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贺州500 kV串补站的关键技术的阐述,并与内熔丝电容器技术和平台上测量、供电分散式布置方式比较,说明采用无熔丝电容器技术、平台上的集中式测量和供能系统和等离子间隙,在结构、运行以及维护检修等方面的优越性。指出了串补应用的MOV的特殊性。供串补设计和运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贺州500kV串联补偿电容器装置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分析了无熔丝电容器在串联补偿电容器装置(串补)上的应用,并将其与内熔丝电容器在结构、运行以及维护检修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然后讨论了MOV在串补应用上的特殊性,并介绍了贺州串补中的等离子间隙,最后分析了平台上的集中式测量和供能系统,并将其与分散式布置方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贺州500kV串联补偿电容器装置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无熔丝电容器在串联补偿电容器装置(串补)上的应用,并将其与内熔丝电容器在结构、运行以及维护检修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然后讨论了MOV在串补应用上的特殊性,并介绍了贺州串补中的等离子间隙,最后分析了平台上的集中式测量和供能系统,并将其与分散式布置方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结合青海串补一期工程的建设,理论分析了串补接入后电容器不平衡运行情况下系统电气特征,构建单侧单相串补旁路、单侧两相串补旁路以及两侧单相串补旁路等多种典型情况下的复合序网图,阐明不同运行模式下继电保护相关元件所受的影响,提出相关的运行整定建议。  相似文献   

5.
串补平台上的二次设备均需工作在与串补线路相同的电位下,其能量供给一直是业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目前主流的串补平台电源技术有电流互感器线路取能、激光供能、太阳能供电及电容耦合分压型供电。针对这四种供电技术的技术原理及典型应用场景进行了调研,其中主要调研了这些供电技术在串补平台中的应用。其次对其输出特性、应用条件、可靠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特性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最后总结了四种供电技术的优缺点,并对串补平台电源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我国偏远地区配电网长期存在的无功功率不足和电压质量不合格的问题,研制了一种适用于10 kV配电网的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电容器组是该配网串补装置的核心设备,晶闸管开关与旁路接触器结合组成了配网串补的过电压保护设备,操作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可以实现配网串补系统的投入和退出。该配网串补装置配置有电压、电流互感器,用于测量进线线路电压、线路电流、电容器电压。装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配网主站构成局域网,可以实时上送运行信息,方便主站监控。并对该装置的过电压保护方式、电容器阻抗保护等关键技术作了详细阐述。研制的配网串补装置已在江苏电网成功投运,试验和运行结果证明:本装置能很好地补偿线路低电压,优化功率因数,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线路输送容量,在长距离线路中需增加串补站串联电容器来补偿感性阻抗。本文旨在优化补站内设备平台的布置方式,得到一种技术方案优良、经济性高的布置方案。结合承德1 000 kV串补站工程,对单组串补平台的布置进行优化;并提出全站串补设备几种可行的布置方案,最后通过技术经济方案比较,得出了铁塔引接的"长条形"双平台布置方案满足技术要求,经济性最好,便于运行维护。  相似文献   

8.
串联补偿电容器能在一定范围内减小输电线路阻抗,提高输送功率极限,在高压输电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基于PSCAD/EMTDC平台和工程实际,建立了串补系统、串补本体保护及线路保护模型,并以平果串补工程为背景建立了南方电网局部网络电磁暂态仿真模型.所建立的串补本体保护及线路继电保护模型可以用于分析串补本体保护与线路保护配合问题.  相似文献   

9.
串联补偿电容器能在一定范围内减小输电线路阻抗,提高输送功率极限,在高压输电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基于PSCAD/EMTDC平台和工程实际,建立了串补系统、串补本体保护及线路保护模型,并以平果串补工程为背景建立了南方电网局部网络电磁暂态仿真模型。所建立的串补本体保护及线路继电保护模型可以用于分析串补本体保护与线路保护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鹏 《电工技术》2017,(1):66-68
针对恒功率负荷,仿真分析在未加装电容器串补装置时,线路末端电压随线路长度、负荷功率和功率因数的变化情况;在加装电容器串补装置时,线路末端电压随串补电容器容抗值的变化情况;维持线路末端电压在一定水平,所需串补电容器的容抗值随线路长度、负荷功率和功率因数的变化情况。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电容器串补装置,能有效提高线路末端电压。  相似文献   

11.
可控串补装置主动过电压保护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主动过电压保护的概念,并通过动态模拟试验研究利用可控串补硬件bypass运行模式限制系统故障期间串补电容两端过电压、减小短路电流,提出了在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减小短路电流、保护电容器的有效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2.
罗虎  曲欣  李慧娜 《高压电器》2011,47(10):31-34
介绍了主动过电压保护的概念.通过动态模拟实验研究了利用可控串补硬件bypass运行模式限制系统故障期间串补电容两端过电压、减小短路电流的作用,提出了在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减小短路电流,保护电容器的有效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对比分析了超高压串补装置平台设备“CT供能”、“激光供能”、“电压互感器供能”等供能系统技术特点。通过详细分析500kV汗沽串补装置平台设备供能系统的3个典型故障,指出“电压互感器供能”技术存在的问题。为串补装置平台设备供能方式的选择提出了建议。供串补设计和运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相量图和数学方法分析提高10 kV长线路末端电压的配网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以下简称:配网串补装置或串补装置)。提出配网串补装置最佳安装点的概念。研究串补装置的安装点、容抗值范围及线路功率因数与串联电容器极间电压的关系。对比内熔丝、外熔丝、无熔丝电容器的特点,得出内熔丝电容器较适用于配网串补装置的结论。提出线路功率因数较低的情况下,可能存在人为抬高串联电容器额定电压的情况,此时串联电容器内熔丝动作下限电压宜由用户与生产厂家协商确定,以确保配网串补装置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特高压南阳站长南Ⅰ线串补控保B系统CT取能异常事件,分析了特高压串补控制保护系统组成及平台测量箱的取能方式,对事件概况及现场情况进行了描述,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检查,指出此次事故的原因是串补平台上CT取能系统故障导致非功能性切换为地面激光送能。通过此次分析为其他厂站处理类似问题积累了理论基础和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相控电容器式可控串补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揭示了相控电抗器式可控串补与相控电容器式可控串补的对偶特征。用对偶原理阐述了相控电容器式可控串补的性能及相控特点。分析说明了串补电容器、GTO网的电流电压峰值与串补线路电流峰值、串补电容器的工频容抗值之间的关系,这对于理论上确认相控电容器式可控串补的优越性非常重要。阐述了相控电容器式可控串补具有阻尼次同步谐振和抑制低频功率振荡的能力;相控电抗器式可控串补装置的动态性能是一个其时间常数不大于工频0.25周期的一阶惯性环节。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短路电流越限问题,四川电网常采用线路出串运行方式,带串补线路出串运行时,延伸侧线路发生故障会对串补系统造成冲击损害,同时串补电容器组的存在可能导致线路跳闸时线路潜供电流和暂态恢复电压超过原有水平,导致线路跳闸后断口发生重击穿、重合闸失败、故障切除推迟甚至导致断路器的损坏。文中提出一种带串补线路出串运行的保护配合方法,在带串补线路侧加装远跳装置接收延伸线路跳闸命令,实现延伸线路联跳串补功能,解决延伸线路跳闸后串补电容导致潜供电流和暂态恢复电压增大的问题,同时避免了电容器组遭受冲击损害。现场试验表明,在延伸侧单相瞬时故障时,可正确快速旁路串补,并在线路重合后重投串补;在延伸侧相间故障时,三相旁路串补,满足工程应用。研究成果可解决串补线路出串运行的保护适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首次应用了固定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FSC),电容器组作为其核心元件,具有容量大、单元数量多、电压等级高等特点,为保证特大型电容器组的运行安全和串补成套装置的高可用率,根据电容器组不平衡保护整定原则,通过EMTP软件仿真计算,分析得出双H型内熔丝电容器组不平衡电流定值设定的合理范围;结合串补装置中与电容器组运行相关的其他设备特点,分析了金属氧化物限压器、触发间隙、阻尼装置、旁路断路器的作用,介绍了与电容器组在运行中的相互配合关系,实现了合理限制电容器组过电压、保护其安全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文中分析了串补电容器元件击穿对传统不平衡电流保护的影响,通过不平衡电流的相位比较判断电容器元件击穿于某两个桥臂的监测方法。进而分析了串补电容器元件击穿对支路电流的影响,提出通过同时监测不平衡电流、支路电流差和总电流,监测串补电容器元件击穿于某一桥臂的方法。对实际串补装置进行了计算,提出工程应用中电流互感器的选择方法和串补电容器元件击穿监测步骤和判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串补装置中,内熔丝电容器与无熔丝电容器的基本原理。分别以平果可控串补站FSC部分电容器组和百色固定串补站电容器组为例,介绍了内熔丝电容器组与无熔丝电容器组的结线方式和电容器不平衡保护配置情况;分析、阐述了电容器发生元件损坏后产生不平衡电流以及对其它健全电容器产生的过电压;提出了查找故障电容器单元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