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1025t/h四角切圆锅炉炉膛出口烟温偏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多台锅炉烟温偏差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四角切圆锅炉炉膛出口水平烟道烟温偏差形成的机理、影响因素和对策;认为炉膛出口残余旋转所形成的烟速偏差是烟温偏差形成的根本原因,炉膛结构、煤质和燃烧工况等因素影响烟温偏差,给出了1025t/h锅炉烟温偏差与各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曲线,并指出了改善和消除烟温偏差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刘成 《宁夏电力》2009,(2):30-31
以锅炉高温受热面热偏差的主要危害为切入点,分析了热偏差的产生机理,并简要介绍了减少热偏差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锅炉炉膛出口烟温偏差给安全经济运行带来危害。研究表明,对切圆燃烧锅炉造成烟温偏差的主要原因是残余旋转,采用一次风反切技术可有效减轻烟温偏差,文章介绍了某电厂锅炉采用反切风技术减轻烟温偏差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反切风技术可有效减轻烟温偏差。  相似文献   

4.
大容量锅炉汽包两侧水位普遍存在测量偏差,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文章详细分析了产生水位偏差的原因,治理方法,介绍了在水位测量取样管上使用连通管有效降低水位测量偏差的经验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方式的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有源电力滤波器两种主要的控制方式偏差带控制和PWM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对于(定)偏差带方式下偏差的选取给出了经验公式,讨论了偏差与平均开关频率之间的关系,并对这两种主要控制方式的补偿效果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偏差带控制方式更适合于有源滤波器的应用。这一结论对实际装置的研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集合式并联电容器的电容偏差及其影响安徽省电力试验研究所江钧祥,罗庆兵集体式并联电容器(以下简称电容器)的电容偏差可分为三相的相电容之间的偏差和同一相中的各段电容之间的偏差,而造成这些偏差的原因是产品出厂时的制造允许偏差或运行中因内熔丝熔断而引起的电容...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电阻器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出根据给定的电阻允差,求出电阻的偏差值,再根据偏差值及材料尺寸偏差,得出材料的加工偏差的方法;此外,电阻器的热耗散可根据本文提供的值进行计算,然后对比一些成熟的产品再作修正,通过多次反复,取得经验,就可以设计出合乎要求的电阻器。  相似文献   

8.
用扭曲分隔屏消除锅炉水平烟道的烟速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四角切圆燃烧锅炉水平烟道流速偏差,文中采用一种新型扭曲分隔屏的方法,分隔屏在空间扭曲角度为45°。在模型锅炉上,利用5孔探针测量了水平烟道内的气流速度分布。测量结果显示,采用扭曲分隔屏可将水平烟道中的最大速度偏差减少60%左右,最大偏差系数e仅为0.4。与分隔屏偏置的方法相比,对水平烟道最大速度偏差系数的抑制作用更大,其最大偏差系数e减少了1/3。由于更适应流体流动的特性,因此采用扭曲分隔屏可使水平烟道速度分布更趋均匀。研究表明,在合适的扭曲角度和过渡面下,采用扭曲分隔屏可以将四角喷燃锅炉水平烟道烟速偏差降到最小。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采用扭曲分隔屏,可大幅度降低四角喷燃过炉水平烟道的速度偏差。  相似文献   

9.
大型电站锅炉烟温与汽温分布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在分析大型电站锅炉烟温偏差与汽温偏差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型电站锅炉烟温偏差与汽温偏差的理论计算新方法,并采用热态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笔者提出的理论计算方法具有足够的准确性,可应用于大型电站锅炉过热器与再热器系统的设计及电站运行监控。  相似文献   

10.
HP863磨煤机双可调煤粉分配器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嘉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号机组B磨煤机采用双可调煤粉分配器解决HP磨煤机风粉分配偏差的应用情况,工程应用实践证明,双可调煤粉分配器对解决HP磨煤机煤粉管道风粉分配偏差效果显著,可使各种工况下各煤粉管的风量偏差小于5%,煤粉量偏差小于10%,具有极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烟气调质技术是通过注入调质剂改变烟气或飞灰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变难收颗粒为易收颗粒,从而提高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一项技术。介绍了2家火电厂加装SO3-NH3烟气调质系统的应用情况:从运行数据可以看出,加装烟气调质系统后,除尘器出口的烟尘质量浓度均有明显下降,同时还可节约运行费用。分析认为,烟气调质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新型吸附剂脱除烟气中气态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恒温水浴中汞渗透管的汞蒸气发生装置以及烟气主要气体成分模拟烟气条件,在小型固定床试验台上开展天然沸石、膨润土和蛭石及其化学改性剂作为吸附剂脱除气态汞的试验研究。经NaCl溶液改性后的钠型沸石对汞的吸附能力有所提高,但与活性炭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随Hg0入口浓度增加,钠型沸石吸附量增加;吸附温度升高,其吸附量显著降低,呈现典型的物理吸附特征。对膨润土和蛭石利用表面活性剂改性后,其单位吸附量均有所增加,对单质汞的吸附均呈现明显非线性,主要靠表面物理吸附作用。用MnO2、FeCl3金属氧化物对矿石样品进行化学改性后,吸附时间大为延长,原因在于吸附过程不再是单纯的物理吸附,而在吸附剂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化学吸附过程有效增加了吸附能力。因此,可进一步通过改变化学浸渍试剂,继续提高改性吸附剂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朝阳发电厂锅炉排烟温度高的问题,从设计,运行,检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了降低排烟温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12”特大地震,四川巴蜀江油发电厂2×330MW机组烟囱受损,使灾后恢复生产困难巨大。面对全省灾后用电的需求,既确保机组正常发电又不影响受损烟囱修复,是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通过计算和调研论证,利用脱硫系统的特殊运行方式与搭建临时烟道相结合的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巴蜀江油发电厂灾后顺利恢复发电。  相似文献   

15.
湿法烟气脱硫系统脱硫石膏的汞释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湿法烟气脱硫系统脱硫石膏的汞释放特性,对燃煤电厂脱硫石膏的二次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分别对3个燃煤电厂其脱硫系统的副产品脱硫石膏和石膏滤渣进行了水溶性试验和两种的不同加热方式处理的实验研究,得到了脱硫石膏汞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及其汞形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脱硫石膏中的汞略微溶于水,汞溶解率在10%左右。石膏中的汞受热释放范围为100~450℃,未经去离子水处理的石膏相比石膏滤渣在升高到同一温度时候汞释放率更大。脱硫石膏中含有的汞化合物主要有HgCl2和HgS。  相似文献   

16.
张国平 《电力学报》2011,26(5):425-427,431
介绍了阳城电厂锅炉尾部烟道由蒸汽吹灰改造为燃气脉冲吹灰的原因,阐述了燃气脉冲激波在线吹装置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运行维护要点,在与蒸汽吹灰进行了安全性、经济性比较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将尾部烟道吹灰系统由蒸汽吹灰改造为燃气脉冲激波吹灰的技术改造,有效保证了锅炉尾部受热面的清洁,防止了尾部受热面的吹损。为各燃煤电站解决锅炉尾部烟道的积灰及安全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某高砷煤燃煤电厂在役板式抗砷中毒SCR脱硝催化剂的活性变化和脱硝塔不同部位催化剂受烟气的影响,分别对新鲜催化剂和运行1年催化剂进行脱硝活性测试,并通过X射线原子荧光(XRF)、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粒径分析等表征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50 ℃烟气条件下,运行1年后催化剂的脱硝活性相对于新鲜催化剂有所下降,由94.52%降到最低77.12%,仍表现出较好的抗砷中毒性能;同时,催化剂中累积了大量砷元素,上下层催化剂中砷的平均含量分别达到了10.47%和9.28%;通过表征分析发现,2层催化剂同时发生了砷的物理和化学中毒,上层催化剂主要发生砷的物理中毒,而下层催化剂主要发生砷的化学中毒。  相似文献   

18.
在对燃煤锅炉烟气进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依据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SCR)工艺在国外应用与运行的经验及效果,针对220MW燃煤锅炉飞灰含量高、粒度大且硬度高等特点,提出脱硝技术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夏明  张鹏宇 《湖北电力》2009,33(1):54-55
文章介绍了几种脱硫旁路烟道的防腐材料,从防腐性能要求等方面加以分析,并针对各种防腐材料的选取进行了探讨,为脱硫装置的设计和运行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吴智泉  曹蕃  袁园  贾西部 《中国电力》2019,52(1):151-155,184
为研究脱硫废水烟道蒸发工艺对烟气酸露点的影响,在某600 MW机组上进行烟道蒸发中间试验(中试),实测废水蒸发前后烟气中H2O和SO3浓度,并采用不同计算公式计算酸露点。中试结果表明:在空气预热器后1/4烟道中(烟气量为4×105~5×105 m3/h)喷入900~1 400 L/h的废水时,烟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分数增加了0.7~0.9个百分点,而烟气中的SO3浓度却降低30%~50%,说明废水烟道蒸发促进了SO3向硫酸雾的转化并促进了其在飞灰颗粒上的吸附;废水喷入烟道蒸发后,烟气酸露点反而有所降低,虽然烟气平均温度降低了9~14 ℃,但废水喷入后的烟温仍基本高于废水喷入后的酸露点,因而脱硫废水烟道蒸发不会造成下游烟道和设备的低温腐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