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可行解调节方法。在配电网进行无功控制分区的基础上,定义了配电网分区负载率,然后设计考虑电压自动控制系统AVC站配协调控制的无功平衡优化调节方法。具体包含:配电网无功补偿分区平衡优化调节方法和变电站AVC站配协调调节方法,并且在调节过程中前者优先于后者。对于前者模型采用免疫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对于后者采用直接法进行计算。所提方法通过对配变低压侧无功补偿柜、分布式电源进行无功补偿分区平衡和变电站AVC的电压协调控制,调节出无功分区平衡、各个节点电压满足合格要求、有功网损较低的潮流可行解。成都某实际10 kV 55节点配电网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配电网控制现状,设计了配电网全网电压无功协调控制策略。以"电压自下而上判断,自上而下控制;无功自上而下判断,自下而上控制"为原则,引入节点间电压变化灵敏度概念,在保证受控点电压合格、无功就地平衡的基础上,根据节点间电压变化灵敏度对调控结果进行预判,兼顾不同的电压等级电网及区域电网的电压质量及无功平衡情况,实现高、中、低压配电网间多种调压及补偿设备的协调控制。该控制策略已投入试点工程应用,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线路的电压和潮流分布的影响,提出了含分布式电源的10 kV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了接入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电压特性的影响;然后提出了一种平衡设备操作次数和优化效果的电网无功控制方法,通过动态调整功率因数来优化无功补偿设备的控制精度,并避免设备的频繁操作;最后提出了一种分散趋优控制方法,通过检测分布式电源的并网点,来评估该点的无功和电压状况,并根据不同的电压水平进行差异化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双重无功电压控制方法能明显降低有功损耗和提高电压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配电网母线电压稳定控制的无功补偿及选址定容的研究内容相对较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无功补偿装置优化配置方法,通过多节点系统内有限补偿设备的合理规划,实现经济高效的母线电压稳定控制效果。验证结果表明,结合潮流计算的配电网遗传算法能有效优化补偿装置的位置和容量,可经济、合理地提高配电网电压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量测信息的配网馈线低压无功补偿广域优化控制方法。首先采用负荷功率矩方法将馈线划分为若干无功补偿区域并规划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位置,进而确定各补偿装置的理想注入无功;然后考虑无功分区平衡目标、配变容量约束以及电压安全约束,建立广域无功优化模型,在线优化计算并控制各无功补偿装置的最优投切量。该方法充分考虑了配网馈线无功功率的分区平衡,极大提高了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利用率,降低了配电网的有功损耗,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采用某390节点实际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所引起的电压控制问题,分析了无功补偿型和电压控制型两种光伏发电系统的无功电压调控特点,在考虑负荷和光伏出力不确定性的基础上,以系统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了长时间尺度下考虑电压越限风险的配电网无功优化调度模型。针对电压控制型光伏无功电压调控特点,提出了含PV类型节点的配电网概率潮流计算方法。最后,通过时间解耦并采用灾变遗传算法求解得到含高渗透率光伏的配电网长时间尺度下的无功优化调度方案。仿真算例表明:与现有光伏无功控制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光伏并网引起的电压越限风险,其中基于电压控制型光伏的配电网无功调度方案在降损和抑制电压波动方面的控制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基于无功规划的相关技术标准,给出了高压配电网无功规划优化实用模型:目标为无功补偿净收益最大,约束涉及相关技术标准对无功补偿总容量、单组容量及其组数、电压、功率因数的要求。根据高压配电网的特点,通过供电分区减小优化计算的规模和复杂性,并综合考虑分布式电源、主变分接头、弱环网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压配电网供电分区的3阶段启发式优化方法:首先分别针对各相对独立的高压供电分区,以净收益由大到小的顺序逐次确定单节点无功补偿的初始单组容量及其组数;然后,考虑到相同供电分区内不同位置无功补偿的相互影响,对初始无功补偿方案采用迭代计算进行修正;最后在全局范围内,对修正方案采用交流潮流进行校验并作进一步的优化微调。经对实际系统的计算分析,表明所提方法计算快速稳定,适用于大规模高压配电系统的无功规划优化。  相似文献   

8.
目前配电网无功优化规划多采用灵敏度分析等方法来确定配电网无功补偿点。传统的灵敏度分析方法以补偿前节点灵敏度来选择补偿点,依赖补偿前网络潮流,选出的点容易集中在重负荷支路,导致补偿范围重叠,无功补偿可能并非最优。为此,提出了二阶网损无功灵敏度矩阵的计算方法,并基于此提出了配电网无功补偿选点方法,考虑了后选补偿节点补偿容量对先选补偿节点灵敏度的影响。算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电源(DG)的大量接入,使配电网潮流变得复杂。为减小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并充分利用分布式设备的剩余容量,文章提出一种自适应灵敏度的分布式电源本地无功控制策略。各节点利用逆变器的控制计算能力获取自身的无功-电压灵敏度,并根据灵敏度的大小配置节点的Q(U)控制曲线,使所有节点较为均衡地参与无功控制,提高了系统的无功调节能力。采用IEEE33节点配电网测试系统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发生节点电压越限时,所提控制策略下测试系统的电压调节能力和总无功补偿能力优于传统Q(U)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配电网无功规划中,补偿电容器的容量往往被当作固定值,事实上,电容器的实际补偿容量和其接入点的电压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考虑电容器的电压特性,以年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建立了配电网无功规划模型。针对该模型的特点,提出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33节点和69节点配电网的仿真分析对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个基于SCADA系统和MIS系统的网络无功电压综合调节的方案.该方案从区域网络的角度对无功电压调节提出了综合调节的思路,核心是当某分片内绝大部分母线电压发生偏差时,通过调节枢纽站来对分片内电站电压进行调节,当分片内个别站电压有偏差时,通过个别站来进行相关调节.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个基于SCADA系统和MIS系统的网络无功电压综合调节的方案。该方案从区域网络的角度对无功电压调节提出了综合调节的思路,核心是当某分片内绝大部分母线电压发生偏差时,通过调节枢纽站来对分片内电站电压进行调节,当分片内个别站电压有偏差时,通过个别站来进行相关调节。  相似文献   

13.
胡戎  邱晓燕  张志荣 《电力建设》2021,42(9):129-139
为了解决高比例可再生分布式电源(renewable distributed generation,RDG)接入配电网后各类可调资源的协同调度和时空耦合问题,提出了计及动态无功裕度的两阶段配电网无功优化调度策略。利用Copula理论建立考虑风光不确定性和相关性的预测模型,第一阶段综合考虑电压偏差、运行成本和动态无功裕度3个指标建立日前多目标优化模型,第二阶段在短时间尺度上进一步利用连续调节装置应对风光波动性,在充分协调配电网中可调资源的同时实现快慢时间常数各异的无功调节装置差异化管理。最后在改进的IEEE 33节点系统上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协同优化策略能够提高系统的安全经济效益,验证了风光相关性对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杜欢 《供用电》2011,28(4):78-81
结合澳门中长期电网规划,分析了《澳门电网无功平衡研究》报告中关于220 kV莲花变电站安装无功补偿容量的欠妥之处。结合南方电网向澳门中长期输电规划,通过对《澳门电网无功平衡研究》计算条件分析,核算了莲花变电站所需要的感性无功补偿容量,有利于提高澳门电网及珠海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考虑无功成本并利用光伏逆变器的无功功率输出进行无功优化,可以提高硬件资源利用率和降低电站运维成本,为此计及电力市场环境下的无功成本,提出了并网光伏无功功率分区计价模型。首先研究光伏并网逆变器无功出力运行策略,以日配电网综合运维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含响应光伏逆变器无功分区电价、静止无功补偿器、有载调压变压器和电容器组投切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型;继而采用二阶锥规划和大M法等数学手段处理模型中的非线性项,并利用奔德斯分解方法对模型分割求解,从而保证在计算收敛情况下有较高的求解速度;最后采用改进IEEE-33节点在MATLAB计算平台上验证了数学模型、求解方法与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农村电网无功补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农村电网降损节能的措施,针对农村电网无功负荷的特点采取的无功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电网无功优化系统的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电网无功优化功能的含义,重点论述了电网无功优化功能实用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提出了电网无功优化系统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加强电网的无功电力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电网调度的现状,提出加强电网无功电力调度的重要性及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介绍了电网无功优化功能的含义,重点论述了电网无功优化功能实用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提出了电网无功优化系统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