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二维码的智能变电站光缆标签系统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智能变电站常规光缆标签描述信息单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码的智能标签,并设计了二维码光缆标签系统,制定了光缆标签的格式定义,介绍了光缆标签系统生成模块和解析模块的实现方法。设计单位使用生成模块生成设计图纸、标签文件和手持终端数据库,施工单位打印光缆标签,调试单位通过扫描光缆标签上的二维码可快速定位光缆纤芯并获取光缆纤芯的物理连接信息和纤芯中传输的虚回路信息,实现了信号回路的"即扫即看",提高了调试、运维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物理回路建模的智能标签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智能变电站中智能标签技术采用私有数据库结构方式,该技术不规范、不统一、不利于项目的普及与推广。文中对基于物理回路建模的设计与"虚实对应"进行优化,设计方法的提出基于物理回路建模文件方式,"虚实对应"提出物理回路与逻辑回路的自动解耦技术。物理回路SPCD文件中定义二次设备板卡、端口等物理能力描述信息及光缆连接关系,逻辑回路SCD文件在各个IED设备中采用Inputs容器方式存储所有虚回路的接收连线,通过SPCD文件中检索物理回路和SCD文件中检索逻辑回路,即可获取物理回路与逻辑回路的虚实映射关系,生成含有逻辑信息流的智能标签,节约了智能标签的制作时间、降低了智能标签制作中虚实对应出错率。  相似文献   

3.
智能变电站以光缆和软件逻辑替代控制电缆,光纤回路及其承载信息无法直观可视,光纤回路运维困难。目前,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逻辑回路的描述方法和建模,光纤物理回路描述方面缺少系统性研究,无法解决光纤回路可视化问题。文章基于图论深度遍历理论,提出了一种智能变电站光纤物理回路与逻辑回路对应方法。该方法将SPCD文件描述的虚回路抽象为邻接矩阵描述的节点连接关系,并通过图论深度遍历算法,确定了智能变电站虚实回路的映射关系,检索出智能变电站虚实回路全路径,解决了光纤回路及其承载信息可视化难题。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3个主要特征。针对智能变电站中采用光纤实现大量不同性质信息的传输,所产生的光纤二次回路的标识问题,提出了可通过跳纤标签、光纤熔接表、光缆牌3大措施完成光纤二次回路标识。  相似文献   

5.
目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物理回路连接设计大多利用二次装置背板图进行屏柜内部跳纤连接、屏柜间以及光口间的一一对应连接。由于变电站内部同类设备背板结构相似、端口数据集合庞大,上述物理回路连接方式极易造成类似装置物理回路设计混淆、纤芯连接错误、设计工作多次返工等问题。对此针对智能变电站物理回路的连接设计,提出采用典型间隔分类形成典型设计方案、典型设计数据衍生设计相似间隔物理回路的设计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多个智能变电站的设计,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6.
智能变电站使用了更多的光缆,但采用人工方式核查光缆和虚回路的对应关系效率不高且容易出错。分析了光缆信息的"虚实对应"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码方式的智能标签技术,并对智能标签的编码、生成和解析进行了研究。通过智能标签的"即扫即看",可实现光缆连接信息的"虚实对应"展示,从而降低了光缆维护的差错率,方便了现场的调试、检修。该技术在江苏镇江220kV华山智能变电站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极大提高智能变电站调试、检修和改扩建的效率及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能变电站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大规模智能变电站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集中投产。在此背景下,由于设计人员和运维人员在经验、习惯方面的差异,智能变电站光纤回路标准化设计难度大,光纤回路设计与正确性校核靠人工完成,设计效率低、图纸正确性校核困难。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智能变电站光纤回路自动设计方案。通过采集海量变电站物理配置描述文件(SPCD文件),经过人工智能学习,建立神经网络决策树,实现根据二次系统设计要求自动输出光纤回路设计图纸。该方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了智能变电站光纤回路设计效率和质量,进而实现光纤回路设计的标准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8.
对IED设备进行物理建模,并将模型与IED的ICD文件关联形成IED模型文件,将二次回路中IED设备物理模型可视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实回路的光纤光缆连接,由于每个IED模型关联了IED设备的ICD文件,在光纤光缆连接完成之后即可进行虚端子的配置,配置完成虚、实回路实现关联,可以通过虚回路和实回路的对应关系查找某一虚回路所对应的实回路,减少配置工作量,方便设计人员对变电站二次回路的理解,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正1 现场情况我公司一智能变电站投运于2011年,变电站内自动化通信网络为三层二网架构,保护装置采用直采直跳模式。其中,1号主变高压侧测控与智能终端A和合并单元A通信方式如图1所示。1号主变的所有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均就地布置,主变测控和保护装置布置于保护室内,通过交换机和光缆构成的链路进行信息交互。在实际工程现场,用于传输的信息光缆都留有一定的备用纤芯,光纤配线架到装置或交换机用尾纤连接。某日,二次运检人员在专业巡检中发现,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变电站配置描述(SCD)文件获取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信息,建立"电压等级、间隔、装置、控制块、虚端子"数据结构并进行分层展示,基于CIM/G规范一键式自动生成可视化画面,实现界面的静态布局和动态刷新,能够直观地展示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大大提高了智能变电站的运维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