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000kV交流特高压有关联双柱组合耐张塔软跳线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000 kV特高压同塔双回输电工程中,有关联双柱组合耐张塔采取软跳线方式可取消其跳线横担,减小塔身尺寸和杆塔呼称高度,降低工程投资。分析了有关联双柱组合耐张塔软跳线的特点以及跳线串悬垂角、软跳线张力的计算方法。以1000 kV淮南—上海特高压同塔双回输电工程为例,计算了4种型号的有关联双柱组合耐张塔的跳线串悬垂角、软跳线张力,结果表明常规跳线线夹已不能满足要求,建议专门研制超高压软跳线线夹。  相似文献   

2.
交流特高压单柱组合耐张塔软跳线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000 kV淮南-上海输电线路工程采用了单柱组合耐张塔,单柱组合耐张塔2 个单柱塔之间的跳线采用了软跳线。从施工的角度看,需要根据软跳线的设计特点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结合单柱组合耐张塔软跳线真型试验,对单柱组合耐张塔软跳线施工工艺进行探讨,为1 000 kV 淮南-上海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超高压双回路线路由于电气间隙大、绝缘子串长,换位时跳线布置方式复杂。双回路三柱组合换位耐张塔在2基主塔之间布置辅塔,利用辅塔跳线内绕进行跳线的上下交换,实现线路换位。采用这种换位方式的跳线接线简洁明了,设计、施工、运行都较为方便,总体性能更加安全可靠。三柱组合换位耐张塔通过分塔挂线、取消导线横担、优化跳线布置方案等手段,有效降低了塔高,减小了塔身尺寸,改善了铁塔受力,提高了结构可靠度,与常规双回路换位塔相比,三柱组合换位耐张塔塔重指标降低了23.4%。  相似文献   

4.
现有±800 k 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耐张塔大多采用鼠笼式或铝管式刚性跳线,而刚性跳线金具是线路金具结构中最为复杂的部分,实际运行中发现由耐张塔跳线引起的电晕放电现象比直线塔严重。为比较分析±800 k V特高压直流典型耐张塔不同型式跳线的优劣性,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仿真计算了鼠笼式刚性跳线、铝管式刚性跳线和软跳线3种型式跳线的电场分布情况。同时,基于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开展了可见电晕试验和电磁环境影响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鼠笼式刚性跳线和软跳线的电场特性基本相当,铝管式刚性跳线的电场强度稍高;鼠笼式刚性跳线所采用的间隔棒的可见电晕试验完全满足最高工作电压要求;鼠笼式刚性跳线和软跳线的可听噪声、无线电干扰、可见电晕和地面合成电场测试结果基本相当,无明显差异。该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的±800 kV直流输电线路金具、导线表面最大场强控制值要求和耐张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单柱组合耐张塔跳线设计及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自挂式跳线和关联跳线、刚性跳线和软跳线的特点,指出对于1000 kV特高压线路使用的单柱组合耐张塔,无关联侧跳线以自挂式刚性跳线为好,对有关联侧跳线则推荐采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关联型软跳线。因关联式软跳线具有承力的特点,故跳线系统的计算较为复杂;跳线串偏角和跳线对跳线串末端的张力是跳线计算的边界条件;对跳线串末端至耐张线夹之间的跳线可以按孤立档进行计算;跳线计算应寻求满足边界条件下的张力最小值,计算成果作为跳线施工数值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自挂式跳线和关联跳线、刚性跳线和软跳线的特点,指出对于1000 kV特高压线路使用的单柱组合耐张塔,无关联侧跳线以自挂式刚性跳线为好,对有关联侧跳线则推荐采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关联型软跳线.因关联式软跳线具有承力的特点,故跳线系统的计算较为复杂;跳线串偏角和跳线对跳线串末端的张力是跳线计算的边界条件;对跳线串末端至耐张线夹之间的跳线可以按孤立档进行计算;跳线计算应寻求满足边界条件下的张力最小值,计算成果作为跳线施工数值依据.  相似文献   

7.
特高压交流双回线路中单柱组合耐张换位塔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显鑫  卢玉 《电力建设》2009,30(2):22-24
文章介绍了在淮南-上海1000kV特高压双回输电线路工程中,使用单柱组合耐张塔实现换位的方法,并将单柱组合耐张换位塔与传统双回路"丰"字型耐张换位塔进行比较。指出使用单柱组合耐张换位塔时,在调整主副塔的相互配合关系以及进行跳线、跳线串和跳线金具等部分的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有±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耐张塔采用双“V”型“笼式”或"管式"硬跳线,具有限制串偏、减少跳线摆动的优点,然而其结构复杂,运输、安装不便,并且价格昂贵。对特高压直流耐张塔跳线采用单/双串、I/V串、软/硬跳线等多种方案进行了风偏计算、塔头设计与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探讨了特高压直流耐张塔多种跳线方案的优劣性和适用条件,为后续±800 kV直流耐张塔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现有±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耐张塔采用双“V”型“笼式”或”管式”硬跳线,具有限制串偏、减少跳线摆动的优点,然而其结构复杂,运输、安装不便,并且价格昂贵.对特高压直流耐张塔跳线采用单/双串、Ⅰ/Ⅴ串、软/硬跳线等多种方案进行了风偏计算、塔头设计与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探讨了特高压直流耐张塔多种跳线方案的优劣性和适用条件,为后续±800 kV直流耐张塔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台风伴随着降雨导致输电线路耐张塔的跳线偏离垂直平面并靠近耐张塔,进而导致输电线路放电。目前,针对台风侵袭下考虑降雨的耐张塔跳线风偏放电概率计算模型的研究均不考虑雨荷载的影响。为此,以220 kV电压等级的耐张塔跳线为研究对象,建立得到考虑风雨荷载的220 kV耐张塔跳线的风偏放电概率计算模型及计算公式。在台风条件下,计算典型220 kV电压等级的耐张塔跳线风偏放电概率。结果表明风偏放电概率与气象条件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将考虑雨荷载的方法与典型不考虑雨荷载的方法进行对比,在降雨量较小时两者差别不大,这验证了所提计算模型的有效性。此外,探究了绝缘子类型、跳线雨荷载、雨向、降雨量对220 kV耐张塔跳线风偏放电概率计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特高压交流线路耐张塔多采用双“Ⅰ”笼式硬跳线,该型式跳线经济性好、安装简单,但是由于其硬跳部分可以横向转动,耐张线夹受力大,在出现大风情况下间隙变化幅度大,因此需合理配置线路配重、硬跳部分长度、软跳部分弧垂,才能满足安全运行需要.本文分析了双“Ⅰ”笼式硬跳线参数设计中的控制条件,建立了其数学模型,设计参数计算流程,应用VBA技术开发了基于Excel与AutoCAD的设计软件.经工程实际应用验证,该设计系统数据输入方便,硬跳线参数配置合理,并且可以在AutoCAD中对计算结果进行三维观测.  相似文献   

12.
预制式铝管跳线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堂  高平 《电力设备》2005,6(11):49-52
介绍了超高压输电线路多回路耐张塔用预制式铝管跳线装置的研究、试制、试验及应用。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将开发研制的预制式铝管跳线装置应用于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降低了塔高,减少了铁塔根开及占地面积,同时减少了绿地破坏及山体水土流失,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特高压交流铝管式刚性跳线电场计算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000 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耐张塔采用的铝管式刚性跳线,其跳线、间隔棒和铝管端部连接金具等结构较为复杂,电场强度较高,容易发生电晕,需要对其表面电场分布进行研究。为此运用3维有限元法,对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中采用的铝管式刚性跳线进行了电位和电场仿真计算,得到了跳线、铝管和端部金具表面的电场分布,并针对跳线和端部金具等场强较高的部位进行了结构改进,最终给出了跳线、铝管和端部金具的电场计算分析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所处位置不同,8根子跳线表面的最大场强值各不相同;跳线间隔棒线夹曲率半径过小时,适当增大曲率半径能有效降低间隔棒发生电晕的概率。研究成果能够有效地避免铝管式刚性跳线发生电晕,已经成功应用于我国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钻塔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对钻塔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承载能力进行评估。利用应变电测技术测量钻塔加载过程中的受力状态,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应变测量技术可以全面、直观地反应钻塔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力学特征,为钻塔的安全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体式悬垂转角塔利用悬垂串代替耐张串,在转角度数较大时,铁塔前后两侧导线张力沿转角内角方向的合力可将导线绝缘子串拉到足够的偏角,使其满足电气间隙的要求。该塔通过分塔挂线,取消了导线横担,改善了铁塔受力条件,减小了导、地线纵向荷载对塔身的扭矩;同时分体式悬垂转角塔取消了跳线串,减少了绝缘子数量,简化了塔头间隙设计,便于施工和运行维护。考虑到分体式悬垂耐张塔是一种新塔型,不能完全取代耐张转角塔的功能且缺少施工运行经验,1 000 kV特高压交流工程中推荐分体式悬垂转角塔与耐张转角塔交叉使用,以达到延长耐张段长度、节约工程造价的目的,并为未来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省220kV单回路非直线塔的特点及使用实际,通过计算和分析,说明采用计算法确定跳线弧垂等施工数据以取代经验法的必要性以及为保证电气间隙距离安全耐张串绝缘子需增加的片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