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段垿  叶伟清 《电气开关》2020,(2):90-92,96
对现行的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络及介质进行了简单的陈述和分析,针对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基于5G移动网络的通信方式;简要介绍了5G移动网络通信技术,对照现行的变电站通信要求,着重分析了5G移动网络通信技术应用于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电力线通信技术的智能家居网络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旭红 《供用电》2006,23(5):69-70
简要介绍了电力线通信技术,分析了对利用电力线通信技术实现智能家居网络的载波技术、网络控制技术等组网关键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LonWorks技术的电力线智能家居网络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软交换技术主要是利用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网关分开的方法来沟通公用电话交换网与IP电话的一种交换技术。在联通通信网络中有效的利用软交换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通信网络安全性能,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提高网络容量。联通通信网络在运用软交换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通信网络的运行成本,也可以简化通信网络结构。因此,我们可以就软交换技术在联通通信中的应用以及实施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根据智能电网对配电网通信网络的要求,提出基于分布式无线多层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智能配电网通信网络模型,重点对分布式多层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于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网络系统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分布式无线多层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简单、成本低廉,是构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网络的一种先进、可靠的通信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的智能变电站通信业务安全隔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保障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必须对网络中的通信业务流进行安全隔离传输。分析了智能变电站通信业务流的特点,简述了目前常用的网络隔离技术,着重剖析了目前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采用的业务隔离技术的应用情况和特点,指出智能变电站通信业务流对安全隔离的迫切需求。研究了全光交换技术的分类和主流技术的主要特性指标,探索性地提出基于全光波长和全光标签混合交换技术的电力业务安全隔离方案,并详细介绍了方案的技术原理和实现措施。通过引入业务隔离评估模型,以实验方式论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CANopen的列车通信网络实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原有列车和城轨车辆通信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将CAN总线技术应用到列车通信网络中,并对其高层协议CANopen 进行了剖析,以车载空调系统为例,对基于CANopen协议的列车通信网络进行了研究与实现.最后通过PLC设备CPU727、CPU725 以及应用软件对基本通信方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应急通信系统不能满足应急通信需求的现状,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无线自组网的应急通信网络组网方案.根据组建可靠、健壮、灵活的应急通信网络的要求,详细阐述了该网络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包括网络分层框架、系统结构和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说明了应急通信网络的部署方案和有关注意事项.最后,归纳了基于无线自组网的应急通信网络组网方案的技术优点.  相似文献   

8.
电力系统应急通信网络及其抗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强  刘献伟  邱丽君 《电网技术》2009,33(11):104-108
针对当前电力系统应急通信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具有3层结构和2个数据共享中心的电力应急通信网络框架。依托电力系统现有通信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MAX)技术和卫星通信车载技术,设计了网省公司与地、市级电力公司(变电站)之间的应急通信网络。介绍了网络连通度和虚拟节点的概念,阐述了基于连通度的网络抗毁性评价模型。利用该评价模型对比分析了设计的电力应急通信网络和现有电力通信网络的抗毁性能,证明了电力应急通信网络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铁路通信技术在铁路运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铁路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发展,本文对当前铁路通信技术的分类、作用、特点以及我国现行铁路通信方式进行概况,重点分析了现代铁路通信技术的应用,提出了铁路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贺兰山750 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及传输规约的技术特点,对实施过程中数据通信网络的搭建、传输规约的选择、变电站与调度主站通信网络联络方式进行详细分析,实现了基于IEC 61850规约的变电站内部自动化系统网络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11.
配电网系统需要通过快捷有效的通信网来传递主控中心和大量远端单元(RTU)之间的控制信号和实时监测数据。针对配电电量采集系统对通信方式的要求,以及现有国内配电网通信方式的不足,文章提出了基于Mobitex技术的配电电量采集系统,介绍了Mobitex技术及其优势。通过经济性、可靠性、传输性能、通信能力和网络投资成本等多方面的比较,综合论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及其优势,得出采用Mobitex无线通信技术建立配电通信专网是一种有效的配电通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对适合光伏测量体系的通信技术展开研究,基于G3_PLC技术给出光伏测量体系通信网络架构,通信终端硬件采用MCU控制载波模块来实现,通过交直流耦合单元实现不同电力线上的数据互通,分析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互操作性,高速性和安全性,基于楼顶10 k W光伏发电系统直流电力线和楼内插座交流电力线环境布置通信节点进行通信网络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各通信节点均可通过安全认证加入网络,mesh网络拓扑和自适应动态路由技术能够确保网络稳定,数据通信速率可达64 kbps.  相似文献   

13.
熊海军  张凯 《电测与仪表》2020,57(21):24-31
越来越多的无线通信技术被用于各类电力设备监控系统中,各类系统所处的电源条件、电磁环境不同,通信数据量差别很大,对网络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具有一定通用性的无线网络结构设计策略尚缺乏研究。本文首先对现有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技术及其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其次从通信功耗、通信距离、传输安全性、传输速率、建设和维护成本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对监测系统的各类数据的特点及其对网络的需求进行归纳;给出了一种无线通信网络结构的设计策略;采用一个实例系统的对该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对于电力设备监控系统中无线通信网络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对配电网状态信息和设备控制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安全双向传输提出了新的要求,导致对IP地址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文章在分析智能配电网数据通信需求基础上,研究基于IPv6协议的智能配电网数据通信模型,采用OPNET Modeler平台对该通信模型进行仿真与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利用Zig Bee IP技术和无线Mesh网络技术实现的数据通信系统时延较小、服务质量可靠,满足智能配电网数据通信系统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IEC 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IEC 6185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不仅需要基于标准中特殊通信服务映射所规范的网络技术,而且网络设备和数据信息的建模需要利用面向对象技术,遵循标准中提供的模型,并通过一致性测试的检验,使设备具有互操作性,实现数据的共享。文章介绍了IEC 6185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系列国际标准的制定背景,分析了标准的内容和主要特点,总结了IEC 61850标准与现有其它电力系统通信协议的关系与区别,提出了以IEC61850为基础的电力系统无缝通信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6.
基于Mobitex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全国电网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通信网络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实时性。Mobitex无线数据专用网专注于高可靠性、短时间突发数据的实时通信,非常适合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文中根据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对通信系统的要求,结合Mobitex无线数据专用网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了可靠、高速地在管理网与控制网之间交换数据,我们采用OPC技术,使用VB编程,完成了管理网服务器与控制系统的WINCC的通讯,并将数据存入SQL数据库提供给管理网客户端.此方法简单有效,改造后大大提高了通讯速度.由此可见采用OPC技术的控制系统软件可以使系统应用软件之间灵活地进行信息交换,极大地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WinSock在变电站多媒体远程监控系统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多媒体远程监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站间通信采用的标准TCP/IP通信协议。在系统设计中采用了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并将Windows Sockets编程技术应用于站间指令流和信息流的数据通信中,给出了Socket在网络编程中的具体实施步骤及通信异常处理,为类似的网络编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配电网自动化中的载波通信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配电网络传输配电自动化数据 ,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配电网载波通信与传统的载波通信有很大不同。在分析配电网载波通道及配电网通信机的特殊性之后 ,介绍了OFDM调制技术、令牌环技术在配电网通信中的应用 ,指出新的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是解决配电网数据传输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