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负荷模型对福建-华东联网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物理概念分析了某负荷模型提高或降低稳定性的机理,指出负荷模型的影响与失稳模式和负荷分布的定性关系。应用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从定量的观点研究了负荷模型对福建电力系统联网后的暂态功角稳定裕度、临界切除时间及发电机极限功率的影响。通过大量仿真证实:不区分具体情况而泛论某种模型偏保守或偏冒进,某种措施对稳定性有利或有害,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2.
在电力系统经典经济运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电力系统优化运行的角度对电力系统优化运行的原理和使用C 具体实现的过程进行了研究。主要讲述等微增率原理及其C 实现,B系数法计入网损及其C 实现,用B系数法计入网损加上负荷用等微增率分配。最后,以一典型三机环网做实验,比较现行分配与优化分配的燃料量,说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该文致力于求取电力系统在负荷和发电机出力的某一给定调整方式下的静态稳定裕度和极限 负荷,把扩展等面积法(EEAC)的理论扩展应用于小扰动电压稳定性分析,提出了具有明确物 理含义的静态稳定裕度的概念,根据该裕度对负荷的灵敏度系数可以直接求出在负荷和发电 机出力的给定调整方式下的极限负荷,并在华中系统和新英格兰系统中验证了该算法的快速 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电力需求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中断负荷管理在电力市场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为了研究可中断负荷管理对电力市场均衡结果的影响问题,首先,给出了一个计入可中断负荷合同的电力市场需求模型。然后,建立了考虑可中断负荷合同的电力批发市场古诺均衡模型,并针对计入可中断负荷合同后均衡模型的非光滑性,提出了一种求解方法。最后,给出的算例分析来验证了模型方法的合理性,其中考虑了需求不确定性。研究表明,可中断负荷合同可以有效降低均衡市场价格及其波动性,特别是当需求不确定性相对较大或市场需求弹性相对较小时,这种效果更明显。而且可中断负荷合同中的中断阈值价格需要合理选取,以达到降低市场价格及其波动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电力系统中CCEBC/EEAC方法的数学描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互补群群际能量壁垒准则/扩展等面积准则(CCEBC/EEAC)方法是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中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文中介绍CCEBC/EEAC方法并讨论它的性质,分析结果表明,CCEBC/EEAC方法在带有小耗散项的简单Hamilton系统中是有效的,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了它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中的有效性,把CCEBC/EEAC方法限制在简单Hamilton系统上讨论,可以从数学上挖掘CCEBC/EEAC方法的几何意义。通过几何观点,从数学上得到了更加细致的CCEBC/EEAC准则,这在进一步把数学工具引入到实际算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互补群群际能量壁垒准则/扩展等面积准则(CCEBC/EEAC)方法是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中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文中介绍CCEBC/EEAC方法并讨论它的性质。分析结果表明,CCEBC/EEAC方法在带有小耗散项的简单Hamilton系统中是有效的,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了它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中的有效性。把CCEBC/EEAC方法限制在简单Hamilton系统上讨论,可以从数学上挖掘CCEBC/EEAC方法的几何意义。通过几何观点,从数学上得到了更加细致的CCEBC/EEAC准则,这在进一步把数学工具引入到实际算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ZIP负荷和感应电动机负荷静态模型的综合负荷模型,并推导了计入综合负荷模型后的潮流雅克比矩阵。并在改进奇异值分解法的基础上,利用弱节点判断指标,分析了不同负荷模型对系统弱节点的影响。通过对IEEE30节点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取得了满意的计算结果,从而验证了本文建立综合负荷模型及相应弱节点指标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扩展等面积法暂态稳定分析的FACTS控制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应用扩展等面积法(EEAC)暂态稳定分析的FACTS控制器统一模型,将FACTS对暂态稳定的作用通过对电力系统的串联和并联控制来描述。研究了这一模型对电力系统网络方程、转子运动方程和EEAC单机无穷大系统等值的影响,推导了适合于EEAC各种方法和各类FACTS控制器的单机无穷大(OMIB)系统等值统一表达式。该模型被应用于伊-冯500 kV可控串补的EEAC暂态稳定分析,并应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进行了校核,结果证明了这种FACTS模型是有效和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DEEAC的理论证明——四论暂态能量函数直接法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对于多机系统中理想的两群失稳模式来说,静态EEAC(SEEAC)提供 了暂态稳定的充要条件,这已经逐渐被学术界所接受。本文进一步从理论上证 明:在研究首摆稳定性时,只要以足够小的步长,按实际的多机运动轨迹动态地 修正EEAC的等值两机系统的功率曲线参数或数值映象,就可以任意逼近积 分法的计算精度。这个证明是独立于实际失稳模式和模型的复杂程度的。也就 是说在复杂的多群模式或群内同调性很差时,动态EEAC(DEEAC)在 多机泰勒级数多步展开精度的含义上仍然是稳定的充要条件。这个结论也适合 于复杂模型,从而为DEEAC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效筛除稳定算例,是在不会将失稳故障误判为稳定的前提下,降低对算例集分析所需的总计算量。将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的积分步长及映射步长同样减小,可以提高量化精度,但当步长减小到一定程度以后,精度将不再明显提升。将完全忽略时变因素的静态EEAC的结果与部分计入时变因素的动态EEAC的结果相比较,若两者给出的稳定裕度值足够大,且足够接近,就可提前终止EEAC的完整流程,直接确认该算例稳定。将此因果关系引入机器学习系统,获取算例稳定的充分性(非必要性)判据,并优化其相关阈值,通过分层框架筛除无风险的稳定算例。在判据与阈值都不加调整的情况下,用中国7个实际电力系统的28套数据考核其强壮性。包括支路两端不同时开断的故障在内,未发生上述风险性误判,而总计算量只有完整EEAC流程的27.9%。  相似文献   

11.
电力系统负荷建模和算法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娟  丁坚勇 《高电压技术》2008,34(10):2209-2215
为了给研究人员提供负荷建模研究及在电力系统分析中具有的重要意义较全面的认识,分析了现有的负荷建模方法,系统地阐述了负荷模型及算法上的进展,它包括在静态负荷方面通过采用连续动态方法,根据负荷电压的变化实时修正负荷模型参数,在临界状态下通过分段多项式模型描述加以改进;在负荷建模方面分析了负荷动特性描述、负荷时变性、模型参数的分散性、负荷模型无功分析和负荷的非线性、变结构特性方面问题解决的进展。结果表明,通过采用上述解决方法,使得负荷模型的精确性和适应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从而满足复杂大电力系统的动态行为和安全稳定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电网负荷管理中简化负荷结构实施分类负荷管理,为了解、掌握电网负荷带来许多便捷。通过提取负荷分类数据资源为我们分析电网,掌握电网的动态变化提供了认知依据;应用负荷分类数据资源进行负荷分析,可以更深入具体地对电网负荷进行分析,为电网规划、负荷预测、计划用电等提供参考依据,从而达到优化负荷管理,提升负荷管理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将负荷分解为正常负荷及小水电负荷,进一步将其分别分解为气象负荷和长期趋势负荷分量,建立气象因素和气象负荷的回归关系,并以回归结果对历史负荷数据进行相似搜索,该方法可提高预测样本同被预测日负荷的相似度,从而增加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和精确度。采用多种负荷预测方法以权重优化组合的方式进行负荷组合预测。应用实例证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体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气象敏感度的负荷特性,对于负荷总量较小,变动范围较大,受天气因素影响明显且含有山区小水电负荷的地区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计及需求响应的主动配电网短期负荷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及储能等广义需求响应资源的接入,用户在电力市场各种激励影响下进行需求响应,将改变负荷特性并影响负荷预测。根据需求响应计划信号的可预知性及季节性基础负荷的独立性,利用小波分解等方法对主动配电网负荷在不同层面上进行了分解,形成季节性基础负荷和需求响应信号及各种气象因素作用的负荷部分,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对季节性基础负荷进行预测,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对需求响应信号及气象因素影响的负荷部分进行预测,形成组合预测模型,两部分预测负荷叠加得到总负荷。利用线性时变模型仿真的主动配电网负荷数据算例,进行了预测测试与分析,通过与其他方法相比较,证明了所提方法预测计及需求响应的主动配电网负荷的有效性及精确度。  相似文献   

15.
通常,在发生大停电事故后,由于负荷多样性的丧失,温控负荷在恢复供电的短时间内会出现负荷需求量激增,这会导致负荷恢复缓慢甚至造成二次停电,该现象称为冷负荷启动。因此,准确提取温控负荷并对冷负荷启动参数进行量化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首先,利用负荷分解得到的春季和秋季的非温控负荷作为全年的基准负荷,再从夏季负荷中提取出温控负荷。该方法相较于现有的温控负荷提取方法,提取结果更加准确。另外,为了探究负荷与温度的深层次关系,除了分解负荷外,还对温度进行了分解。其次,根据提取出的温控负荷,采用蒙特卡洛抽样法,以空调为例分析了停电时间和环境温度对冷负荷启动的影响。最后,基于PJM电力市场的负荷温度数据和IEEE33节点系统算例,验证了所提温控负荷提取方法和对冷负荷启动参数量化分析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为缓解用电高峰时段电网运行压力,同时考虑到负荷集成商基本职能及其具有的自行组织错峰资源调度能力,该文从负荷集成商角度出发,研究在完成错峰资源调度任务前提下,负荷集成商的任务分解及调度策略,使其获取最大收益。构建了用户侧参与错峰资源调度的数学模型,以熵值法为基础,提出针对错峰资源调度问题的动态系数修正机制。遴选了与错峰调度相关的核心指标,根据用户侧动态执行情况实时调整负荷集成商的任务调度策略,并根据负荷集成商收益以及错峰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相对于一般均分法及熵值法,提出的算法策略更能确保负荷集成商完成错峰资源调度任务且实现收益最大化,证明提出的算法策略在错峰资源调度上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尹玉芬 《广东电力》2011,24(10):79-83
为了了解气温对负荷特性的影响,透过测算地区最大降温负荷,并根据实测的地区负荷和气温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对负荷与气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最大负荷比较法和基准负荷比较法,定量测算出地区的最大降温负荷,计算结果表明:年最大降温负荷与年最大负荷关系紧密,即当气温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气温越高,负荷越高,降温负荷也越高;根据该地区的...  相似文献   

18.
负荷特性对特高压紧急直流功率支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互补群能量壁垒/扩展等面积准则分析多机系统中特高压直流紧急直流功率支援(EDCPS)提高暂态稳定性的机理,研究了大扰动下恒阻抗—恒电流—恒功率(ZIP)静态负荷模型、感应电动机(IM)负荷模型对特高压EDCPS效果的影响,深入分析了送、受端网区ZIP静态负荷模型中不同比例的恒功率有功负荷、恒电流有功负荷、恒阻抗有功负荷及其不同比例感应电动机动态负荷对特高压EDCPS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大扰动下IM比ZIP负荷吸收更多有功。送、受端IM负荷对大扰动后EDCPS下的功角稳定性影响是相反的,送端改善其支援效果而受端则恶化其效果;至于全网采用综合模型后相对于ZIP模型对功角的影响,要衡量送、受端网区负荷量的大小,若送端负荷小于受端负荷则恶化支援下的功角稳定性,需适当增大直流提升量或适时提前投入功率支援。  相似文献   

19.
The classical constant-power load model is usually used to solve the load flow problem of a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 However, the actual load of a system is not independent of voltage magnitude. Incorporation of voltage dependent load models in the load flow algorithm is essential to get better and accurate result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load flow results of a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various voltage dependent load models. The load flow problem of a distribution system is also formulated in terms of three sets of recursive equations so that very sophisticated voltage dependent load models can easily be incorporated in these equations. A 12.66 kV, 33-bus distribution system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load models on the load flow results. The convergence patterns of the load flow method for various load models were also compared.  相似文献   

20.
Presently, the process of harmonic load identification is limited to identification of one load at a time since it uses measurements of voltage and current at that load bus. Given measurements of the current at any load bus that has one or more loads attached at that bus, this paper addresses two issues. First, a simple method for identifying different types of loads on line is described. Second, a quantitative metric that describes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individual load type to the total load at that bus is developed (load composition). A least squares algorithm is then used to perform the task of correctly identifying different load types on line and to obtain a value for the metric that describes the individual contribution of each load type to the total load seen at that bus. This concept of harmonic load identification can naturally be extended to include the case of using substation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