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磁极偏移削弱永磁电机齿槽转矩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永磁电机磁极偏移对齿槽转矩的影响,发现当每极槽数不为整数时,磁极偏移会引入新的齿槽转矩谐波.因此要通过磁极偏移减小齿槽转矩,除了减小永磁体对称时存在的齿槽转矩谐波外,还要减小新引入的低次谐波.为解决现有的永磁体偏移角度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本文推导了磁极偏移时齿槽转矩的表达式,提出了确定永磁体偏转角度的新方法.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与现有的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磁极偏移角度计算方法得到的偏转角度对原有齿槽转矩谐波以及新引入的低次谐波都有较好的削弱作用,因此能较好地减小齿槽转矩.  相似文献   

2.
研究优化极弧系数和磁极偏移对永磁电机齿槽转矩的影响,得出磁极偏移后齿槽转矩的表达式。并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一台6极电机的两种磁极偏移方法,得出最优极弧系数后,接着采用磁极偏移方法减小齿槽转矩,结果表明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能极大地减小齿槽转矩。最后通过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能很好地削弱齿槽转矩。  相似文献   

3.
永磁体不对称放置削弱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齿槽转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内置切向式转子结构磁极偏移时,每极磁密的大小和分布都不相同的问题,基于解析法研究了偏移角度的确定方法.与表面式永磁电机不同,内置切向式结构在永磁体不对称时,每极极弧宽度会发生变化,影响每极磁密的大小和分布,两者都对齿槽转矩有影响,因此确定永磁体位置时须考虑两者的影响.基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齿槽转矩解析表达式,分析每极磁密大小与分布对齿槽转矩的影响,研究磁极偏移角度的确定方法,并与表面式永磁电机磁极偏移角度进行了对比.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不同偏移角度对齿槽转矩有影响的磁密谐波和齿槽转矩,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由于考虑了磁极偏移对每极磁密的影响,磁极偏移能有效地削弱齿槽转矩.  相似文献   

4.
对应用于抽油机的大力矩低速盘式电机的研究中,由齿槽转矩造成的推力波动是影响电机运行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削弱齿槽转矩,采用基于能量法和傅里叶分解的解析分析方法推导出盘式永磁电机磁极偏移与齿槽转矩的关系式,提出磁极分组进行磁极偏移对齿槽转矩低次谐波的削弱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槽口优化进一步削弱齿槽转矩的高次谐波.利用有限元法进行仿真分析和验证,结果显示磁极偏移与槽口优化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的削弱盘式永磁电机的齿槽转矩.  相似文献   

5.
为了削弱一款注塑机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齿槽转矩,改善其性能并使其能够平稳运行。基于永磁同步电动机齿槽转矩产生的原理,分析了磁极偏移与齿槽转矩的关系,现通过采用磁极偏移的方法可降低永磁电机的齿槽转矩。以一款注塑机用的48槽8极永磁同步电动机存在较大的齿槽转矩为例,基于Maxwell2D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再将磁极偏移角度设为变量,通过扫描分析得到最佳的偏移角度,仿真结果表明,将磁极偏移合适的角度可有效的削弱永磁电机的齿槽转矩。该文在优化注塑机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齿槽转上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齿槽转矩的优化是设计永磁电机时不可跨越的步骤。介绍了一种新的磁极偏移方法来削弱齿槽转矩;分析在该方法下的齿槽转矩公式后,给出了此种偏移方法的偏移角度计算公式;并用Maxwell的参数化分析模块验证了所给磁极偏移角度计算公式的正确性;总结了分组数选取的规律,并通过对样机不同分组数的有限元仿真验证了规律的正确性;然后借助有限元软件对比分析了磁极均匀分布和采用所提偏移方法时的齿槽转矩波形和各次谐波的大小。结果表明,此种偏移方法可以削弱永磁电机的齿槽转矩。  相似文献   

7.
为了削弱双转子永磁电机齿槽转矩,研究一种既可以缩小齿槽转矩,且保证其初始相位和周期大小不变的外转子磁极偏移方法,同时给出磁极偏移角度寻优;根据内、外转子相位关系计算定子外槽偏移角度,内、外转子齿槽转矩反相位消去使永磁电机的合齿槽转矩降为最低。用有限元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削弱双转子电机齿槽转矩。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表贴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稳定运行,采用磁极偏移的方法对电动机齿槽转矩进行削弱。利用ANSYS Maxwell 2D的参数变量化设计优化方法,确定最佳偏移角度,使齿槽转矩降低至最优值。为永磁同步电动机齿槽转矩的削弱提供了一种可靠准确的方法。样机试验证明,所述方法能有效减小电机齿槽转矩。该文提出的方法具有理论与工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削弱内置式"一"型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齿槽转矩,推导了磁极偏移后齿槽转矩的表达式,分析了齿槽转矩与偏移角度的关系。以一台8槽6极内置式"一"型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偏移角度下的齿槽转矩,同时给出了确定最佳偏移角度的方法。通过解析法的分析和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磁极偏移方法,偏移合适的角度能显著地削弱内置式"一"型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齿槽转矩。该文为内置式"一"型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齿槽转矩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得出异步永磁同步电机(LSPMSM)的总齿槽转矩可以由每个对应磁极所产生的齿槽转矩分量叠加而成,并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极偏移的方法来削弱电机齿槽转矩。由于磁极的偏移,使得由该磁极和定子齿相互作用产生的齿槽转矩相位发生了改变。因此当磁极偏移适当的角度时,各个磁极产生的齿槽转矩有可能相互抵消。通过傅里叶分析,得出了不同极槽配合时电机的齿槽转矩表达式,并确定了不同极槽配合时磁极偏移角的公式。通过有限元仿真证明,该方法能够降低电机的齿槽转矩幅值。  相似文献   

11.
新型横向磁通永磁电机磁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简要介绍了一种新型横向磁通电机,然后针对该电机进行了空载磁场分析,给出了磁通变化曲线,分析了气隙长度、永磁体宽度对磁场的影响,同时还计算了电机定位力矩。给出了样机实验数据,并与磁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比较结果说明以上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在永磁直流电动机的设计中,永磁体形状和尺寸对电机性能、包括换向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永磁体形状和尺寸有重要意义.瓦片形磁极结构是永磁直流电动机常用的磁极结构之一.运用场路结合的方法,通过Ansys软件,比较和分析了不同瓦片形磁极形状和尺寸对永磁直流电动机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样机试验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最后得到不同永磁体形状性能特点的结论.结论对永磁电机的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永磁体形状进行分析和优化使永磁同步电机产生正弦形反电动势。首先在理想条件下利用拉普拉斯方程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永磁体形状进行了推导,并提出了两种近似的永磁体形状来代替理想的正弦形永磁体,然后通过对两种永磁体气隙进行有限元分析,可以得出这两种永磁体产生的气隙磁密与标准的正弦形气隙磁密波形比较接近。最后通过对两种永磁体电机的反电动势进行谐波分析得出弧形永磁体较瓦片型永磁体产生的反电动势谐波成分少,更适合用于永磁同步电机。  相似文献   

14.
朱熀秋  范海燕  李烽 《微电机》2007,40(9):37-40
介绍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动机径向悬浮力产生原理。通过对比各种永磁体材料的性能和不同转子磁路结构特点,确定采用钕铁硼稀土永磁体,选择转子表面凸装式结构;从理论上分析了径向悬浮力与永磁体厚度、径向悬浮力绕组电流之间的关系;采用有限元方法,在考虑磁路饱和及非线性情况下,对实验样机径向悬浮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动机如何获得最大径向悬浮力以及电动机的优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斯翔  严欣平  黄嵩  陈吉 《微电机》2011,44(11):5-9
采用气隙磁位分布函数作为边界条件取代定子磁场,建立计及磁路饱和及齿槽效应影响的永磁同步电机磁体涡流损耗计算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对内置式钕铁硼永磁同步电机各次谐波磁场引起的永磁体涡流损耗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磁路饱和对涡流损耗的影响很大,各次谐波中具有一阶齿谐波特征次数的谐波磁场是引起永磁体涡流损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郑端端  陈为 《电源学报》2019,17(4):73-79
磁元件在各种功率变换器中一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电感在电路中起到储能、滤波等作用,并且其体积占据的比重也较大,因此磁元件的优化设计备受关注,永磁体偏磁技术的出现为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永磁体偏磁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磁元件的抗饱和能力,也有助于减小磁元件的体积。针对现有偏磁方案的不足,以Boost电感为例,建立电感的磁路模型进行分析,得到电感各个磁路上的参数设计要求,防止磁芯退磁,提高电感元件工作的稳定性,最终设计出新型的偏磁方案模型。对比几种优化结构,采用钕铁硼作为永磁体材料,用高饱和磁密的磁芯材料把永磁体和电感磁芯隔离开,避免局部饱和,并且当支路磁芯体积较大、永磁体夹在两个支路磁芯中间时,该结构的效果较好。同时还对引入短路环进行损耗分析。当下功率变换器不断朝着轻量化、小型化、高功率密度化方向发展,永磁体预偏磁技术为其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鉴于胶黏剂对永磁风力发电机磁钢粘接的使用寿命与可靠性的影响,因此对胶黏剂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尤为重要.提出了永磁风力发电机磁钢粘接用胶黏剂的选择思路,通过高低温冲击、高温高湿、盐雾等测试对比了几种胶黏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永磁电动机永磁体防退磁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蔚  贡俊  黄苏融 《微特电机》2012,40(4):71-74,76
系统阐述了永磁材料的退磁机理,并综述了永磁电动机永磁体防退磁的静态预防方案及动态监测方案,分析比较了这几种典型的方案,针对两种方案的研究现状和不足,探讨了永磁电动机永磁体防退磁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