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有机系介孔碳(SWOAC)作为载体,分别采用升华硫和化学沉淀法制备的单质硫与SWOAC复合,制备得硫/碳复合材料,用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等测试对产物进行分析。以沉淀法制备的单质硫制得的复合材料,用氩气保护,在150℃下保持5 h、300℃下保持3 h后,电化学性能较好,以0.2 C在1.5~3.0 V循环,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09.5 m Ah/g,循环20次保持在801.5 m Ah/g,容量衰减率为1%。  相似文献   

2.
吴奕环  易炜  时志强  武长城  王静 《电源技术》2012,36(12):1800-1803,1826
采用富含微孔的导电炭黑BP2000和无孔导电炭黑VXC72作为导电载体材料,分别与单质硫进行复合制备硫-导电炭黑复合材料,研究微孔孔隙对硫-导电炭黑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低温氮气吸附法对该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扫描和恒电流充放电技术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硫与导电炭黑复合后,能较好地改善单质硫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能,具有高比表面积微孔结构的炭黑BP2000因其高吸附性可限制聚硫离子的溶解和扩散,表现出较高的比容量和较好的大电流充放电能力。样品S/BP2000在100 mA/g充放电时,首周放电比容量达1 274.4 mAh/g,硫的利用率达到了76.1%;在1 600mA/g的大电流密度充放电时,其放电容量明显高于S/VXC72与单质硫电极,并表现出较好的倍率性能;经过120次循环后充放电效率保持在99.1%,较之普通硫电极其电化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
张胜利  宋延华  司丹亚 《电池》2016,(3):129-132
以湿法制备的硫溶胶和氧化石墨烯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还原不同酸碱体系的氧化石墨烯,制备石墨烯-硫复合材料。通过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对产物进行分析。石墨烯以薄膜状包覆在硫颗粒表面。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180℃、酸性条件下水热12 h制备的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较好,以0.2 m A/cm2的电流密度在1.5~3.0 V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03.72 m Ah/g,循环20次衰减至592.40 m Ah/g,容量保持率为73.71%。  相似文献   

4.
锂硫二次电池正极复合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质硫与活性炭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含硫复合材料。通过XRD、BET比表面积分析和孔径分布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和电池充放电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此复合材料表现出了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其初始放电比容量达650mAh/g,在室温下经过40次循环之后电池放电比容量仍稳定在480mAh/g。  相似文献   

5.
郭建强  李晶  黄叶菊  彭汝芳 《电池》2016,(3):133-136
分别以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多壁碳纳米管(MWCNT)和活性炭(AC)作为单质硫载体,通过高温热处理制备锂硫电池用S/C正极材料。采用SEM、XRD、热重分析(TG)、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分析复合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碳材料形态对锂硫电池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有重要影响,S/VGCF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较好。以0.1 C的电流在1.5~3.0 V充放电,首次和第10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 204.87 m Ah/g、547.62 m Ah/g。  相似文献   

6.
郑伟  张翠芬  胡信国 《电源技术》2005,29(8):523-526
采用升华硫与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碳硫纳米复合材料。用该复合材料作为正极活性物质所制备的锂蓄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和高的比容量、比能量。通过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材料分析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利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电池充放电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硫电极比较,此复合材料表现出了很好的电化学性能,其初始放电比容量高达600mAh·g-1,经过50次循环之后,比容量仍保持在400mAh·g-1。  相似文献   

7.
侯向阳  刘景东 《电池》2016,(5):243-246
为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采用水热法制备负载有硫化锰(MnS)的竹炭(BC)复合材料MnS@BC,通过热复合获得负载S的BC复合材料S-BC和负载S、MnS的BC复合材料S-MnS@BC。SEM和XRD分析表明:MnS@BC中MnS可填充BC表面的孔洞,并呈不均匀分布;没有出现MnS的衍射峰。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负载于BC上的MnS本身没有电化学活性,但对多硫离子的氧化还原过程有催化作用,可提高电极的可逆性。S-MnS@BC复合材料电极以100 m A/g的电流在1.5~3.0 V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 346.1 m Ah/g,第5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保持在504.0 m Ah/g,在同等条件下的性能好于S-BC复合材料,表现出较轻的"飞梭效应"和较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8.
杨学兵  王传新 《电池工业》2011,16(4):227-229,234
采用沉淀法制备硫溶胶,通过活性炭吸附溶胶中纳米尺度的硫颗粒,在常温下制得硫碳均匀复合材料,并将该复合材料用于锂硫电池正极。通过SEM和XRD对该复合材料进行表面形貌和内部结构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法和电化学阻抗测量法测试正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的硫颗粒直径在50 nm附近,且硫在活性炭中均匀分散。在电流密度为0.2 mA/cm2时,含该复合材料正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793 mAh/g。循环充放电50次后,正极放电比容量为460 mAh/g。  相似文献   

9.
以活性炭为碳材料,用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热浸渍法和沉淀法制备硫碳复合材料,通过SEM、XRD、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测试,研究复合工艺对硫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溶剂法和溶剂热浸渍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硫含量不可控,对溶剂选择性较强,且溶剂热浸渍法的操作繁琐,高温反应可能生成有毒物质,复合材料易团聚;熔融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硫分布均匀,硫-碳间分子结合力强,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沉淀法操作复杂,硫含量不易控,但硫颗粒可达微纳米级,分布均匀,与碳结合力强,适合于制备石墨烯等前驱体复合物,制备的硫碳复合材料以0.2 C在1.5~3.0 V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702.5 m Ah/g,循环2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72%。  相似文献   

10.
赵娣  戴富才  韩晓晓  傅丽 《电源技术》2016,(8):1565-1569
采用自组装法制备CNT/PPy/MnO_2三元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及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电容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不同配比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T/PPy/MnO_2三元复合材料在质量比为m(CNT)∶m(PPy)∶m(MnO_2)=45∶10∶45时,内阻小且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可逆性,在1 mol/L的Na_2SO_4溶液中,以0.28 A/g电流密度放电时,比电容可达178 F/g。扫描500圈后,电容保持率仍在92%以上,表明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锂硫电池是以锂为负极、以单质硫或有机硫化物为正极的一种新型化学电池,具有资源丰富、无毒、环境友好、价格低廉、安全性高等优点。综述了国外锂硫电池的研究进展,指出锂硫电池是被广泛看好的新一代锂电池。  相似文献   

12.
锂硫二次电池因其具有高比能量、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成为新型锂电池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电解液和粘结剂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影响锂硫电池循环性能的主要因素;简述了锂硫电池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罗虎  邓全道 《电源技术》2011,35(4):390-392
采用单质硫与KS6合成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硫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布鲁瑙尔-埃利特-特勒法(算比表面积)(BET)对该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扫描和不同电流密度下恒电流充放电实验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容量利用率高,大...  相似文献   

14.
单质硫导电性问题是提高锂硫电池性能的关键。通过添加TiO2对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单质硫的导电特性进行研究,探索不同比例TiO2添加剂对单质硫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SEM、粒度分析仪对电池材料物相、颗粒形貌和粒度分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用高精度电池性能分析测试系统等对正极材料、电池进行分析,可得到添加剂放入的合适比例。  相似文献   

15.
通过球磨和150℃加热处理,用单质硫与KS6合成石墨合成了硫(S)/碳(C)复合材料。SEM、XRD和比表面积分析表明:复合材料的粒径约为100μm,大部分硫以非晶态分散于碳骨架中,比表面积为0.04 m2/g。循环伏安扫描和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复合材料的容量利用率高、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好。以100 mA/g在1.0~3.0 V循环,复合材料中硫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 715 mAh/g,在室温下第8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1 030 mAh/g。  相似文献   

16.
高效复合固硫剂的研制与洁净煤生产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辉  万晓阳 《江西电力》2001,25(1):33-35,37
阐述了新型高效复合硫剂的研制和在工业应用中的固硫效果,提出固硫率的提高不仅与钙硫化有(Ca/S)关,且更要考虑固硫剂各组份的选择及其相互间的配比,从而在高温下起到明显的固硫效果,据此,投资建设洁净煤生产线,产品以密封车配送方式进入市场,同时,采用该固硫剂进行电站锅炉脱硫试验,以期为大型煤粉锅炉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实用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17.
运用配对比较试验对不同范围的全硫值进行测试,通过t检验和F检验,得出全硫检测中用红外测定法与库仑滴定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差值的置信区间较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300 MW锅炉低温再热器首次发现斑点状坑腐蚀,腐蚀主要发生在背风面,分布较有规律。电厂采集腐蚀坑中腐蚀产物经化学化验,主要成分为Fe2(SO3)3。从入炉煤质控制分析了发生此种腐蚀的机理,从运行、检修等方向查找了腐蚀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碱吸收-微生物烟气脱硫是一类经济有效并应用较广泛的SO2脱除技术,可分为SO2碱吸收,厌氧还原与好氧氧化3部分,该文着重考察了好氧氧化部分。在有效容积为45L的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内,以含硫化物的厌氧段出水作为进水,利用无色硫细菌氧化硫化物为单质硫。经28d的运行,有机物负荷和S^2-负荷分别达3.73kgCOD/(m^3.d)1和1.09kgS^2-/(m3.d),相应的脱除率可达78%和90%以上,最大S^0产率为75%左右。生物学显微镜照片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ometer,XRD)分析显示出水富含硫颗粒和膜状硫。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和曝气量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S2-浓度和有机物浓度分别为200和800mg/L时,适宜水力停留时间为8h,最佳曝气量为60~90L/h。  相似文献   

20.
对于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判断其设备内部运行状态相对困难.通过分析检测SF6气体的分解产物是判断SF6气体绝缘设备内部运行情况的一个强有力手段.笔者模拟了SF6电气设备不同温度和湿度的过热情况下所产生的分解产物类型及其体积分数.为确定电气设备故障类型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模拟试验得出.SF6在350℃时即开始产生较显著的分解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