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主要以河津发电厂1056t/h锅炉为对象,分析了锅炉在进行燃烧调整过程中二次风箱与炉膛压差、配风方式、氧量等因素对NOx排放量的影响,得出结论:采用水平浓淡燃烧技术、在燃烧器顶部布置二次风,以及进行燃烧调整优化,可降低锅炉NOx的排放量。最后指出,应在不影响锅炉效率的情况下,对燃烧进行调整优化,来达到减少NOx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采用分级燃烧技术对贵溪电厂300 MW机组锅炉进行了低氮燃烧器改造。但改造后锅炉飞灰含碳量增加较多,造成锅炉效率下降。针对改造后的燃烧状况变化,通过优化调整试验找出了炉膛出口氧量、二次风配风方式、燃尽风控制方式、一次风速等对锅炉效率和NOx排放量的影响规律。依据研究结果,确定了该炉的最佳运行方案,使得该机组锅炉效率提高了0.8%,NOx的排放量下降了47%。  相似文献   

3.
青岛电厂1025t/h锅炉燃烧调整降低氮氧化物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保证锅炉安全、经济性条件下 ,通过试验分析侧二次风门开度、三次风、过量空气系数、二次风配风方式、油配风方式及负荷的不同对氮氧化物排放影响的特点 ,找出通过燃烧调整降低锅炉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郭杰  秦希超 《中国电力》2015,48(5):97-102
针对某电厂1 000 MW机组锅炉存在的燃烧不均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燃烧优化试验,包括燃烧器配风优化,一次风量运行优化,煤粉细度调整和锅炉整体配风调整,得到了最佳运行控制曲线。在不同负荷工况下的燃烧试验表明,燃烧优化后,风机电耗下降,NOx排放量下降,锅炉排烟热损失及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均下降,锅炉效率提高,优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在双炉膛、四角切圆燃烧锅炉上进行燃烧调整试验,分析一次风速、配风方式、燃尽风、氧量对NOx排放及锅炉效率的影响,为锅炉运行优化、降低NOx排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煤粉浓淡燃烧方式对电站锅炉NOx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采用浓淡燃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电站锅炉的NOx排放。该文分别在水平和垂直煤粉浓淡燃烧方式下,进行了一次风速、过量空气系数、锅炉负荷、二次风配风方式以及三次风量等因素对电站锅炉NOx排放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通常运行条件下,水平浓淡燃烧方式的NOx排放量低于垂直浓淡燃烧方式的NOx排放量。  相似文献   

7.
对某新建670t/h燃用水煤浆锅炉的空气分级燃烧、水煤浆燃尽率以及锅炉结渣等对NOx排放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后,锅炉在530t/h负荷下运行,通过调整过量空气系数和配风方式,锅炉NOx排放量可降至380mg/m3(标准状态,下同);燃烧过量空气系数控制在1.2左右时,通过配风调整可以同时保证低NOx排放量和燃烧稳定、高效;水煤浆的燃尽率和锅炉结渣现象无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8.
张志远  冯智宇  王顶磊 《发电设备》2012,26(1):26-29,46
配风方式对于锅炉的稳定燃烧、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及环保指标有着很大的影响,对某3 102 t/h锅炉的配风方式从二次风、分离燃尽风、紧凑燃尽风调整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分析,找出了影响锅炉热效率及NOx质量浓度的因素,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燃烧调整对NOx排放及锅炉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控制NOx排放,在1025t/h锅炉上进行了燃烧调整试验.通过改变氧量、上三次风、燃尽风以及二次风配风方式等因素,研究不同工况下NOx浓度及锅炉效率变化规律.试验表明,不同氧量工况下炉内火焰平均温度基本不变,随氧量增加,燃料型NOx急剧增加,锅炉效率升高;随上三次风比例增加,NOx和锅炉效率都下降; 随着燃尽风挡板开度增大,炉内火焰平均温度下降,NOx排放浓度下降,锅炉效率变化较小;不同配风方式下,束腰型配风工况的锅炉效率最高,NOx排放量最低,均匀配风工况下NOx排放浓度增加了14.20%.在保持一定锅炉效率的前提下,燃烧调整可以降低NOx排放浓度10%~20%.  相似文献   

10.
220 t/h锅炉燃烧调整试验分析及优化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扬子石化热电厂8号炉飞灰炉渣可燃物含量和排烟温度偏高问题,进行了燃烧氧量、一次风压、二次配风方式及投磨方式等单因素的燃烧优化调整试验,分析了4种因素对锅炉热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了锅炉两种典型负荷下的优化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1.
测量了7台不同炉型和燃烧器型式的600 MW、660 MW机组燃煤锅炉性能和NOx排放浓度,分析了锅炉结构和燃烧器型式对锅炉性能、NOx排放浓度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锅炉性能和NOx排放浓度与锅炉结构和燃烧器型式关系密切。大容量机组燃煤锅炉燃烧效率都比较高,但其NOx排放浓度差别很大。W型火焰锅炉燃烧贫煤燃烧温度高,过量空气系数大,其NOx排放浓度最高;燃用高挥发分烟煤的四角切圆燃烧锅炉NOx排放浓度最低;其它机组,采用不同的燃烧器型式和低NOx燃烧技术,燃烧的煤种也不同,锅炉NOx排放浓度介于两者之间,但差别很大。煤种变化、锅炉运行参数变化对锅炉性能和实际NOx排放浓度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一台670t/h燃用贫煤锅炉NOx排放并提高锅炉稳燃性能,采用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技术对4层一次风进行了改造。通过炉内空气动力场测量和锅炉的燃烧调整,使锅炉NOx排放量较改前降低了37.9%。研究了不同配风方式、给粉方式及入炉总风量变化对NOx排放量和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的影响,对燃用贫煤的锅炉的运行和改造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曾小敏 《热力发电》2005,34(1):27-28
对沙角A电厂5号锅炉NOx排放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煤种、燃烧方式、运行工况等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低NOx燃烧分级技术是控制NOx排放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燃煤锅炉新三区低NOx燃烧技术的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王春昌 《热力发电》2005,34(4):1-7,27
通过对目前各种低NOx燃烧技术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燃煤锅炉新三区燃烧方式构想暨新三区低NOx燃烧技术方案。该技术将常规燃烧理念、空气分级燃烧理念、燃料分级燃烧理念以及高温低氧燃烧理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三区燃烧理念和新型低NOx燃烧技术。对新三区燃烧方式进行了简明的描述,分析了新三区燃烧方式和其它燃烧方式在燃烧理念上的不同,降低NOx排放以及对燃烧过程的影响。认为新三区燃烧低NOx技术在降低NOx和投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高挥发分煤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应用后有望将燃煤锅炉的NOx排放量控制在200mg/m^3以下或更低。  相似文献   

15.
易洪波 《湖北电力》2005,29(4):25-26,29
在介绍W型火焰锅炉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对鄂州电厂W型火焰锅炉炉内冷态空气动力场、低负荷稳燃、结渣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际运行情况和试验,认为炉内气流情况良好;稳燃性能良好,结渣情况轻微。  相似文献   

16.
基于LS-SVM和SPEA2的电站锅炉燃烧多目标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对锅炉燃烧特性建模,构造了以锅炉效率与NOx排放为组合的锅炉燃烧多目标优化模型,并与BP神经网络建模比较,分析表明模型在泛化能力、收敛速度和最优性均优于神经网络模型;针对锅炉高效低污染燃烧多目标问题,提出利用多目标进化算法SPEA2(强度Pareto进化算法)实现运行工况寻优,然后根据模糊集理论在Pareto解集中求得满意解,获得锅炉燃烧优化调整方式.通过某600 MW机组的仿真计算,并与加权遗传算法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Pareto前沿具有更好的多样化,克服了将多目标函数加权求和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只能找到凸Pareto最优域及需要多次运行得到Pareto解集的缺陷,计算结果可指导运行人员进行参数优化调整,提高燃烧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燃煤电厂锅炉NOx排放带来大气污染等问题,结合NOx的生成机理进行工业性试验,采用分级送风的燃烧方法,降低锅炉NOx的排放。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分级燃烧调整技术在现阶段是可靠、经济的,对锅炉效率没有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吴兵 《电力设备》2008,9(8):25-27
文章分析了燃煤锅炉氮氧化物(NOx)的生成原理,并针对性的提出了SG1036t锅炉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调整、控制措施。具体措施为采用燃烧优化、炉内空气分级、燃料分级的炉膛轴向低NOx燃烧技术。根据2007年机组负荷测算,2台1036t/h锅炉年可减少NOx的排放量近6000t。  相似文献   

19.
对某电厂440 t/h超高压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燃烧情况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和运行结果吻合很好。通过模拟不同一二次风比例、上级二次风位置、过量空气系数对CFB炉膛温度、SO2及NOx排放分布的影响,分析运行操作参数合理性,为440 t/h CFB锅炉的运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围绕提高锅炉效率和降低NOx排放开展了热态一、二次风量及氧量等方面运行优化调整试验,从中找出最佳运行工况;通过修改分散式控制系统控制逻辑实现优化配风调整,在保证锅炉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前提下,找出最佳运行调整方案,成功地实现了锅炉低氮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