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衡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炉炉膛结渣、掉大块渣造成锅炉灭火的情况,阐述了该炉防止结渣已采取的措施及达到的效果,分析了炉膛结渣的原因,探讨了解决炉膛结渣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切向燃烧锅炉炉膛结渣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14  
针对一台130t/h切向燃烧锅炉炉膛出现的结渣问题,提出一种可以消除结渣的燃烧器结构和燃烧器配风方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燃烧器,锅炉炉内实际切圆直径减小,炉膛温度水平降低,上二次风喷口附近水冷壁壁面O2浓度增加,都有利于抑制和消除炉膛的结渣。改造后的炉膛结渣基本消除,锅炉高负荷运行稳定性提高,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电厂600 MW机组锅炉炉膛结渣严重的现象,对锅炉进行了相关的调整试验;结合炉内结渣现象描述、煤粉细度测量结果、炉膛温度场记测结果等,对结渣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减轻锅炉结渣现象。  相似文献   

4.
燃煤锅炉结渣是影响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问题。结合某厂600MW超临界机组锅炉运行中出现的炉膛结渣问题,分析了炉膛结渣的形成过程和影响锅炉结渣的几个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预防锅炉结渣的对策措施,指出通过加强锅炉燃用煤质特性分析和煤质管理,组织好炉内空气动力场,优化锅炉燃烧控制参数,可以大大减轻和防止锅炉结渣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燃煤锅炉炉内结渣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煤质的复杂性,使锅炉炉内受热面产生结渣现象,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文中针对某电厂410 t/h锅炉炉内结渣问题,以结渣渣膜厚度公式为基础,从燃用煤种特性、炉内设计参数、锅炉运行工况等角度详细阐述了引起锅炉炉内结渣的原因,并结合国内外电厂防止炉膛结渣的多种措施,总结出电站燃煤锅炉在设计与运行中针对结渣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从煤质特性及锅炉炉膛结构设计、运行方式等方面分析了达电1号炉结渣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缓解结渣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胡殿儒  张波  文军 《热力发电》2004,33(10):37-40
对某电厂220t/h锅炉防止水冷壁结渣的改造方案进行了炉内燃烧三维数值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比分析了改造前后炉膛内的流动燃烧传热状况,认为改造方案切圆大小适中,气流组织合理,火焰中心始终保持在炉膛中心,有利于防止锅炉结渣和高温腐蚀。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660 MW四角切圆燃烧煤粉炉炉膛结渣严重的问题,依据实际燃用煤种,通过分析和燃烧调整,减轻了炉膛结渣,提高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增加主燃区氧量、提高一次风速、增加偏置二次风量以及加强吹灰等措施都能减轻炉膛结渣,煤质特性和锅炉特性是影响炉膛结渣的关键因素,因此建议实际燃用煤质应接近设计煤质。  相似文献   

9.
高碱煤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碱金属导致炉膛受热面的沾污、结渣问题,影响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开展炉内结渣趋势的判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煤灰成分分析的结渣趋势判别方法与火焰发射光谱技术结合,在锅炉上安装了一套火焰发射光谱系统用于检测炉内气相碱金属质量浓度,使用气冷式取样枪在炉膛出口区域开展结渣试验以获得沉积样的沉积趋势。根据在线监测结果,开发了一种动态预测炉内沾污结渣预报系统。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时反映燃烧工况下各参数的监测结果,可以对当前燃烧状态下的结渣趋势进行提示,为预防结渣和进行燃烧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摆动式燃烧器锅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摆动式燃烧器可方便地调节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因此在大容量电站锅炉中得到广泛应用。运行实践证明,当燃烧器摆角改变时。炉内空气动力特性、炉膛出口残余扭转.炉内洁渣等发生变化;且大角度下摆时,引起冷灰斗内严重结渣,为了研究燃烧器摆角改变时的变化规律,在冷模试验台上进行一系列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电站锅炉结渣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赵利敏 《热力发电》1998,(5):8-10,21
电站燃煤锅炉的结渣除与煤质本身特性的有关外,还与锅炉的结构和运行参数有关。综合考虑锅炉炉镗空气动力场和炉膛温度对结渣的影响,提出用无因次炉膛最高温度和无因次实际切圆直径两项新的结渣判别指标,结合煤质特性4项判别指标一起,利用模糊数字方法建立综合评判模型,以此判锅炉的结渣倾向。  相似文献   

12.
判断大容量锅炉炉内沾污情况参数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判断大型锅炉炉内沾污,结渣情况,现根据前苏联提出的提高炉膛换热计算准确度的新方法,利用运行中实测的炉膛出口烟温值,反推出表示炉内沾污情况的主要参数,为判断炉内沾污情况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谢建文 《中国电力》2007,40(8):48-51
针对国华电力公司早期投产的600MW锅炉在燃用神华煤时出现的严重的分隔屏结渣问题,通过掺烧高灰熔点烟煤、加装屏区吹灰器、炉膛放大和受热面调整等优化设计措施使结渣情况得以极大缓解,但导致锅炉造价和运行成本上升。根据粒径与炉内煤粉颗粒表面温度的相关性分析以及1MW半工业性燃烧试验取得的不同细度的神华煤粉的结渣特性和不同容积热负荷的燃用神华煤锅炉的结渣情况对比分析指出:大颗粒煤粉是造成锅炉结渣的重要因素,采取煤粉细化和炉膛放大的综合优化设计对于防止锅炉屏区结渣更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4.
简述炉膛结渣的类型,认为产生结渣的主要因素与燃煤特性,燃烧区域的温度水平和热流强度,炉内空气动力工况,单只燃烧器输入热功率、燃烧器结构和布置方式以及炉壁附近气氛等有关。从设计及运行两方面论述防止结渣的具体措施。介绍了对燃用各种易结渣燃料的新设计锅炉和改燃易结渣燃料的现有锅炉的各种设计原则和防止结渣方法。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锅炉炉膛受热面的灰污结渣监测和优化吹灰的方法,通过利用脏污热流计测量受热面热流密度,建立监测模型,并在某电厂300MW锅炉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监测炉膛受热面热流密度随灰污结渣动态变化,掌握炉内沾污结渣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炉膛吹灰优化的策略,为吹灰优化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超临界650 MW机组对冲燃烧锅炉结渣问题,通过热力计算校核不同煤种对其炉膛出口烟温及锅炉热负荷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计算分析炉内配风及燃烧器扩锥角对炉膛烟气动力场与烟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锅炉设计参数及煤种不是该炉结渣的主要影响因素;变风量模拟结果表明调整内、外二次风比例可明显改变炉膛烟气动力场,但在实际调整过程中变风量对于抑制锅炉结渣效果不显著;变扩锥角模拟表明将燃烧器扩锥角由45°改为30°可降低水冷壁区域热负荷,可抑制燃烧器周围区域结渣;在现场实验中,将燃烧器扩锥角由45°改为30°并调整配风后,锅炉结渣情况得到大幅改善;适量降低SOFA风比例可以降低炉膛火焰中心高度及炉膛出口烟温;二次风旋向对炉内流场特性影响明显,在后续调整中可考虑针对SOFA风比例和二次风旋向作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17.
罗Shen 《广东电力》1998,11(1):4-6,27
我国主要动力煤相当大部分都属于灰熔融性温度很低的煤种。对于采用常规煤粉燃烧方式来讲,炉膛结渣一直是危及锅炉安全运行和机组可用率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而似乎变得更为突出。防止炉内结渣的涵意是指锅炉运行时炉膛内的结渣最小而且受到控制。要达到后一个目的就需要有炉内的监控手段,以监视结渣从产生到发展整个过程,然而这种监视装置现有大容量锅炉至今尚缺,极需在今后开发配备,并通过研究试验以完善提高。下面将从影响炉内结渣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讨论,总结已有的认识和经验,探讨可能采取的办法和措施。1煤…  相似文献   

18.
针对煤粉锅炉炉内结渣难于诊断的问题,对大型煤粉锅炉运行中所能采集到的常规参数与炉膛结渣程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工程应用出发,建立了依据一些比较模糊的现象有效地推断锅炉整体结渣程序的诊断模型,该模型物理原理清晰,计算过程简炼,只需采集常规运行参数即可进行在线诊断,实际计算表明,该方法简单,可靠,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9.
燃烧器下摆时冷灰斗内结渣的试验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大型四角切圆燃烧锅炉广泛采用摆动式燃烧器,但如设计不当,燃烧器下摆会导致严重的冷灰斗结渣事故。该文对燃烧器摆动条件下冷灰斗内的灰渣沉积特性进行研究,对燃烧器水平和下摆条件下的冷灰斗内结渣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燃烧器下摆时冷灰斗内灰渣沉积规律,结合炉内结渣过程的数值模拟,采用随机轨道模型跟踪大量颗粒,综合考虑颗粒和壁面的碰撞频率,粘结效率和渣层特性,模拟了燃烧器下摆条件下冷灰斗内结渣特性。  相似文献   

20.
锅炉炉内结渣所带来的危害较大,如何准确获得炉内的结渣位置,对指导燃烧调整,减弱炉内结渣,避免锅炉掉大渣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某热电厂水冷式除渣煤粉锅炉炉底捞渣机水池布置温度矩阵测点,连续监测低负荷运行下炉底捞渣机水池温度的变化,据此诊断煤粉锅炉炉内结渣情况。结果表明:大块渣落入冷渣池会引起捞渣池出水口水温跃升,随后缓慢下降,对应的距离渣块落入冷渣水的位置越近,该测点的平均温升及温升最大值就越大;对比前、后墙侧各测点温度的变化特征,能够反映落渣的位置,再结合吹灰器的投运可以确定落渣的大致高度;在明确落渣位置后,可通过优化锅炉的运行参数,以减少落渣量,避免炉内落大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