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彭昌勇 《湖北电力》2012,36(5):8-10
湖北电网发展方式须适应低碳能源的要求。湖北电网应加强电力输送通道建设,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统筹协调各级电网的发展,提高电网整体安全水平和供电能力;建设智能电网,发展低碳能源;加快县域电网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气候变暖和能源资源枯竭,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其关键能源与供用电系统的变革首当其冲。被喻为电力中枢神经系统的智能电网,代表着当今世界电力发展的最新方向,智能电网的发展也使低压电器的智能化、可通信及网络化目标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3.
《电工技术杂志》2010,(10):41-41
为应对气候变暖和能源资源枯竭,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其关键能源与供用电系统的变革首当其冲。被喻为电力“中枢神经系统”的智能电网,代表着当今世界电力发展的最新方向,智能电网的发展也使低压电器的智能化、可通信及网络化目标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4.
<正>1实施背景储能应用是国家能源革命战略的需要。推动储能发展,对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提升能源综合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按照三部委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我国要推动集中式与分布式储能协同发展,实  相似文献   

5.
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与能源紧缺问题,低碳电力是世界各国电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欧盟一直积极推进低碳电力建设,并设定了205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很多欧盟组织机构围绕低碳电力目标的可行性及发展路线开展相关研究。根据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总结介绍了欧盟低碳电力在电源侧、电网侧和需求侧的发展路线。主要思想是充分利用开发地区能源资源禀赋,在泛欧洲范围内实现多种类型清洁能源的互联互补,大范围、高能效地进行能源供需的平衡与配置。主要措施包括转型低碳能源结构、开发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以泛欧洲超级电网为主干网架的智能电网、加强需求侧建设等。最后,讨论了欧洲低碳电力发展路线对中国未来低碳电力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电气时代》2013,(10):11-11
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如何以新一轮能源革命为契机,加快能源战略转型,保障能源安全、高效和清洁供应。自“智能电网”概念诞生以来,多国已经把“智能电网”上升到战略高度,以期占领未来低碳经济制高点。  相似文献   

7.
《电工技术杂志》2010,(11):61-61
为应对气候变暖和能源资源枯竭,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其关键能源与供用电系统的变革首当其冲。被喻为电力“中枢神经系统”的智能电网,代表着当今世界电力发展的最新方向,智能电网的发展也使低压电器的智能化、可通信及网络化目标更加明确。智能化现已成为电力、建筑及工业领域的热门话题,因此,第四届论文大赛将设置“绿色智能”的重点主题。  相似文献   

8.
《电工技术杂志》2010,(13):59-59
为应对气候变暖和能源资源枯竭,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其关键能源与供用电系统的变革首当其冲。被喻为电力“中枢神经系统”的智能电网,代表着当今世界电力发展的最新方向,智能电网的发展也使低压电器的智能化、可通信及网络化目标更加明确。智能化现已成为电力、建筑及工业领域的热门话题,因此,第四届论文大赛将设置“绿色智能”的重点主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加速发展,中国能源逐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能源革命提上议程,以农村能源革命为引领的乡村电气化进入发展新阶段。分析了我国乡村电气化的发展现状,剖析了其在双碳目标、低碳清洁转型和乡村振兴战略等多元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比例新能源,在农村电网建设、工作推动机制、电力普遍服务、投资创新内驱力等方面提出了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对世界各国提出了低碳发展的迫切要求.分析了江西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及节能减排面临的较大压力,提出了加快推进低碳电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介绍了低碳电力技术构成,简述了低碳电力与智能电网、节能减排的关系;最后对构建低碳电力技术创新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包括开展电网安全事故风险评估、输变电设备故障分析与诊断...  相似文献   

11.
符力文 《电力建设》2011,32(3):51-55
分析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及社会发展低碳的背景及现状,重点是定量分析历年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影响,从侧面说明发展低碳电力的必要性。同时,结合智能电网的技术水平,提出如何利用智能电网的技术实现低碳电力的策略。最后,运用线性平滑法对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值进行预测。根据国际碳市场中的碳排放价格,求出了碳排放的成本,并且将其与智能电力的建设及维护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智能电网的低碳效益,对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智能电网促进低碳发展的能力与效益测评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对世界各国提出了低碳发展的迫切要求.智能电网将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采用各类新型技术,实现多种技术协调配合,促进电力系统减少碳排放.基于对智能电网低碳效益测评体系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从低碳能力到低碳效益的评价技术路线.文中从评价全面性的要求出发,提出了智能电网促进低碳发展的单项低碳能力,并深入挖掘和分析了各单项能力间的耦合性.在规避效益交叠的要求下,提出了综合低碳能力的测评模型,最终形成了智能电网的低碳效益综合测评模型.最后以一个省级电网为例进行了低碳效益的计算和验证.  相似文献   

13.
智能微网运行的低碳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用电侧的能源条件和负荷需求入手,设计规划了智能微网主要发电单元的装机容量,并从经济性和低碳化两个方面分析了智能微网运行的效益形成机理,进而利用低碳经济要素将两方面效益统一,提出了低碳综合效益的概念.结合智能微网的建设成本,建立了智能微网运行的低碳综合效益分析模型,阐述了以低碳综合成本最低为目标的智能微网日前调度原则,并依据典型的智能微网设计方案所提出的模型对智能微网的投资收益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智能微网的运行方式与传统电网相比,有着很大的低碳综合效益优势;参与到电网互动的智能微网,能够发挥其成本调节作用和灵活运行能力;未来通过降低分布式能源的发电成本,优化电力市场电价系统,加快低碳经济的开展,可达成智能微网运行的经济性与低碳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4.
智能电网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执行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市场化是发展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强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建设和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围绕智能电网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执行问题开展研究,重点阐述了智能电网促进节能计划的市场执行的相关内容,在综合分析现有市场执行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进一步规划市场执行的方式,最后给出了智能电网背景下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执行情况的监测和评估方案等。  相似文献   

15.
需求侧作为系统资源,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智能电网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提高电能转换和传输效率,节能减排.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推广高效节能技术是推进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在分析智能电网背景下终端节能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新的电力价值链上能源的供应与传输行业、运输行业、居民住宅和商业建筑物、工业、农业、林业、废弃物管理业等的各...  相似文献   

16.
智能电网中清洁分布式能源的优化利用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艾芊  吴俊宏  章健 《高电压技术》2009,35(11):2813-2819
智能电网是全球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为此,分析了智能电网中清洁能源大量使用的发展趋势,同时借助微电网模式对分布式能源进行管理,研究了智能电网中分布式能源最优化利用问题。提出了基于多代理系统(MAS)的控制框架。为了优化利用分布式能源,设计了协调控制策略。详细分析了各Agent的控制方法。MAS实现了对全网清洁分布式能源信息化、智能化的控制。仿真结果验证了MAS能够快速有效地对全网各电源进行协调控制,保证了各种状态下系统的安全稳定以及对清洁分布式能源的最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背景,探讨了电网技术发展对碳减排的影响,建立了电网技术发展低碳效益评估模型和方法,实现对电网公司的低碳效益量化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十二五”相关电网技术发展产生的低碳效益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充分接入和使用非化石能源,大力发展高效的输、配电技术,降低电网输电损耗将对电网低碳效益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也有利于从整体上实现电力行业的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资源环境问题对能源生产、传输和利用形式的转型升级提出了迫切需求,积极发展智能电网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论述了智能电网与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的关系;深入分析了能源与电力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得出智能电网将是中国现阶段能源与电力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次,从发、输、配、用等九大领域构建了智能电网发展的总体架构;阐述了智能电网在推动能源转型、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总之,坚持以电为核心,充分发挥智能电网在智慧能源及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有助于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