点不同运行方式以及系统中机组启停对凹陷域的影响,对比不同结果可知,适当改变系统中部分变压器中性点运行方式可以对系统中接入的敏感负荷带来有利影响,而且发电机的启停对凹陷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回路电流和节点电压混合分析法快速构造电压稳定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应用回路电流和节点电压混合分析法对π型基本回路模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一种利用节点注入功率和网络参数快速构造基于状态空间的电压稳定域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快速计算电压稳定裕度的指标,该指标以负荷节点注入电流幅值的平方与节点无功功率之间的差值来表征电压稳定裕度.最后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IEEE 30节点系统和IEEE118节点系统,并与已有算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电网运行角度,重点分析和描述了线路故障引起的电压暂降和短时间中断事件的三个重要特征量;通过设备的电压暂降敏感曲线和电网凹陷域分析了负荷对事件敏感度。进而综合两方面因素,讨论了电压暂降和短时间中断事件对电网和用户的影响。为电压暂降和短时间中断的认识理顺了思路,为评估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某配电网电压凹陷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仿真分析,本文得出影响电压凹陷域的因素,并总结出相电压和线电压凹陷域递推规律.基于PSCAD/EMTDC建立某配电网模型,采用故障仿真法得出该配电网各种故障类型下电压暂降凹陷域.为该配电网增强网架结构、选择最佳运行方式、选择敏感负荷接入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计及电压暂降和保护性能的配网可靠性算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提出一种计及电压暂降和保护性能的配电网可靠性算法。运用蒙特卡洛法模拟故障的各种信息;采用故障电流补偿法计算系统故障后各节点电压;根据系统故障后线路保护的动作性能确定各负荷节点的电压暂降持续时间,从而进一步判断敏感负荷是否停运;将故障点法与临界距离法相结合,提出一种计算电压暂降域的方法。最后比较了计及电压暂降和保护性能前后的配电网可靠性指标变化。该算法采用的模型是RBTS测试系统的第6母线,运用上述算法计算了它的暂降域和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高科技产业等敏感负荷对电压凹陷特别敏感,单个设备故障可能导致整个生产线停运,由此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敏感负荷对电压凹陷的耐受能力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现有电压凹陷敏感度概率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建立敏感负荷电压凹陷敏感度随机估计模型;基于能量损失理论,定量地评估敏感负荷电压凹陷经济损失。算例分析给出了由计算机控制的高科技产业由于电压凹陷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用戴维南等值参数对电压薄弱负荷节点群进行监视的一种方案。静态分析中,采用连续潮流法确定负荷节点电压——负荷参数曲线;在负荷变化率相同情况下,根据电压幅值变化量确定电压薄弱负荷节点;考虑低电压水平与电压崩溃的关系,提出电压幅值变化率作为电压薄弱负荷节点分群所观察信息,考虑地理因素,将电压薄弱负荷节点模糊聚类分群;将每个电压薄弱负荷节点群中典型节点电网侧戴维南等值参数跟踪。提出基于潮流的仿真计算方法进行戴维南等值参数跟踪,观测电压薄弱负荷节点群的电压稳定裕度。该方法在IEEE 118节点系统上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高压侧电压控制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晓渊  邱家驹  周宏 《高电压技术》2005,31(11):83-84,87
简要介绍了发电厂高压侧电压控制原理和特性,并根据简化的发电机模型,应用特征根方法分析了HS-VC对一单机—恒功率负荷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表明,高压侧电压控制可有效改善系统电压稳定性,改善程度和电压控制点位置α有关,α越大,控制点越接近高压侧,改善效果越好。实际系统算例的时域仿真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动态电压恢复器中常用d-q变换法实时检测电压跌落,但是它的检测精度和实时性易受到三相不平衡情况下负序分量和低通滤波器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检测方法,首先对三相电压进行微分运算,构造线性方程组实现电网电压中的正、负序分量分离,再对正序分量进行d-q变换,消除负序分量的干扰,最后使用高截止频率低通滤波器滤除其他频次干扰,减少系统延时。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都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潘清甫  张宝庆  潘志安 《华中电力》2002,15(4):11-13,17
零序电压是一个矢量,有大小及方向。在有中性点的系统中,用正序电压作参考坐标,进行零序电压测量,又用几何作图的方法,得出零序电压矢量图,在中性点没有引出的系统中,测出三相线电压,得正序电压坐标作参考,以三相电压作图,或者是计算得出零序电压矢量值,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4.
电压跌落是现代工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的电能质量问题之一。针对如何解决电压跌落对敏感负荷的影响,介绍了电压跌落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电压跌落对用电负荷的影响和动态电压调节器(DVR)补偿电压跌落在国内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于电容分压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新型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它结合了光纤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优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压传输系统中的绝缘和抗电磁干扰等传统难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电容分压器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分析了以电容分压器为传感元件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ECVT)的工作原理、特性,介绍了ECVT的研制、试验情况及其暂态响应特性。分析研究表明,ECVT体积小、绝缘好、抗干扰能力强、无铁心饱和。ECVT带俘获电荷重合闸引起的暂态误差可用软件技术校正。一次侧短路时,暂态响应特征与短路发生时刻、分压器参数有关,而负载对暂态特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18.
提出了电源测试中高压"测不准"的问题,从量化误差,环境噪声的干扰以及探头的共模抑制比和快恢复特性三个方向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新型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它结合了光纤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优点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压传输系统中的绝缘和抗电磁干扰等传统难题  相似文献   

20.
Voltage collapse     
Voltage collapse is characterised by a loss of control of the voltage levels in a power system. Although all of the precise mechanisms that affect voltage collapse have not yet been identified, voltage instabilities are known to occur when the power system is operating under a stressed state. The authors discuss voltage collaps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point of maximum power transfer and how voltage collapse can be better predi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