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新的水轮机叶片应力多点动态测量系统。现场应用证明,该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操作简便,为水轮机叶片应力测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水轮机模型转轮叶片数控加工的编程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星明 《大电机技术》1990,(5):22-26,38
本文介绍了用于水轮机模型转轮叶片的多轴数控加工图象编程系统CSGNC。并介绍了利用该系统对混流式、轴流式叶片数控编程的处理方法和过程,以及对以上两种叶片的加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我公司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叶片安放角全站仪极坐标测量系统测量技术,并就该系统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系统精度分析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水轮机转轮叶片的数据拟合研究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水轮机转轮叶片的曲面拟合方法——B样条空间曲面拟合法,用该方法编制了叶片的曲面拟合及水轮机转轮的流场、强度、振动等问题的有限元分析网格的形成程序。最后给出了某电站转轮叶片的有限元分析网格的图形。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zz500转轮叶片强度模型试验的原理、方法及该转轮叶片应力水平。在介绍试验方法的同时,对水轮机模型叶片使用有机玻璃材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无轨道式水轮机叶片坑内修复机器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多功能的水轮机叶片坑内修复机器人方案和研究进展。机器人本体由可全位置行走的无导轨磁吸附移动平台和多自由度作业机械臂组成,移动平台吸附于待修复的叶片表面,机械臂安装在移动平台上,机械臂可携带检测及各类可更换的作业工具,机器人可以直接在机坑内对叶片受损情况进行自主检测和修复作业(如气刨清理、焊接、打磨等),操作人员也可通过远端监控系统时机器人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直接对机器人进行手动控制。对水轮机叶片坑内修复机器人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水轮机叶片坑内修复机器人方案是可行的,且利用本文研究的关键技术及究成果,可组成水轮机叶片坑内修复机器人系统,为最终实现水轮机叶片坑内修复的自动化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主要论述了混流式水轮机叶片的数控加工工艺。介绍了五轴联动数控技术、叶片加工工艺方法和高效刀具系统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8.
开展水轮机转轮动应力现场测试是叶片裂纹原因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结构复杂,开展转轮叶片动应力现场测试的难度也相对较大。本文针对Tishrin水电站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叶片裂纹问题,对其2号机进行了全面的转轮动应力和机组稳定性试验研究,介绍了Tishrin水电站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动应力现场试验的试验方法及有关试验结果,对转轮叶片产生裂纹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本文是国内外首次成功开展大型轴流转桨式水轮机转轮叶片动应力测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借助计算机辅助测量系统制造混流式水轮机叶片这一新工艺的原理及内容,对具体方法和成功经验以及叶片叶型的质量保证措施等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尚海清  任红旗 《东方电机》2004,32(2):10-12,43
本文介绍了葛洲坝水电厂~#12机组125MW 水轮机叶片返回东电后,在修复过程中对叶片裙边、叶片外缘端面、叶片外缘背面300mm 部位进行的高速火焰金属粉末喷涂抗磨损强化处理工艺。该喷涂技术的成功实施,为老水电厂水轮机过流面磨损防护处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陈蔚文  杨劲锋  肖勇 《广东电力》2011,24(12):117-121
结合广东电网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情况,介绍该系统的结构,阐述厂(站)电能量遥测系统、负荷管理系统、配电变压器监测计量系统和低压居民集中抄表系统等4个子系统的功能,从远程自动抄表、电能计量装置在线监测和防窃电三方面分析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电力营销工作中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保护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英  袁清云 《电力设备》2004,5(11):9-13
直流系统保护策略是直流输电工程系统研究和控制保护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保护设备,避免故障或异常工况造成的设备损坏和影响直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能的故障工况包括挟流阀故障、直流部分故障和交流部分的故障,直流系统在不同的故障情况下表现出一定的特性,根据直流系统运行特点和故障特性提出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保护策略。文章以三常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例详细说明了长距离直流输电系统的保护策略,包括功能配置、保护原理、保护动作的处理方式以及控制保护系统仿真研究所采用的手段,并在此基础上时高压直流系统保护策略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集控与地调互备系统的备用模式、具体类型,并针对每种类型分析了适用范围、维护方式、优缺点。集控与地调互备系统目前国内正处于研究探索阶段,使用典型的异地系统间互备模式,整体结构简单可靠,通过对集控系统与地调系统间互备的实现,可以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集控系统与地调系统各自的资源,提升了集控系统与地调系统的安全性,应用范围广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北斗卫星系统对油田热电厂的时间同步系统进行了研究,采用北斗、GPS互备份的方式对时钟同步系统进行冗余设计。系统同步精度可以达到微秒级,符合发电厂的时间同步系统要求,具有一定的国产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朝环 《浙江电力》2010,29(11):25-27,38
针对目前没有颁布有关电缆隧道监控专用规范的情况,探讨了电力电缆隧道监控系统的设置原则,并对本文推荐的电力电缆隧道监控系统及其4个子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电力电缆与环境温度监测系统、气体监测系统、视频监控及红外防盗系统的配置分别进行了讨论,可为电力电缆隧道的监控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鹏 《电网技术》2006,30(3):27-31
目前强外力骚扰电力系统的实例已经出现,研究电力系统的毁伤与防护问题、构建我方稳固的电力系统防御体系具有重要的国防意义。文章从外力骚扰角度分析电力系统,指出强骚扰电力系统的研究包括骚扰目标和骚扰策略两方面;强外力骚扰电力系统防护问题的研究需要深化四方面认识:加强电力系统基础数据和运行方式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完善电力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适时根据地区安全状态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将抗击强外力骚扰作为重要电网的规划设计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7.
配电自动化工程实施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琛  周有庆 《湖南电力》2004,24(1):42-44
简述当前配电系统的现状。在对各种配电自动化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对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步骤和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充分利用现有系统,提高工程经济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刘剑  刘俊承 《现代电力》2011,28(5):72-75
设计了一种可以检定多种口径热量表的多功能自动检定系统。该系统由热水流量检测系统、温差检测系统、数据检测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在检定中,热水流量检测系统给试验管路供以循环水,温差检测系统模拟实际的入口和出口温度,数据检测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在检定过程中采集相关流量,温度等信号,依据相关热力学公式计算出标准热量值,与被检表的热量示值进行比较计算,从而实现对被检表的检定。实验表明该装置能很好地完成热量表的自动和手动检定。检定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实现了实时监测,保存检定记录,打印报表等功能,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检定管径多、灵活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综合防御体系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综合防御体系的框架.从一般安全理念出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综合防御体系可由电力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即主动安全体系)和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系统(被动安全体系)构成.电力系统安全保障体系(主动安全)是指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和可控性的措施;电力系统稳定控制体系(被动安全)是指保证电力系统受到扰动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措施.电力系统安全保障体系(主动安全)可分为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坚强的电网结构,为电力系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第二道防线是最优的自动控制系统,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第三道防线是安全的运行方式,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在安全水平.电力系统稳定控制体系(被动安全)就是传统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快速切除故障元件,防止故障扩大;第二道防线是采取稳定控制措施,保持系统稳定运行;第三道防线是系统失去稳定时,防止发生大面积停电.  相似文献   

20.
基于逆系统方法的非线性最优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逆系统方法和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最优控制理论,提出了非线性系统中控制器的一般设计方法,并验证了应用逆系统方法线性化后的线性系统的二次型最优状态调节控制的性能指标等价于原非线性系统的扩展二次型最优输出调节控制的性能指标,从而说明在线性系统下设计的最优控制器也是原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器。同时,以电力系统为例,设计了基于广域信息的非线性全局综合控制器,该控制器的性能指标保证了发电机端电压的恒定和机组间的振荡最小。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控制器相比,非线性全局综合控制器更能减小系统的过渡时间、振荡次数及振荡幅度,更快地使系统的功角和电压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