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特性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晓旸 《华中电力》2002,15(3):56-58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基于Web的B/S结构成为流行的MIS系统体系结构,笔者结合自己在建设职大校园网及MIS项目中的实践,几种系统体系结构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B/S结构由于其技术的不成熟还无法完全取代C/S结构,现阶段结合本单位实际,B/S,C/S结构混合使用才是MIS系统体系结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组件技术在B/S模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C/S向B/S转化的必要性,并且结合目前B/S模式发展的现状,将组件技术运用在B/S模式之中,解决目前经典B/S模式在处理大量数据方面的缺陷。结合供电企业MIS综合查询系统,介绍了基于组件技术的B/S模式设计和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针对C/S模式下企业MIS系统的改造问题,分析了C/S和B/S模式的特点,提供了融合三者优点的混合式结构方案讨论了拓扑结构,设计方法及实现的关键技术ASP、ADO等。工程应用实践证明,该设计方法是可性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B/S的综合自动化远动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提高综合自动化和远动信息的管理,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已显得非常重要。文章通过对传统MIS所采用的C/S与B/S模式原理及优缺点的比较,提出采用B/S结构模型,克服传统C/S模式MIS管理信息系统的不足,利用Java数据库连接技术实现与Oracle数据库的连接,实现基于B/S模式的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远动MIS,从而达到对MIS系统随时随地的维护管理。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火电厂MIS、SIS、DCS三层系统管控一体化,以及不同总线产品之间的信息互连、互操作和统一组态,将工业Ethernet技术融合到现场FCS中,实现电厂信息自动化。本文介绍工业Ethernet技术的现状,并结合C/S和B/S结构模式,设计了现场设备和管理层集成于同一层以太网上形成扁平化的电厂远程监控系统,并阐述了系统B/S和C/S混合结构模型以及OPC服务器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分析和比较了C/S和B/S两种体系结构的区别,结合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第三炼钢厂ASP板坯连铸机的特点,给出了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板坯连铸机控制和应用,并进一步论述了该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与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特点,如扩展性要求强、系统复杂、时序性和安全性高等。在对比分析客户端/服务器(C/S)与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和分布式组件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特点给出了C/S与B/S结构混合模式的一种实用可行的电力市场运营系统体系解决方案。讨论了基于IEC61970CIM电力系统国际标准模型的数据库平台、基于CORBA的分布式系统中间件平台、用XML进行数据交换以及采用电子商务运作模式等关键技术在电力市场运营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B/S架构的电厂实时MIS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Browser/Server)架构构建电厂实时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的相关技术问题,研究B/S架构Intranet系统的特点、体系给构及实现技术,给出了在电厂采用B/S架构构建电厂实时MIS系统的实现方案和系统功能。同时分析了B/S结构及其优越性,并介绍了针对该结构的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实现实例。  相似文献   

9.
陈欣 《陕西电力》2005,33(3):33-35
通过对MIS系统开发过程中常用的C/S模式和B/S模式的分析,对比各自的优势和缺陷,提出了一种将两个模式相结合的策略,使两种技术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在企业MIS建设中.  相似文献   

10.
基于C/S和B/S结构的多数据源电能质量数字化管理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有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天津市电力公司电能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和B/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充分发挥了C/S结构与B/S结构的优点,扩展实现了多数据源兼容及可扩展的设备接口、多线程机制、可视化图形操作、局域网监控等技术。描述了系统设计思路,介绍了系统主要子系统的功能及相关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1.
Windows DNA在电力企业MIS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讲述了MicrosoftWindowsDNA的体系结构及其各种关键技术 ,并展示了这些技术在构建大型的、分布式的、基于组件的电力企业MIS系统中的应用 ,指出了采用Internet/Intranet模式构造的多层分布式系统与传统的两层C/S系统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系统讲述了MicrosoftWindowsDNA的体系结构及其各种关键技术,并展示了这些技术在构建大型的、分布式的、基于组件的电力企业MIS系统中的应用,指出了采用Internet/Intranet模式构造的多层分布式系统与传统的两层C/S系统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对目前流行的管理信息系统 (MIS)开发平台模式 :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 (C/S)和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 (B/S)进行比较。阐述选择浏览器 /服务器 (B/S)模式的客观因素。利用Internet和Web技术 ,以ASP编程环境为基础 ,结合实例探讨了访问Oracle数据库的接口技术 ,兼顾系统的安全性 ,提出一种适合当前发展需要的Web应用模型  相似文献   

14.
基于C/S和B/S模式的继电保护定值管理系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的基于C/S和B/S模式的继电保护定值管理系统应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采用系统内部网C/S模式,对外信息的查询及发布B/S模式的体系结构,发挥了两种模式的优点,实现了定值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系统用C 语言实现并投入使用,提高了定值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提出的基于C/S和B/S模式的继电保护定值管理系统应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采用系统内部网C/S模式,对外信息的查询及发布B/S模式的体系结构,发挥了两种模式的优点,实现了定值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系统用C++语言实现并投入使用,提高了定值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B/S模式的MIS设计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传统C/S模式的MIS难升级、难维护等诸多缺点,提出了基于B/S模式的MIS系统设计。基于B/S模式的MIS在系统安全部分、功能层、表示层中分别引入了数字证书、分布式计算、Java Applet监听等新技术。新的系统具备易集中升级、易集中维护、易与内部Intranet或外部Internet集成、安全性能好等诸多优点。从MIS系统的数据库、功能、系统安全分布式设计三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基于混合结构模型的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结合客户/服务器(C/S)体系结构和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的特点,提出了“内外有别”和“查改有别”两种基于混合结构的模型来构建发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该混合结构模型体现了C/S和B/S体系结构的共同优点,网络效率较高、系统安全稳定,保证了复杂功能的交互性和一般功能的易用与统一性。在其技术实现上,C/S结构在解决服务器和客户端的交互方式上采用Socket网络通信方式或分布对象技术;B/S结构采用新颖的ActiveX组件应用与ASP应用相结合的Web应用方式加以实现。并针对特殊情况(如事故时)又提出了一种基于Web和广播的电厂生产实时信息发布模式,直接由通信网关作为服务器进行广播。该混合结构模型虽然是针对电厂实现的,但其设计思想和结构实现技术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8.
以采用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无线通信技术的配变监测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比较C/S模式和B/S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B/S模式的配变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详细论述了在这种结构下配变监测数据的实时监视、历史数据的浏览与查询等配变监测系统常见功能的实现方法及相关关键软件技术。  相似文献   

19.
MIS系统开发中C/S与B/S模式结合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MIS系统开发过程中常用的C/S模式和B/S模式的分析,对比各自的优势和缺陷,提出了一种将两个模式相结合的策略,使两种技术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在企业MIS建设中。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电力行业朝着电气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当前,各种在线监测信息系统都是采用传统的三层基于B/S结构.它主要解决了传统基于C/S(Client/Server)结构管理系统维护困难、工作量大、使用不方便、可扩展性差的等缺点,其信息流是在浏览器(←→)web服务器(←→)DB服务器之间进行,没有统一的安全系统来保证数据流的安全.针对传统基于B/S三层体系结构的在线监测信息系统在安全性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B/S结构的四层安全体系结构,并对各层功能进行了定义,描述了四层通用安全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该结构可以较好地增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