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平凉电厂4号机组2台汽动给水泵(汽泵)配置的A、B汽轮机(小机)在机组正常运行时由汽轮机四段抽汽供汽,小机的排汽经过排汽真空管道与汽轮机凝汽器汇通.A、B小机排汽真空测点分别布置在小机排汽真空管道上,每个测点设置真空压力表、真空压力开关和排汽真空压力变送器3个取样点,各取样点与取样管独立布置.真空压力表和真空压力开关布置在12.6m平台,真空压力变送器布置在6.3m平台.  相似文献   

2.
某1 000 MW机组汽轮机凝汽器压力、排汽温度均高于设计值,主要原因在于凝汽器喉部布置的抽汽管道、众多支撑管、高旁减温减压器、7/8号低加、锅炉启动疏水消能装置、喉部壳体倾斜布置形式等导致了汽轮机排汽在凝汽器冷却管束入口分布不尽合理,从而排汽阻力大,制约了凝汽器管束的冷却效果。通过改造凝汽器喉部内设备布置形式,加装导流装置,改善凝汽器管束入口流场分布,减小排汽阻力,最终达到降低汽轮机热耗率的目的。改造后供电煤耗平均下降约1.48 g/k Wh,年节约标煤2 663 t,投资回收期不到2年,经济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台135 MW机组凝汽器水室间隔进行改造,利用汽轮机排汽加热化学生水,使水温达到反渗透装置要求的进水温度,代替了机组抽汽加热化学生水的传统方法。利用排汽加热化学生水,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张根珠 《热力发电》2001,30(6):63-63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N6 - 35 -I型汽轮机所配C - 2 0主抽汽器在实际运行中易发生冷却器断水、冷却器铜管破裂、隔板垫子破损故障 ,采用排除法逐步找出故障原因 ,并加以处理 ,取得较好效果。(1)冷却器断水。现象为凝结泵不出水 ,主抽汽器排汽管冒汽 ,真空下降很快。应打开凝结水循环门 ,关小通往除氧器的凝结水门 ,必要时给凝汽器补充除盐水。(2 )冷却器铜管破裂。汽轮机启动时 ,当转速到130 0r/min ,真空由 80kPa下降 ,并且主抽汽器排水管喷水 ,被迫停机。经检查 ,此时凝汽器热水井水位正常 ,因此判断为冷却器铜管破裂所致。对…  相似文献   

5.
根据600 MW湿冷机组的热力系统连接特点,提出在给水泵汽轮机的排汽管道末端加装冷却装置的技术设想.运用等效热降法计算,对机组加装冷却装置前后的热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给水泵汽轮机排汽管道末端加装冷却装置,可以提高凝汽器真空,减少凝汽器的热负荷,使机组供电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华电铁岭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安装4台300MW汽轮发电机组,每台机组配备2台汽动给水泵。其供汽为主机抽汽,排汽排入主机凝汽器,疏水排至-3.6m的凝结水收集水箱后通过凝结水收集水泵排入凝汽器。由于疏水收集系统在设计和安装及设备制造、维护上的问题,经常出现收集水泵不能正常工作和收集水箱振动、焊口开焊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小机和主机的正常运行。借鉴了其他电厂成功经验,对给水泵汽轮机的疏水系统进行了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分析给水泵汽轮机排汽排入主凝汽器对汽轮机真空的影响,提出在凝结水泵与轴封加热器间加装小型凝汽器来回收部分给水泵汽轮机的排汽热量的改造设想。以600 MW机组为例,计算改造后机组效率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改造后主凝汽器蒸汽负荷减少,机组做功及效率提高,能有效地降低标准煤耗率,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600 MW空冷供热机组主蒸汽压力寻优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晋权  李俊  吕宏凯 《电力技术》2014,(4):48-51,69
通过对600 MW空冷供热机组不同供热抽汽量、排汽压力的试验,研究了供热抽汽量及排汽压力变化对机组主蒸汽压力的影响规律,并定量计算了不同试验工况下汽轮机热耗率的变化.提出了空冷机组全年高效定滑压运行模型,修正了机组原有的滑压运行控制逻辑.运行结果表明:按修正后定滑压运行曲线运行在450 MW、供热抽汽量300 t/h时,可降低供电煤耗1.1 g/(kW·h).  相似文献   

9.
现代大容量机组为提高热经济性,加装了独立蒸汽冷却器。文中对蒸汽冷却器不同的连接方式进行了研究。根据在能够满足给水加热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多用较低压力抽汽,少用较高压力抽汽的道理,分析了导致机组热经济性降低的原因是抽汽过热状态不能维持,而加装独立蒸汽冷却器后使在冷却器中后使在冷却器中是过热蒸汽加热给水,使得加热器中的抽汽量不再是增加而是减少,从而获得热经济性的提高。文中通过对国产300MW机组热力系统  相似文献   

10.
华能海门电厂2号机组汽轮机排汽温度、凝汽器压力均高于设计值,主要原因在于:凝汽器喉部布置的抽汽管道、7/8号低压加热器、锅炉启动疏水消能装置、高压旁路减温减压器、众多支撑管、喉部壳体倾斜布置形式等导致了排汽阻力大、汽轮机排汽在凝汽器冷却管束入口分布不尽合理,从而制约了凝汽器管束的冷却效果。通过改造凝汽器喉部内设备布置形式,减小排汽阻力,加装导流装置,改善凝汽器管束入口流场分布,最终达到降低汽轮机热耗率的目的。改造后供电煤耗平均下降约1.644 g/kWh,年节约标煤2 959 t。  相似文献   

11.
以某300MW和660MW机组为例,对不同工况下机组回热抽汽量与主蒸汽流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得出了偏离额定工况幅度对回热抽汽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机组偏离额定工况时,其H7回热抽汽份额均与其额定工况的回热抽汽份额误差较大;而对于其他加热器,只有在不同的允许误差条件下,才可以认为各段回热抽汽量与主蒸汽流量成正比;偏离额定工况的幅度越大,导致回热抽汽份额的相对误差也越大。  相似文献   

12.
13.
full steam ahead     
When Thomas Newcomen built the first steam engine in 1712 few believed it was really his idea and fewer still could conceive of where the invention might lead. The author looks at the heritage of the great man and his invention.  相似文献   

14.
谢尉扬 《中国电力》2011,44(6):26-30
超超临界机组冷段再热蒸汽管道材料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冷段再热蒸汽管道的设计温度、汽轮机制造厂的特殊要求以及机组最恶劣的运行工况。管道材料必须满足机组在运行、试验、启动及停机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工作温度。对于国产引进技术生产的超超临界汽轮机,分析了各种工况下高压缸排汽温度升高的可能性。根据汽轮机高压缸的排汽温度、高压旁路配置容量以及旁路功能,提出了选择冷段再热蒸汽管道材料的相应方案。  相似文献   

15.
300MW汽轮机排汽均流装置对排汽压力的影响及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万逵芳  李敬  关明 《中国电力》2004,37(6):53-56
针对汽轮机凝汽器喉部出口蒸汽流场不均的问题,在凝汽器喉部出口加装了均流装置。文中根据模型和现场试验结果,利用两相流的有关理论,对排汽均流装置引起排汽压力降低的原因和经济性作了分析。指出传热系数增加、蒸汽阻力减小、真空泵人口压力降低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是排汽压力降低、机组经济性提高的主要因素,为提高300MW机组经济性提供了一项新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电厂600MW机组存在的运行热耗偏高的问题,进行了阀门流量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组主汽阀组前后压损偏大。分析试验结果判断出机组调节阀阀座松动,阀碟和阀座之间通流面积偏小,主汽阀组气动特性不佳,从而造成主汽阀组压损大。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7.
赵建民 《华东电力》2006,34(11):85-87
北京高井热电厂1、2号机组通流技术改造中,低压通流部分应用了蜂窝式汽封.通过改造解决了低压前后轴封漏汽掉真空问题,增强叶顶汽封的去湿效果,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汽轮机异常振动的分析与排除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汽轮发电机组的随机振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施维新 《中国电力》2003,36(2):5-11
机组容量的增大会使发生在汽轮发电机组上的随机振动幅值显著增大。在介绍发生在大机组上的包括汽流激振在内的随机振动的种种形式、故障原因和诊断方法的基础上,分析随机振动对机组安全性的影响。在明确故障源的前提下,由流体激振引起的随机振动,在不诱发明显有害的其他振动时,由振动危害机理和运行经验表明,这种随机振动对机组安全性影响不大,建议评价机组振动时扣除这种随机振动。  相似文献   

20.
The practice of tripping the generator breakers immediately following a boiler/turbine trip exposes a steam turbine generator to a potentially damaging overspeed operating condi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use of the sequential trip mode as a means of minimizing the exposure to possible unit damage following a boiler/turbine trip. Included is a comparis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devices used by several major steam turbine generator manufacturers in accomplishing sequential tripping of the unit.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evices used in implementing the tripping scheme and those applied as backup motoring protection. Additionally, the paper provides guidance in the selection of which functions should and should not be used to initiate sequential tripp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