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电网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推动电网企业ERP系统的深化应用,针对国家电网公司ERP系统实用化分析评价要求,研究制定了ERP系统各项实用化分析评价指标,设计实现了ERP实用化分析系统。目前,该系统在全国各省市电力公司中实施并应用,为电网企业提高ERP运行效率,优化ERP服务质量,提升ERP实用化分析评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电网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推动电网企业ERP系统的深化应用,针对国家电网公司ERP系统实用化分析评价要求,研究制定了ERP系统各项实用化分析评价指标,设计实现了ERP实用化分析系统。目前。该系统在全国各省市电力公司中实施并应用,为电网企业提高ERP运行效率,优化ERP服务质量,提升ERP实用化分析评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提升干部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国家电网公司干部管控力度,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干部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建设工作。干部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建设方案为其纲领性文件,指引整个干部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建设的方向。文章介绍了干部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建设方案的总体架构、部署方案、应用方案及与其他业务系统集成方案。从系统在国家电网公司各系统单位应用的情况看,验证了干部管理系统二期建设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赵任方 《电力信息化》2009,7(12):112-115
从大信息能力建设的6个维度出发,依据国际咨询公司的高绩效信息化成熟度模型,参照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要求,结合华北电网的实际需求,以国际通用的RACI责任矩阵为手段,建立了全员信息化绩效体系,促进了从信息化规划到信息系统运行的端到端管理,并通过完备的"5E"深化应用指标,将大信息绩效工作推进到本部各部门和基层单位,对深化应用、管理提升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5.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遵循信息系统建设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系统建设的难点在于其功能需求总是在变。通过回顾在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指导下,湖南省电力公司按照现代软件工程学原理,采用迭代推进式方法试点建设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再现了一个大型软件系统建设的重要步骤: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部署、培训、运维、评价反馈、迭代式推进等。系统最终以高分通过国家电网公司实用化评价。希望湖南省电力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一点经验,能为其他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08年11月13-14日,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深化应用与提升绩效会议在上海召开,同时套开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会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徐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巡视员、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长虹,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舒印彪,国家电网公司CIO吴玉生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办公厅、发展策划部、财务资产部、生产技术部、营销部、农电工作部、基建部、建设运行部、产业发展部、人力资源部、招投标管理中心、金融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直属单位和各网省公司信息化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信息化运行专责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7.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是建设和运维电网资产,强化和提升公司上千亿电网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是资产全寿命中资产形成阶段的重要环节.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标准体系基础上提升投资管理工作,提出固定资产投资全过程管理理念,建立了围绕投资目标、投资计划、投资绩效监测和评价、投资管理信息化支撑、投资管理持续改进等管理要素的管理措施,有效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与公司整体资产全寿命管理战略的有效协同.  相似文献   

8.
企业建立了很多信息系统,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这些系统只有应用得好才能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从而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怎样衡量应用水平,而且实时评价员工使用信息系统的能力一直是个空白。提出了员工信息化绩效进行度量和ECS(Effectual Distribute System)的概念,同时构建了相应模型,设计了计算方法和用途,目的在于加强员工应用系统的绩效管理,促使企业信息化真正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9.
正全员绩效管理是贯彻国资委和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全员绩效管理文件精神的要求,适应国家电网公司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深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的需要,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完成。近年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提出以深化提升全员绩效管理的集约化水平、信息化水平、价值化水平为目标,以SOES有机系统为载体,有规划、有策略、有方法、有步骤地逐级推进"四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是电力体制改革后的第2年,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按照满足在新体制和新模式下新的管理需求展开。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的各网、省公司在原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并加强了各业务管理系统的实用化工作,同时有些省电力公司在企业数据和应用集成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有史以来一次最重大的管理变革,为了确保管理模式转变后业务流程的顺畅执行,白银供电公司开展了积极探索,开发建设了基于流程控制技术的"五大"体系业务流程管控与绩效评价系统,并投入实际运行。文章首先介绍了系统建设背景,然后对该系统开发所采用的Java Web整合主流框架设计、系统各层次的功能描述、系统软件设计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对系统应用效果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传统单一电话指挥模式下所存在的电话堵塞现象严重、应急处置信息收集不快、语音歧义存在安全风险等实际问题,建设网络信息化工具一电网调度运行指挥平台,以平台和原有的调度电话为依托,创建了“电话+网络”并行的电网调度实时运行指挥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系统易用化能够帮助国内电力企业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常见的使用和推广难题,有效地管理SAP系统,充分发挥系统的使用效能,帮助企业实现业务增长。甘肃省电力公司从"易SAP"实践经验出发,总结出SAP系统易用化建设解决方案,从界面交互、操作便捷、规范用语、帮助支持、业务优化以及流程改善等6个方面提升系统的易用性。实践证明该方案行之有效,对其他企业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力信息化的发展,各种在线的生产、营销系统的性能已经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瓶颈。引入电力系统分析计算从理论上解决了信息系统实时快速分析的难题,但在实际的系统应用中,多核硬件的处理能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已渐渐成为整个系统的性能瓶颈。文章结合电力系统软件的特点,采用了基于PMU的多核检测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多核环境下电力信息系统性能检测及调优系统软件,分析和检测在线生产、营销系统的瓶颈,找出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原因,并生成相应的调优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系统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5.
发电企业"十二五"信息系统建设要以立足长远的企业发展战略为目标,充分继承"十一五"信息化建设成果,以业务需求为驱动,以流程优化和信息共享为基本要求,形成发电企业"十二五"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在基础设施平台完善优化、重点业务应用系统深化应用的基础上,重点开展资源整合和信息一体化,全面建设信息化保障体系,通过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运营的效率和水平,最终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当前电力信息系统三线运维服务的现状出发,结合现实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以及在遵循六大"统一"原则的基础上,以统一监督管理、三线运维体系、运维服务工作以及经济效益为重点来分析管控平台研究的必要性和现实价值。通过对管控平台建设的必要性、意义、目标、内容、具体方案的梳理和研究,加强了三线运维的技术保障作用,提升了信息系统三线运维服务质量,确保了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进一步规范了信息系统三线运维管理,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信息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陈飞  朱奕 《电力信息化》2011,9(7):80-83
结合广东电网公司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化评价工作,从系统业务角度选取4个一级评价指标:系统运行模式、系统覆盖率、数据完整性和流程固化度,基于基础业务数据进行指标和权重分解,实现评价指标的定量计算,得出评价结果。与传统的实用化评价标准相比,定量评价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更加科学、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8.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是公司发展方式的一次根本性转变。国网浙江信通公司作为信息通信项目承建单位,如何将实施厂商、业务需求部门、信通公司等纳入全过程管控中,提升项目全过程管理能力,高效贴近业务需求,突出信通支撑作用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文章结合深度探索和具体实践,阐述项目建设管理全过程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目标、理论依据和内容,从进度、服务配合、服务配合、质量、风险4个方面展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障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效支撑"三集五大"管理体系的建设,文章分析了华中分部信息系统数据库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讨论利用已有的软硬件资源环境,对数据库进行优化整合。在对业内主流的Oracle数据库迁移和架构技术进行充分调研和认真测试后,文章提出了最优的优化整合技术方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