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遥感相机CCD高精度测温系统.研究设计实现的CCD器件测温系统小巧灵活,使用少量的集成器件,且器件封装体积小、功耗低,可以代替现有单独的测温设备,灵活地嵌入CCD成像电路中,解决了多片CCD同时测温及CCD测温电路主备交叉潜通路问题,克服了CCD器件测温电阻动态范围小的缺点.测试结果表明,该测温系统能灵活嵌入成像电路中,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测温误差控制在5%以内,为遥感相机CCD稳定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后续图像校正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星载微波辐射计为了校正天馈系统噪声温度对观测目标亮温的贡献,在轨运行时,需要对天线、波导和开关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本文介绍并分析了一种微波辐射计的在轨定标测温电路。该电路测温范围在-100℃~50℃,测温精度可以达到0.1℃。测温电路主要由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惠斯通电桥、电压放大电路和A/D转换电路构成。为了保证测温电路的稳定性,该电路选用两个标准电阻对放大电路进行标定。本文还建立了测温电路的测温模型,分析了测温方程中各个电阻对测温结果的影响,确定了电路中的电阻选取标准,进一步指导了测温电路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荧光寿命式测温机理出发,对光纤荧光测温系统的光路及电路进行优化设计,完成了信号的采样和传输。为提高系统检测精度,对荧光寿命的补偿方法进行探讨,选择模糊补偿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最后通过实验测试平台对完成的测温系统进行整机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设计完成的光纤荧光接触式温度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测温性能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种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系统采用性能良好的AT89C51单片机,系统主要有信号采集电路、A/D转换电路、键盘和显示电路、光电转换电路、数据通信电路等组成.详细介绍了各部分电路功能,并给出了系统控制软件,对该系统搭建了实验平台,并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上升和下降阶段,该温度传感器显示的结果跟实际温度基本一致,说明该温度传感器具有较好的测温性能,但是在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显示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这也正好反映了此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测量迟滞性.  相似文献   

5.
在对现有高压开关柜温度检测技术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压开关柜无线测温系统的设计方案,并介绍了该无线测温系统的构成以及各部分的设计原理,同时给出了采取的绝缘和抗电磁干扰措施,从而实现了对高压开关柜温度的可靠监测.  相似文献   

6.
一种简易的高精度测温系统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常用热电偶测温系统的一般结构,即通常包括滤波、放大、冷端补偿和信号线性化处理几个模块,因此电路结构复杂、开发成本高且易受干扰.针对这一缺点,开发了基于K型热电偶专用信号处理集成芯片MAX6675的测温系统,并详细分析了系统的特点及其实现手段.该系统通过设计专门的硬件电路,消除了温度集成芯片中放大器的零漂、温漂和时漂对系统精度的影响,同时通过软件手段,降低了MAX6675的测温误差,使系统测温精度远高于MAX6675的工厂校准温度,达到在室温下±0.25℃的精度等级,因此创建了结构简单、高精度、低功耗的温度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7.
氧含量传感器测控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氧化锆传感器测氧原理,给出了传感器能斯特仪表化方程。基于MSP430单片机设计了传感器热电偶测温补偿电路、加热温度控制电路及氧含量检测电路。将PI控制和模糊控制结合,采用温度模糊-PI分段控制算法,提高了传感器的控温精度和稳定性。进行了传感器温度控制实验,传感器温度可长期稳定在750±1℃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新型的简易测温系统电路。测温系统采用一种新的电流/脉宽转换电路,与常用的测温系统比较,具有测量范围广、精度高、构成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神经网络误差补偿的温度测试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清 《电气自动化》2003,25(5):55-57
在使用热电偶的测温系统中,传感器的非线性传感特性是导致测温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要提高测温系统的精度,就必须进行误差补偿。本文以单片机89C51以及外围芯片为核心,设计了一个非线性补偿的热电偶温度测试仪,介绍了一种用于传感器非线性误差补偿神经网络,给出了补偿算法和测试仪的硬件电路。  相似文献   

10.
陈晓  孙以泽  徐洋  孟婥 《电气传动》2012,42(12):69-72
基于光伏并网系统在并网过程中需具备的同步锁相和孤岛检测两项关键技术,深入分析并设计了一种集成软件锁相和孤岛检测技术的新型光伏并网系统用基准正弦电路.该电路主要由电网电压检测电路、正弦波生成电路构成,采用了过/欠压、过/欠频检测和相位偏移法相结合来实现电路的锁相和孤岛检测功能.给出了关键电路参数设计准则与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证明该电路不仅可以输出与电网电压同步的基准正弦波,将其用于光伏并网系统中又具有孤岛检测功能,简单实用,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在电缆线芯测温时的应用。介绍了电缆测温系统的选择,对传感器测量的准确性与干扰性进行了试验,叙述了安装方法对测温准确性的影响,最后介绍了该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了光纤传感器优越特性基础上,对光纤测温传感器与电类测温传感器特点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多种光纤测温传感器特点也进行了比较,得出半导体吸收式光纤测温传感器是最合适电机测温的结论。再结合电机测温需求和光纤测温传感器特点设计了准分布式光纤传感电机测温系统,并介绍了相关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举例说明了此测温系统能满足大电机测温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某电网10kV高压开关柜在线测温系统运行分析,重点对无线测温技术与光纤测温技术进行了技术上的对比分析以及在电网中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该系统应用可实现10kV开关柜内关键点温度的实时在线监测,监测数据基本稳定连续并正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温度检测是控制系统中常见的监测参数,本设计将USB接口应用于温度检测系统,把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中.文中介绍了基于USB接口的温度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叙述了该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该系统工作稳定可靠,设计思路可扩展到多种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基于总线结构分布式温度测控系统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ARM处理器的无线温度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单片机和无线通信模块构成温度测量节点,通过ARM进行数据处理及显示.介绍了温度传感器DS18B20和无线通信模块PTR2000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系统的硬件结构及软件流程图.  相似文献   

16.
基于CC2430的分布式无线温度测量系统设计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介绍了基于CC2430IEEE802.15.4/ZigBee片上解决方案、C语言和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的分布式无线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并对实际系统进行了测试。本设计针对有线温度测量系统布线带来的诸多不便,将ZigBee低功耗无线传输技术应用到分布式温度测量,实现了多点分布式温度测量并有效收集测量数据。分布式无线温度测量系统可以方便的布设到已建设完成或正在建设之中的应用场所,易于使用和维护。  相似文献   

17.
温度继电器温度特性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温度继电器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此系统由温控箱、开关量检测电路、温度控制电路、接口电路及工控机等硬件组成.分析了信号测量、信号处理、温控箱的温度PID控制方法,介绍了动作温度、回复温度的测量结果,给出了系统的升温、降温过程的测试参数软件构成.最后讨论了本系统的误差来源.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单总线数字温湿度传感器AM2301的高速并行驱动,文中通过分析温湿度传感器的单总线通信时序和数据校验算法,利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完成了温湿度传感器的专用驱动逻辑电路(IP核)设计,并且使用此IP核并行驱动4路单总线温湿度传感器组成了分布式温湿度测量系统,能够以字符或图形方式在液晶屏上直观显示最终的实时测量数据.文章中所设计温湿度测量系统不但方便扩展温湿度传感器的数量,而且也实现了温湿度监测范围的上下限设置、超限报警、数据存储、历史查询与对比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型测试对象,运用虚拟仪器技术建立了基于局域网的多路温度测试系统。设计了温度调理电路,结合Pt100温度传感器和PCI6024E数据采集卡,构建了多路温度测试系统的硬件系统。基于LabVIEW开发了系统软件,实现了多路温度数据采集、数据显示、声光报警、数据保存和查询等功能,采用Datasocket技术以C/S通信模式实现局域网数据交换。多次测试表明系统性能良好,测试精度高,满足测试要求,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雷音  张伟 《电子测量技术》2017,40(12):152-155
温度变化对应变测量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大规模应变测量广泛采用的1/4桥,因无法进行桥路温度补偿,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更加显著。如果对每个通道使用半桥温度补偿,则操作复杂,成本高,效率低,所以有必要分析温度变化对1/4桥路测量误差的影响。通过分析应变测量时普通应变片和温度自补偿应变片的热输出原理,以及导线和应变采集器受温度的影响,最终给出在多通道采集系统上使用BE系列普通应变片和温度自补偿应变片时,整个采集系统在温度影响下的测量误差,解决了在结构强度试验中温度变化引起的测量系统误差评定问题,并给出不同温度变化范围内满足1%测量误差所需测量应变的理论计算最小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