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传统比例电网电压前馈能够抑制电网背景谐波对并网逆变器的影响,但是在弱电网下比例前馈会引入电网阻抗,电容电压相关信息的正反馈,大幅降低电流控制的开环相位裕度,严重影响了并网逆变系统的可靠性.首先建立了弱电网下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弱电网下电网电压前馈导致系统不稳定的机理;然后提出了一种电容电流补偿的电网电压前馈方案,在保留对电网背景谐波抑制的优点下提高了系统性能,同时基于系统相位裕度、截止频率仍然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超前环节的补偿方案,显著提高系统性能;最后搭建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证明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李明  张兴  杨莹  赵文广 《电源学报》2017,15(6):10-18
在含有电网电压背景谐波以及电网阻抗变化情况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性能会受到影响。直接电网电压比例前馈因其实现方便且可有效抑制电网背景谐波而获得广泛关注,但其在高电网阻抗的弱电网情况下会降低电流控制的相位裕度,影响并网稳定性。基于加权系数的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策略存在基波增益下降的问题,但是能够大幅提高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首先,对并网逆变器进行数学建模,并结合阻抗稳定性判据全面对比分析了弱电网下基于加权系数的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策略和传统直接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策略的动、稳态性能,得出了前者在弱电网下具有更好的电网适应性;其次,给出了调整系统闭环增益的方式来提高并网逆变器基波跟踪性能的理论分析;最后,结合Matlab/Simulink仿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弱电网下基于加权系数的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弱电网下多逆变器并网系统的谐振问题一直广受关注,当计及背景谐波时,逆变器的电网电压前馈环节引入正反馈通路,将进一步恶化系统的电能质量。鉴于此,提出了一种弱电网下计及背景谐波的多并网逆变器阻抗重塑谐振抑制方法。通过对逆变器的控制环节进行导纳划分,建立基于三分解导纳的多逆变器并网等效模型,并利用模态分析法得到逆变器数量和电网侧阻抗变化时系统的谐振特性。计及电网电压前馈和电容电流反馈环节,对加权电流控制进行改进,并通过公共耦合点并联虚拟导纳对逆变器进行阻抗重塑,以实现对弱电网下系统谐振的抑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既能极大地减小背景谐波对逆变器输出电流的影响,又能有效地抑制弱电网下多逆变器并网系统的谐振。  相似文献   

4.
弱电网中的感性电网阻抗会降低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当采用前馈控制时会加剧这一影响。建立了弱电网下LCL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基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详细分析了弱电网下含有前馈控制时电网阻抗对系统稳定裕度的影响。针对采用传统电网电压前馈时系统鲁棒稳定性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SOGI)的陷波前馈控制策略,并给出了陷波器带宽的选取原则。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前馈控制策略可大大提高并网逆变器对电网阻抗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弱电网下LCL滤波并网逆变器可能因系统开环截止频率附近的稳定裕度太低而引发入网电流谐波谐振等稳定性问题.基于上述考虑,以单相并网逆变器双闭环控制模型为例,揭示了弱电网下系统谐波谐振产生机理以及稳定裕度与滤波器谐振频率偏移之间的关系,推导了最小谐振频率偏移条件以及最小谐振频率偏移对电流控制器的影响.鉴于此,提出了一种弱电网下抑制谐振频率偏移的并网逆变器谐波谐振控制策略,并给出了该策略的详细实现方案和参数设计方法.相较于传统控制策略,所提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抑制滤波器谐振频率偏移对系统中低频段动态性能的影响,而且不论是否考虑电网电压比例前馈环节,并网逆变器的等效输出阻抗增益均无明显变化,且高于传统控制策略的阻抗增益,系统鲁棒性得到保证.最后,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LCL型滤波器存在的缺陷,采用基于电容电流比例反馈的LCLCL型滤波器,在保留传统滤波器高频谐波衰减能力的前提下,实现了在系统开关频率处对谐波的陷波作用。建立了弱电网下两台并联逆变器并网系统的诺顿等效模型,分析了电网阻抗在逆变器与电网之间的耦合作用;考虑电网阻抗影响的电网电压前馈控制会引入一条额外的并网电流正反馈回路,降低系统的相位裕度;通过采用谐振前馈控制,可实现前馈控制与电流控制在基波频率的中高频段处解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优化并网电流的品质。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逆变器在非理想的电网条件下采用传统的电网电压前馈控制时,其输出阻抗的相位裕度很低,且不能很好地抑制电网电压的谐波传入控制系统,从而很难保证其并网电流的质量。提出了一种改善在非理想电网条件下逆变器并网电流质量的方法。首先,建立PR控制下采用传统电网电压前馈的LCL型逆变器输出阻抗模型,提出利用带通滤波器改进的电网电压前馈策略,提高逆变器对电网阻抗的鲁棒性。同时在PR控制器上并联多次谐波补偿器,使其不仅能够提高逆变器对电网阻抗的鲁棒性而且能够有效地抑制电网电压谐波对逆变器并网电流的干扰,从而改善非理想电网条件下的逆变器并网电流的质量。最后,利用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LCL型并网逆变器采用网压比例前馈策略可以有效地抑制电网背景谐波,但在弱电网下,随着电网阻抗的增大,系统逐渐失稳,同时再考虑锁相环影响,系统鲁棒性大幅降低。为此,本文首先建立包含锁相环以及网压比例前馈的LCL型并网逆变器阻抗模型,并采用阻抗分析法进行稳定性分析;提出了在锁相环以及网压前馈通道前串联陷波器对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相位进行补偿的改进策略,在提升系统鲁棒性的同时保留网压比例前馈策略谐波抑制能力。然而,改进策略无法满足电网阻抗宽范围变化时系统稳定的要求,因此在改进策略的基础上加入了自适应环节,通过电网阻抗测量技术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对陷波器参数进行自适应优化,从而提升系统在电网阻抗宽范围变化时的鲁棒性。最终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自适应改进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减弱电网谐波电压对LCL并网逆变器电流控制性能的影响,多采用电压前馈控制。当电网较弱时,电压前馈控制和电流控制之间的耦合将影响系统的幅值稳定裕度和相位稳定裕度。从理论上分析了电压前馈控制对电流环控制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了该影响与逆变器数量的关系。为改善弱电网下电流控制性能,在此提出一种改进的电流控制策略。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实际电网阻抗的不确定性会严重影响并网逆变器的稳定运行,在并网逆变器控制中采用电网电压前馈策略会导致稳定性问题更加突出。首先建立了考虑电网阻抗时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基于阻抗比稳定性判据,分析了电网电压前馈控制对并网逆变器在弱电网下稳定性的影响机理,指出弱电网下电网电压前馈造成系统稳定裕度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前馈通道延时和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延时的存在。提出了一种基于衰减因子的电网电压部分前馈控制策略。最终,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电网发展指标的变化趋势,指出泉州电网"十一五"期间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十二五"期间建设坚强智能泉州电网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介绍了美国、欧洲和日韩的智能电网发展现状,然后对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的智能电网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建议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应考虑本国国情。  相似文献   

13.
汽车蓄电池的生产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树松 《蓄电池》2001,(2):30-32
介绍了几种汽车蓄电池的生产方式。重力浇铸板栅生产的蓄电池性能稳定可靠,适合于各种规模的生产;扩展板栅蓄电池生产工艺适用于型号较少,批量大的蓄电池生产,且降低成本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国内电网分区运行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国外发达国家发展成熟的城市电网相比较,以纽约、东京两个大都市电网的分区特点及分区运行经验作为参考,分析了该两大都市电网分区运行现状,得到了国外大城市电网分区运行对国内电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对2000年的华东电网规划在不同运行方式的潮流及其稳定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同时对山西阳城送电华东的一期工程中不同机组的投产组合也作了稳定分析,并提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6.
匡博  王颖 《电源技术》2016,(10):2074-2076
微网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对于微电网电能质量的高要求。结合微网发展的现状,提出一套基于嵌入式网关的微网自控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现场参数的采集质量,增强控制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微型电网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提出微型电网并网的几种基本结构,初步比较各自优点得出VSC符合微电网并网要求,着重分析了背靠背VSC简化数学模型,对背靠背VSC采用双闭环控制方法,分析得出具体的功率解耦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史雨春  曾亮 《湖北电力》2010,34(4):40-41
根据110 kV电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今后几年110 kV电网目标网架结构的总体思路:110 kV电网实现以220 kV变电站为中心、分片供电的模式,各供电片区正常方式下相互独立,但必须具备事故情况下相互支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智能电网发展建议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介绍了智能电网的简单定义及其目标和功能.根据智能电网的有关资料并结合中国电网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在发电、输电、配电方面实施先进的智能电网技术的建议,包括预防大面积停电、推进电力市场化、实施节能减排、发展和应用超导技术、研究大容量储能技术,以及配电网需增加停电管理功能、高级量测体系、开放式设计和可再生能源接入等.  相似文献   

20.
拉网式板栅的制造及常见故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隗玉林  郭生欢  丁毅  刘维民 《电池》2007,37(2):152-154
介绍了铅酸蓄电池板栅应具备的条件及拉网式板栅的制造;并对切拉网法制造板栅的优缺点和制造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及处理进行了论述.切拉网法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能源,提高生产效率和铅酸电池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