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解决各种配电终端、故障指示器接入配电主站,实现单相接地故障在线定位,在通信传输环节扩展IEC 60870-5-101/104通信规约,实现配电网单相接地时故障录波上送。在配电主站故障信息解析与故障判定环节,根据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特性,应用相关系数、傅里叶变换,提取故障特征量、形成冗余,并应用贝叶斯概率提升故障判定正确性;优化故障处理流程,以适应工程应用的多样性。基于配电主站,采用分层设计,构建单相接地在线定位软件系统,为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分析、处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单相接地故障在配电网中占有很大比例,正确判断这种故障是配电网急待解决的问题。用PT电流注入法检测单相接地故障,可以克服以往各单相故障检测方法的缺点,DSFIS配电网故障自动定位系统就是基于这一原理构成的,配电网故障检测系统,给出了其构成和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农村10kV配电线路单线接地故障原因的分析,指出单相接地故障对变电设备和配电网的危害,提出预防和故障处理办法,并建议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减少单相接地故障的发生,确保配电网安全、经济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丁娟  张衡 《宁夏电力》2022,(2):12-17
针对单相接地故障时电流微弱且故障点电弧不稳定,将导致配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和选线不精确等问题,利用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数据采集、传输与应用方面的优势,结合配电自动化主站,开展配电网在线监测终端关键技术的研究,并提出一种新型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策略。该策略采用“站内选线 +站外区段定位”模式,通过对多源信息综合判断,实现对接地线路的准确选择和故障位置的快速定位,以尽可能地缩小停电范围。此外,结合实际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建立不同接地方式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工程应用来验证本方案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部分中压配电网采用单相配电的方式以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但是含单相配电支路的配电网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行波传输过程相对复杂,影响了行波故障测距的准确性。文中深入研究了含单相配电支路的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的行波传输机理,具体包括相模变换、不同模量的传输速度,以及单相配电支路分界处的传输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据线模、零模分量传输时间差判定故障位于单相配电支路或三相配电支路,以及准确的故障测距方法。EMTP/ATP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高振吉  曾世杰 《电气应用》2021,40(10):48-51
配电网直接面向终端用户,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配电架空线路常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研究分析了现有故障指示器的不足,提出了配电联动故障识别技术方案.通过对FTU和故障指示器进行改造并挂网试运行,验证了该方案可实现单相接地故障的快速准确判别.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各种配电终端、故障指示器的故障信息、故障录波文件接入配电主站,实现配电主站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在线定位,根据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特征,提出应用相关系数、广义S变换提取零序电流、三相电流暂态录波的故障特征量以形成多源冗余信息,并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法融合多种故障特征量的在线定位的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适用于各种接线方式、各种运行工况,定位准确率和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8.
配电网故障测距技术是保证配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为了及时有效地确定故障位置,研究了一种快速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域测距方法。首先建立配电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等效模型,分析了故障点分别与母线侧和负荷侧故障信息的关系,并建立时域测距方程。然后通过对特定时刻下的线路参数进行分析,简化计算过程,实现快速故障测距。最后利用Matlab对所提方法进行仿真,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表明,所提方法用时较短,具有较高的精度,且不受故障电阻影响,为配电网的单相接地故障测距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配电网系统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原因,探讨了国内外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研究现状,结合我国配电网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要求,提出了"选线+锁段+定位"的接地故障测距方法,并在余杭某配电线路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智能开关设备的配电网线路自动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配电线路装备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对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占线路故障比例较高的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仍然没有理想的方案。文章提出了一种配电网主干线和分支线分治的配电网线路故障处理方案,该方案采用无需通信参与的分布式就地故障处理模式,可实现对线路相间短路故障特别是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区域定位、故障区域隔离和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是一种新的实用化的方案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配电网系统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原因,探讨了国内外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研究现状,结合我国配电网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要求,提出了“选线+锁段+定位”的接地故障测距方法,并在余杭某配电线路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没有直接的接地回路,零序电流很小,主要由线路的对地电容电流和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构成,故障的特征量小,检测困难,故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问题一直是困扰着配电部门的一个难题。本文针对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在线检测与故障定位问题,提出了基于零序电流同步相量的在线故障定位方法,提出了该方法的实用判据。  相似文献   

13.
《陕西电力》2021,(3):0-0
正针对我国配电网普遍采用的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下单相接地故障熄弧和选线难题,国网陕西电科院依托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网运行优化控制实验室",组织技术团队开展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智能处置关键技术研究及成套装置开发,提出利用分相接地开关接地转移熄弧与短时投入中性点中电阻配合实现永久性故障区段隔离相结合的单相接地故障智能处置方案,并有效解决了所涉及的选相容错纠错、暂态过程抑制、高阻接地选线等关键技术难题,研发出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智能处置成套装置,项目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4.
快速、可靠定位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是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现有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技术实用效果较差,过电压时间较长导致电缆相继燃烧的情形屡见不鲜。文中首先分析行波测距技术在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中的适用性;然后,利用模量分析法分析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时暂态零模和线模行波的故障特征,提出基于零模线模时差的双端行波测距算法;最后,基于配电网仿真模型,对比分析所提算法与现有算法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精度,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不受过渡电阻影响、无需对时同步且不受行波波头折反射影响,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正针对我国配电网普遍采用的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下单相接地故障熄弧和选线难题,国网陕西电科院依托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网运行优化控制实验室",组织技术团队开展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智能处置关键技术研究及成套装置开发,提出利用分相接地开关接地转移熄弧与短时投入中性点中电阻配合实现永久性故障区段隔离相结合的单相接地故障智能处置方案,并有效解决了所涉及的选相容错纠错、暂态过程抑制、高阻接地选线等关键技术难题,研发出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智能处置成套装置,项目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10kV配电网系统线路故障的判断方法,对故障寻找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推荐使用基于信号注入法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等新技术、新设备,缩短单相接地故障查找时间,确保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7.
正针对我国配电网普遍采用的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下单相接地故障熄弧和选线难题,国网陕西电科院依托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网运行优化控制实验室",组织技术团队开展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智能处置关键技术研究及成套装置开发,提出利用分相接地开关接地转移熄弧与短时投入中性点中电阻配合实现永久性故障区段隔离相结合的单相接地故障智能处置方案,并有效解决了所涉及的选相容错纠错、暂态过程抑  相似文献   

18.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检测和接地补偿技术需综合考虑单相接地故障中的稳态和暂态分量。为保证配电网仿真精度,分析了单电容、单π和单T配电线路模型与分布参数模型的幅频和相频特性差异,提出应加装低通滤波器以滤除首段容性频带外的信号。分析了三相配电线路普通链形回路模型,结果表明仍可由传统线路参数测量方法确定其各序参数值。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10kV配电网系统线路故障的判断方法,对故障寻找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推荐使用基于信号注入法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等新技术、新设备,缩短单相接地故障查找时间,确保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20.
为验证配电网故障指示器系统的有效性,在某10 kV线路开展配电线路人工单相接地试验.选择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的10 kV配电系统,采用人工方式使10 kV线路产生单相接地故障,在此状况下验证配电网故障指示器系统是否正常翻牌和报警,通信是否正常,系统主站的显示是否正确.通过记录分析故障前后的故障指示器系统运行情况,对配电网故障指示器系统进行有效性分析,对故障指示器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系统应用、建设和运维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