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如何实现采用IEC61850协议的新系统和基于原有协议IEC60870-5-102规约的现役系统的兼容成为现实问题。由面向点信息的传统规约向面向对象技术的IEC61850规约转换也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比较分析IEC61870-5-102规范和IEC61850标准的差异,提出了一种在当前系统与新系统之间过渡的通信网关模型,以保证变电站内非IEC61850装置与IEC61850新系统的兼容。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我国得到全面推广,为了各个设备厂家实现互操作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公共通信体系(UCA)的研究结果纳入IEC标准中,建立世界范围的统一标准IEC61850。本文回顾了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需求,阐述了IEC 61850规约的产生背景,简要介绍了IEC 61850的主要构成,并结合自己的在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建设的工作经历,分析了IEC61850在塘步子站建设工程中应用,实践证明IEC61850规约必将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介绍电能自动计量系统中远程数据采集的设计方案,提出在Delphi 5.0下利用通信控件和线程类实现前置机与电能量采集器串行通信的方法,并给出IEC60870-5-102规约的解释和程序实例.  相似文献   

4.
随着符合IEC61850通讯体系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如何将非IEC61850协议的智能设备接入是一个重要问题。针对IEC61850规约转换的特点,提出了将CORBA技术和分布式硬件平台结合应用于IEC61850规约转换装置的新思路,着重讨论了CORBA特点以及基于CORBA的软件平台、分布式硬件平台、IEC61850规约转换装置数据库模型的构建、以及IEC61850规约转换的功能实现等若干问题,对于如何充分地利用CORBA技术的优势避免其局限性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IEC62056标准在电能计量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展开,智能电能仪表应用技术领域得到了不断的扩展,并提出许多新的技术要求,传统的DL/T 645规约无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介绍了国内IEC 62056应用现状,分析比较了IEC 62056与DL/T 645、IEC 61850通信标准之间的差异,通过开发的DL/T 645转IEC 62056规约模块、IEC 62056一致性检测工具、IEC62056抄表系统等研究总结了IEC 62056标准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符合IEC61850通讯体系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如何将非IEC61850协议的智能设备接入是一个重要问题.针对IEC61850规约转换的特点,提出了将CORBA技术和分布式硬件平台结合应用于IEC61850规约转换装置的新思路,着重讨论了CORBA特点以及基于CORBA的软件平台、分布式硬件平台、IEC61850规约转换装置数据库模型的构建、以及IEC61850规约转换的功能实现等若干问题,对于如何充分地利用CORBA技术的优势避免其局限性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介绍电能自动计量系统中远程数据采集的设计方案,提出在Delphi 5.0下利用通信控件和线程类实现前置机与电能量采集器串行通信的方法,并给出IEC60870-5-102规约的解释和程序实例。  相似文献   

8.
王雷  史金伟 《供用电》2012,29(4):52-53,76
结合浙江省电力调度主站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程序化控制的需求,对IEC 104规约进行扩展应用.分析了IEC 104规约控制功能的应用现状,以及目前已有的程序化控制在IEC 104规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IEC 104规约中对程序化控制过程状态的扩展定义和IEC 104规约中程序化控制的功能扩展与操作流程,最后介绍了IEC 104规约中程序化控制在浙江省电力调度主站的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扩展103规约的保护装置通信与调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日益复杂的保护装置和受限的装置人机接口,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扩展IEC60870-5-103规约的保护装置通信与调试系统。该系统以IEC60870-5-103规约为基础,并对其进行扩展,除了具有IEC60870-5-103规约的全部功能外,还支持装置菜单读取、权限控制、装置命令执行等功能,有效地弥补了装置面板人机交互功能差、IEC60870-5-103规约无菜单结构、无权限控制和无法支持装置全部接口功能的局限性。经过在保护装置中的实际工程应用,表明本系统通信稳定可靠,调试功能全面丰富,支持了装置所有的接口功能,提高了保护装置的开发和调试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IEC60870-5-103通信规约在110kV裂心式高压并联可控电抗器控制装置中的应用。首先简要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AS)的局域网结构及IEC60870-5-103通信规约(103规约)的特点,然后分析了可控电抗器的运行数据结构,给出了103规约在可控电抗器的控制装置中的具体实现方法。试验和现场运行表明,可控电抗器控制装置采用103规约能够与SAS系统进行可靠的通信,并且具有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IEC 61850规约体系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特点及技术优势,介绍了IEC 61850标准在国内外的工程应用情况,指出IEC 61850在互操作性和信息维护等方面的优势,必将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重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周宁伟 《宁夏电力》2007,(4):10-11,17
随着IEC870-5-101标准的推行,银川电网调度自动化SCADA系统逐步采用了101规约。本文对101规约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并结合调试、运行实践总结了一定的调试及维护经验。  相似文献   

13.
IEC 60870-5-101规约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IEC 60870-5-101规约的出现使电力自动化系统有了统一的国际标准规约。标准规约的功能强大,适用面广,给标准规约的理解及应用增加了难度。作者结合中山电力局成功应用IEC 60870-5-101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践经验,对该规约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IEC61850规约是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热门研究课题,但在超高压领域的实际应用还尚未普及。500kV崇左变电站在变电站层与间隔层通信规约上首次全站使用IEC61850规约,所涉及的应用系统包括监控系统、远动系统以及继电保护与录波信息处理系统。基于IEC61850规约的继电保护信息处理系统采用总线式通信网络结构,间隔层与设备层之间采用不同的通信模块,间隔层与站控采用统一的IEC61850规约,具有统一性与开放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代的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如何运用IEC61850规约成为研究得最多的课题之一。在实践的基础上,给出了一套完整的二次装置软件设计方案,运用多种工具,拟降低IEC61850在开发、工程应用上的复杂性。采用可视化图形组态工具,用户可订制的IEC61850建模、数据关联工具,变电站二次装置组网工具等,可以更加简便地订制实现符合IEC61850规约的二次装置,加快开发进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通信结构模型、信息模型、传输规则、存在的问题各方面分别对IEC60870-5-103规约与IEC61850标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而对IEC60870-5-103规约与IEC61850标准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IEC61850规约是目前解决综合自动化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的技术问题的一项较完整的应用技术。从图纸设计、运行管理,乃至技术创新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对电力运行部门都有其先进的实用性。以广州供电局220kV鹿鸣变电站、110kV三江变电站的为例,详细地介绍IEC61850规约的实践过程和优越性。也根据变电站改造的实际,提出该规约今后需要跟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故障信息系统发展的初期,采用103规约快速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随着系统的深入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文中介绍了如何通过引入IEC61850标准解决采用103规约带来的问题,并借鉴一些网省局在此问题上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一种在主站端向IEC61850标准过渡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变电站通信系统若采用基于IEC61850通信结构的通信信息模型,必然要解决新系统兼容老设备的问题。目前的变电站通信中采用IEC60870-5-101/104的老设备还很多,而从IEC60870标准过渡到IEC61850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很长时间内使用IEC60870-5-103/104标准的老设备也会大量存在,必须保证使用IEC60870通信标准的装置在通信上与新系统相互兼容。比较了IEC61850与IEC60870标准两种不同标准体系的特点,依据变电站通信功能的特点和IEC61850的映射原则,提出了将IEC61850的数据模型和控制模型映射到104规约的映射方法和思路,将采用101/104规约的老装置纳入新的变电站通信体系。以使采用两种不同通信标准的装置可以实现互联和互通。  相似文献   

20.
论文描述了IEC101规约与DL/T634规约等效而不等同的地方,以及对IEC101传输过程的理解和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