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补偿不足将引起功率因数下降,而三相功率不平衡则会影响到各种用电设备的安全。在低压配电系统中,三相不对称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基于无功补偿原理,本文从经典瞬时无功理论方面推导验证了采用电容电感元件综合经济补偿三相不平衡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矢量分析方法,基于此方法采取数值逼近算法求解,并对实际情况的场合参数进行测量计算,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瞬时对称分量法的电网无功补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网无功补偿需测量相角,无法实现实时补偿的问题,提出一种实时求取系统无功功率的方法,它将瞬时无功理论和对称分量法相结合,利用实时序分量功率实现系统无功补偿,并将其应用在有电弧炉的配电网系统中。MATLAB仿真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三相不平衡系统的无功功率补偿且没有时间延迟,从而保证了无功功率的稳定,解决了无功功率波动引起的电压波动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洪涛 《电气开关》2023,(2):78-81+95
低压配电网中感性负荷较多,必然需要较大的无功功率,无功功率不仅降低系统的有功传输容量,还会增大线路的损耗。尤其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存在大量的单相负载,其消耗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往往都是三相不平衡的,三相不平衡的功率往往又会产生较大的零线电流,过大的零线电流会使线路发热,绝缘老化,会进一步引起更大的电路故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补偿正序的无功功率外,还要对不平衡的无功分量和有功分量进行补偿。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源器件动态补偿的方式去同时解决功率因数低且有三相不平衡负荷的问题,并探讨了一种三相共补、分补、跨补一体化电容投切控制策略,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薛尚青  蔡金锭 《供用电》2010,27(1):26-29
三相系统的不平衡运行会引起线损的增加,为此需通过无功补偿使其平衡。从理论上分析了三相不平衡时线损增加的程度,运用瞬时无功功率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可实现对不平衡负荷电流的完全补偿,由此大大减少了损耗,提高了电能质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控制的电网综合补偿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对电风无功功率和三相不平衡同时进行补偿的综合补偿系统的工作原理;在该补偿系统中采用了模糊控制的方法。针对进行综合补偿后引起的电网高次谐波放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三相不平衡与无功功率综合补偿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中低压配电网中 ,三相负荷随机变化 ,产生三相不平衡 ,从而给电网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针对三相不平衡负荷的补偿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补偿算法 ,并且设计了无功功率和三相不平衡补偿的综合系统。仿真结果和实际运行表明 ,此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的低压无功功率混合补偿方式。针对负荷随机变化,三相负载可能处于严重不平衡的状态,在含有大量快速变化负荷的低压配电系统中采用了快速补偿和普通补偿相结合的混合补偿。采用新方法比全部用快速补偿,可在尽可能节约成本的前提下。获得较好的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8.
无功和三相负荷不平衡的序分量法补偿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并入电网来补偿无功功率和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通过对称分量法和叠加原理,对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情况下正序、负序等效电路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正、负序补偿电流叠加补偿控制方法。正序控制环采用δ-θ控制,实现配电网无功功率补偿和保持STATCOM直流侧电压稳定;负序控制环采用φ-θ控制,实现STATCOM补偿三相负荷不平衡产生的负序电流,使电网侧三相负荷保持平衡。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补偿电网无功功率和三相负荷不平衡。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基于投切电容器组的无功补偿方法容易过补偿或欠补偿,且受投切次数的限制。提出了一种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磁控电抗器控制方法,用来解决传统无功补偿方法的不足。应用瞬时无功功率理论,通过坐标变换,实现了磁控电抗器无功电流的实时检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磁控电抗器的智能无功补偿装置的基本控制策略、系统不平衡时的控制策略以及磁控电抗器的快速响应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实现了磁控电抗器的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10.
在交流变频电动钻机控制系统中,由于存在无功功率的不平衡,使得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直接影响了电网质量,增加了电网损耗,降低了井场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此,介绍了一种有源滤波补偿无功功率的方法。研究过程中开发了有源滤波无功补偿单元,并在交流变频电动钻机控制系统实验平台中模拟了该单元的运行情况。实验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补偿交流变频系统中的无功功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介绍了固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并在综合补偿系统中采用固态继电器代替普通继电器 ,克服普通继电器存在的缺点。针对目前电网中存在的功率因数低和三相不平衡问题 ,提出一种同时对无功功率和三相不平衡进行综合补偿的方法。实际运行表明该综合补偿系统能有效地提高供电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无功补偿装置中采用的单相过零投切方法存在的缺点 ,本文提出采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并对模糊控制技术在低压电网综合补偿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仿真与实际应用表明 ,模糊控制方式能对电网的无功功率和三相不平衡进行较好的综合补偿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无功补偿装置中采用的单相过零投切方法存在的缺点,本文提出采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并对模糊控制技术在低压电网综合补偿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仿真与实际应用表明,模糊控制方式能对电网的无功功率和三相不平衡进行较好的综合补偿。  相似文献   

14.
控制交互作用对整个控制系统的性能影响是致命的,因此控制器的设计及其协调在现代电力系统应用研究中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结合目前在国内外技术上应用较成熟的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技术,提出一种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配合的变电站无功补偿系统改造方案,采用区域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系统(AVC)统一对操作站的无功补偿设备(FC-TCR型SVC)进行无功电压优化控制,使其能统一接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克服了以往变电站中无功补偿系统只能单独通过控制器的控制策略孤立运行及控制器间交互影响的问题。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提出的方案及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仿真显示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研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设置补偿电容器是补偿电网中无功功率的传统方法之一,无功补偿装置在电网中应用相当普遍。而低压电网的无功补偿装置与高压电网的无功补偿装置相比,无论在性能上、技术上都远不如高电网无功补偿装置,并且补偿效果较差。针对以上情况研制的新型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电路设计简单、成本低、控制精确且可靠性高。该装置利用新型集成电路器件,通过检测电网中无功电流的大小,并依据电网中电压的高、低控制补偿电容的投切,是一种较理想的低压电网无功补偿装置。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动态无功补偿结合有源滤波的综合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统一的检测和控制算法,分别控制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hyristor Switched Capacitor,简称TSC)进行无功功率动态粗补偿,脉宽调制的并联有源滤波器(APF)进行动态滤波和无功功率动态细补偿,从而大幅度降低有源滤波器的容量,减少装置产生的谐波,避免因参数谐振对系统产牛的不利影响,降低设备的功率消耗.通过Matlab数字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该控制方法对非线性冲击负荷较大的工业企业和电网实现节能降耗、改善电压质量及提高供、用电设备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推广低压异步电动机就地无功补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光祖 《电力电容器》2002,(3):30-33,43
论述了三相低压异步电动机就地无功补偿是一种经济、简单、高效、可靠的无功实偿方法,它不仅适合乡镇分散的加工业、家庭式工业内装置的异步电动机的无功补偿,而且对工矿的异步电动机也同样适合。并根据国产低压异步电动机Y系列、JO2系列常用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15kW及以下)的实际参数,给出专用无功补偿电容器容量配置表。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三相低压异步电动机就地无功补偿是一种经济、简单、高效、可靠的无功补偿方法 ,它不仅适合乡镇分散的加工业、家庭式工业内装置的异步电动机的无功补偿 ,而且对工矿的异步电动机也同样适合。并根据国产低压异步电动机 Y系列、JO2系列常用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1 5 k W及以下 )的实际参数 ,给出专用无功补偿电容器容量配置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配电网及箱式变电站无功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配电变压器和静止无功补偿单元的一体化无功补偿技术,该技术利用配电变压器的富余容量,动态补偿变压器及其负载的无功消耗;通过灵活的接入电压选择,扩展了补偿单元电力电子器件的选型范围;紧凑的一体化结构也有效降低了补偿装置的体积和成本,提高了装置的整体效率。介绍了该技术的结构形式,并针对其结构特殊性,提出了2种跨端口瞬时无功功率(电流)的检测方法。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对配电网无功动态补偿和综合电能质量控制有着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