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本文根据1例隔离开关内部接触不良导致的发热缺陷,结合其他带电检测手段及其负载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该类缺陷应结合特高频、超声波局部放电和SF6气体分析结果,判断其是否存在放电性缺陷,且应加强跟踪检测,防止因接触不良而导致悬浮、自由颗粒或尖端等放电缺陷;同时,分析缺陷发热严重程度时应综合考虑罐体结构、气室大小以及负载情况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引起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局部放电的主要缺陷,分析了基于超声波法的GIS局部放电测试的原理、试验接线及注意事项,对部分变电站GIS设备进行了超声波局部放电测试。经测试结果分析表明,若周期峰值小于15 mV,应以跟踪监测为主;若大于15 mV,应考虑进行分合闸操作,再进行复测,如果信号消失,信号由动静触头接触不良引发的可能性较大,若分合闸不能消除信号,建议停电检查。  相似文献   

3.
电容器连接件接触不良时有发生,为探寻其接头接触不良放电的一般规律,系统地进行了低压容性负载接触不良放电的模拟试验。在进行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接触不良放电的试验模型,并从放电电压波形、相位特征谱图方面,比较了负载类型(cosα)不同对接触不良放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电压和电路的条件下,相对于阻性负载和阻容性负载,容性负载更容易放电。并且容性负载的放电电压波形变化更剧烈,放电相位分布更广,平均放电量更多。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220V低压线路接触不良放电的一般规律,系统的开展了低压线路接触不良放电的模拟试验。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总结了低压线路接触不良放电的一般规律:相线和中性线接触不良放电时相线电压波形存在相同的放电多发区域,该区域的放电次数均达到最大放电次数的70%,相位区间分别为0°~20°、40°~80°、100°~140°、160°~200°、220°~260°、280°~320°、340°~360°。该相位分布规律不随接触类型、间隙大小、负荷类型和负荷大小的改变而出现偏移或缺失;在电流增大到一定值,接触不良放电的平均放电量随不良接触面积和间隙的增大而线性增大且值均大于25pC;最后由ANSYS仿真结果分析了低压接触不良放电影响因素的放电机理。  相似文献   

5.
卫万采 《高压电器》1991,27(6):56-59
<正> 这里介绍的是日本大同工大、名古屋工大、富士电机公司、中部电力公司等共同就GIS接点接触不良引起放电造成绝缘下降的实验、分析结果。 实验方式 在接点部位设置微间隙,作为GIS接点接触不良的模拟,用以研究微间隙产生的电弧放电、即微放电对接点部位与箱壁之间的绝缘击穿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成江  刘强  王晓娟  张琦  周博 《高压电器》2019,55(7):114-118
低压线路接触不良放电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重点研究问题,通过理论分析以放电量作为反映接触不良放电状态的指标,选取接触间隙和负荷电流两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和回归分析。试验研究表明,接触不良放电量随负荷电流的增大而缓慢增加,随接触间隙增大而快速增加;回归分析发现,放电量与负荷电流的线性拟合以及与3次接触间隙的拟合均具有很高的拟合优度,表明放电量与负荷电流呈线性关系,与接触间隙呈三次函数关系。研究结果为接触不良放电防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组合电器变电站220 kV隔离开关气室内部放电现象,对其开展了SF_6气体微水、成分、特高频局部放电等跟踪带电检测,结合检测数据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频示波器和超声波局部放电等检测技术对放电部位进行了精确定位,利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进行辅助分析判断。经解体检查,发现放电原因为线路侧隔离开关气室C相动触头传动销与夹叉连接处接触不良产生的悬浮电位放电,放电类型、放电位置与前期带电检测定性、定位分析结果相吻合。经更换受损部件并恢复设备运行,跟踪进行特高频局部放电、气体成分等复诊检测,显示放电现象消失,缺陷成功处理。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容器连接件接触不良导致的过热问题,在220 V线路系统上进行了容性电路接触不良试验。通过针板模型模拟电容器连接件在微间隙下的接触不良状况,从接触电阻和局部放电两方面进行试验研究,并试验了负载大小和接触方式对接触不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接触不良过程中接触电阻实时变化,但整体上随间隙的增大近似呈指数形式增大,并且受接触方式的影响较大;而在试验负载大小范围内,接触不良局部放电的相位特性基本保持不变,有固定的放电密集区,放电量特性变化较大,受接触方式和负载大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电容器组连接件因材质因素而可能在运行中引起连接件过热的问题,本文根据等比缩放原理对不同材质的试品以及经导电膏处理后的试品进行了模拟接触试验。通过对两导体接触面接触不良以至发生放电的过程中接触面间可承受最大接触间隙值和其温度变化值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铝-铝面接触可以有效地降低接触面之间发生接触不良放电的概率,因该种接触形式的温升相对于其他接触类型较慢,可以短时承受因连接件接触不良温度偏高的工况。  相似文献   

10.
《高压电器》2013,(12):141-144
通过对普测过程中发现的一起110 kV GIS PT气室放电缺陷进行SF6气体分解物和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发现该气室内出现了多种SF6气体分解物且体积分数较高,特高频检测其放电幅值超过-20 dBm,停运解体发现是由于PT气室内C相侧屏蔽板与铁心夹件之间的连接螺栓松动,导致接触不良发生悬浮电位放电,通过分析明确了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将原侧屏蔽板与铁心夹件之间采用绝缘垫块连接,侧屏蔽板与底屏蔽板通过单独的接地线连接,并与铁屑夹件可靠连接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