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安全生产红线高度重视的背景下,提出以智能预警为导向的变电站电气火灾管控体系,以"防着火、阻扩散、快处理"为防控手段,借助消防控制室、安防监控系统、智能巡检机器人、移动式消防沙箱等措施,将火灾预防和火灾应急处置相结合,不断提高变电站防火预警水平。实际实施效果表明,火灾发生率、火灾扩火面积及火灾平均扑灭时间均显著降低。所提变电站电气火灾管控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普适性,可为治理变电站电气火灾隐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变电站的无人值守方式对安全监控和防盗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分析了淄博变电站的新需求,针对需求提出了解决方案,分别从视频监控系统主站和分站的建设两方面着手,建立了以视频为中心集消防、防盗、远程控制为一体的应用平台,最终实现了变电站的安全监控。  相似文献   

3.
变电站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电力设施,其安全运行尤为重要,而消防安全则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版消防规程规范的发布,国家有关部门对变电站的消防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新的消防规程规范[1-2]要求,从站区建(构)筑物防火、站区总平面布置、水消防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消防供电、电缆防火等方面对某220 kV半户内变电站消防设计方案进行了论述分析,为类似变电站的消防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介绍了变电站的工作原理,并对变电站管理现状和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技术角度出发,讨论了加强变电运行管理的预防措施,并提出了定期维护设备、改进操作规范等建议,希望能够减少安全事故,提升变电站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物联网技术和校园安防需求,从出入口控制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校园安防预警机制等方面介绍了基于物联网的高校校园安防系统。提出基于物联网的高校校园安防系统运用物联网中的射频识别、无线传输、ZigBee等技术,可实现系统集成和联动报警,提高高校校园的安全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用电负荷迅猛增长,地下变电站的建筑型式逐渐得以应用.合理设计消防系统是保障地下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以苏州中心地区某全地下变电站为例,重点阐述了防火措施、气体灭火控制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消防照明、消防给水和消防暖通的设计方案,对后续全地下变电站的工程建设提供了良好思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变电站安全监测系统存在平台冗余、系统分散、信息无法共享等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IEC61850的智能变电站安全在线监测系统,包括周界安防子系统和电气设备温度在线监测子系统,以及变电站安全信息管理子系统。将变电站周界安全信息和设备在线温度信息按照IEC 61850标准统一建模,实现安全测控系统平台的集成。采用激光围栏检测周界入侵信号;使用网络摄像机监视入侵动作;采用新型的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采集,实现了全自动、全天候的实时在线监测变电站周界安防入侵信息和运行设备在线温度信息,为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提供一种有力的技术支撑与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变电设备火灾事故为背景,分析了在运特高压变电站消防设施的构成与功能原理,针对现有设施的局限性和不足,提出了消防能力提升的方向.从增加灭火介质容量、升级改造泡沫消防控制系统、新增变压器应急排油装置和增设大容量消防车等4个方面提出了变电站综合消防能力的具体提升措施,为提升现有及未来将建变电站消防能力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陈波 《电气时代》2010,(3):95-97
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无人值守成为变电站建设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站内设备的安全保障风险加大,因此有必要建设一套智能系统来提高变电站的安防水平。门禁管理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安防系统可以对各出入通道进行管理从而控制人员的出入,目前该系统主要应用在小区、银行等场所实现对出入口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0.
变电站的典型操作是到倒闸,这关系的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照明工程和电站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避免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本文主要针对变电站的典型操作进行了技术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以四川省乐山市某110k V全模块化高性能纤维预制舱式变电站为例,从火灾危险性判定、防火间距识别、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自动灭火系统设计、消防给水系统及消防车道设计等方面,研究了该类预制舱式变电站的防火消防问题,提出了防火消防设计的基本原则,为解决预制舱式变电站的消防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变电站数量越来越多,保障整个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也越来越重要.针对现有变电站消防安全运行隐患,介绍了一种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无人值班变电站消防远程集中监控系统,采用物联网信息转换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无人值守变电站消防远程集中监控。  相似文献   

13.
现有无人值守变电站周界安防系统存在检测手段单一,各安防技术相互独立且无法实现联动的现状,严重影响了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安防水平。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综合了多种安防技术的联动解决方案。系统使用激光围栏进行入侵检测和定位,使用电子围栏作为阻挡入侵的物理手段,使用网络摄像机实现远程监控及入侵证据采集。基于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变电站安防系统控制及报警信息的传输。该系统实现了周界入侵的检测,阻挡,取证,记录,报警及远程视频监控等功能,并实现了多种安防技术的联动。该系统方案对提高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周界安防水平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变电站各类钥匙、锁具众多,频繁出现现场锁具因为时间、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打不开的问题,给使用和管理带来了不便.通过对变电站内各种锁具、钥匙进行智能化改造,统一使用智能钥匙和磁控锁,对与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有关的门、窗或设备等进行统一控制管理,消除了变电运行存在的潜在的安全隐患.应用结果表明:智能“一匙通”系统保证了变电站安防、设备闭锁及危险区域的管理,提升了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杨丹  王正纲  刘海峰 《湖南电力》2012,(5):34-36,40
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是为保证电力系统在遇到大扰动时的稳定性而在电厂或变电站内装设的控制设备,实现切机、切负荷、快速减出力、直流功率紧急提升或回降等功能,是保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二道防线。2011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599号)》,对电网可靠供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合理配置稳控装置,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尽量减少负荷损失是电网运行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重庆地区500kV变电站内工频电磁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重庆地区500 kV变电站内的工频电磁场分布及特点。针对重庆地区日益增多的500 kV高压变电站,研究了该类型变电站内工频电磁环境对职业暴露的影响,对重庆地区500 kV高压变电站内各区域和设备周围的工频电、磁场进行了细致测量并归纳总结了测量结果,对电磁场较强的重点区域进行了分析。根据测量得到的电磁场分布情况,从职业安全角度出发,提出了500 kV高压变电站内的安全生产应注意事项。在500 kV高压变电站的安全管理、新变电站的合理布局和设计、新设备的选型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电力企业实施绿色环保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过去,对常规110kV变电站内的消防设计,往往以原电力部颁布的DL5027-93《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为依据,但1996年行业标准改为国家标准后,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由建设部、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的GB50229-96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由于该标准未明确规定新的无人值班变电站消防设计标准,因此,要使110kV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消防设计既要通过当地消防部门的审查验收,又要切实起到防火报警作用,这确是广大设计人员和建设单位的新课题。笔者结合金华电业局工程建设特点,对110kV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消防提出几种设计模…  相似文献   

18.
陈鹏 《宁夏电力》2013,(1):54-57
针对宁夏大坝发电公司信息通信机房安全问题,在对现状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适合于监控的安防方案,并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进行适当改造,扩展和完善了监控系统功能,实现了通信机房、网络机房和档案库房的视频监控、消防监控、门禁管理、电源监控和设备状态监控等安全防护检测报警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监控方案加强了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确保了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智能变电站发展前景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不足,提出了变电站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的思想。对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的功能定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系统总体框架设计进行详细阐述。提出变电站视频监控应由固定监控和移动监控2部分构成,重点解决辅助运行人员倒闸操作、设备自动远程巡检问题,并兼顾变电站安防、环境监测等,提高了变电站辅助系统投资效能和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管理水平,充分体现了智能变电站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变电站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交互欠缺和体验性弱的问题,对此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案例式电力安全仿真培训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及其采用的安全事故案例制作、沉浸式立体显示、自然人机交互和变电站多人协同操作等技术。实践证明,该系统通过沉浸式视觉体验和自然操作交互方式实现了高效的安全教育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