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介绍基于飞利浦51单片机(P89V51RD2BN)的电池巡检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及软硬件设计,该控制系统能对串联蓄电池的单体电压、电池内阻及电池表面温度等进行实时监控,实时监测各数据的变化,并通过单片机与上位机的串行通讯实现变电站的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2.
文中介绍了一种集环境温度、有害气体监测于一体的实用系统。该系统使用若干传感器对环境参数(包括温度和有害气体浓度)进行采集,其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再进行A/D转换,最后送单片机进行监测和处理。为了提高系统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存储处理与统计能力,该系统配置了串行通讯接口。该系统可用来测量的温度范围在0℃—128℃之间,同时还可以用于有害气体超标的报警。  相似文献   

3.
串行通信由于其本身成本低、接线少以及易实现的特点,在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LabVIEW和串行通讯相结合开发的虚拟仪器通信系统更具有强大的功能和方便用户使用的特点,并且用户可以随时进行维护和功能扩展,打破了传统仪器的一些限制。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系统串行通讯的设计与实现。其实现主要分为文本通信模块、实时数据通讯模块、数据的存储及数据的查询模块。  相似文献   

4.
针对火力发电厂辅机专用控制器与DCS系统接口设计问题,研完了TCS-3000集散控制系统与第三方设备之间通讯接口扩展的基本方法,实现了以TCS-3000集散控制系统为主站、S7-200 PLC为从站的基于Modbus协议的串行通讯网络,解决了DCS系统以串行通讯方式可靠读取以PLC为核心的辅机专用控制器等第三方设备数据的技术难题,实践证明这种实现方法具有通讯可靠、稳定的特点,可在工程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PC机与单片机的水下作业控制系统.本控制系统采用的是PC机与单片机串行通讯的方式,来实现对自动工具库的可视化控制.在对本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介绍时,首先介绍了整个下位机系统的硬件电路,包括电磁阀驱动电路、伺服阀驱动电路和串行通讯电路等.并且简介了串行通讯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其控制程序和上位机的控制软件的编制.  相似文献   

6.
针对单片机的串行通讯.本文创新地设计了一个波特率自适应的电流环通讯应用系统.该系统采用两片ATmega88单片机分别作为主机和从机进行通讯,通过电流环连接以延长通讯的距离,并且在通讯过程中从机能自动识别主机的波特率.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可方便移植到其它单片机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7.
一、简介HJD—256程控交换机话务台是监视程控交换机主机的窗口,也是进行人机对话的界面.它和主机由一根15芯电缆连接,以异步串行方式进行通讯.话务台的主要功能是:显示交换机设备及用户的工作状态;话务员通过话务台完成入中继接续;长途代拨;修改系统数据;显示日期;计费打印及其他控制操作.所以,话务台实际上是一个由CPU控制,且具有显示、打印、键盘输入和串行通讯等功能的微机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8.
新颖的RS—485接口全数字通讯全自动控制机动车检测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一种以RS-485通讯接口技术联网的集散式控制系统,实现机动车检测站设备的自动控制和数据传输,与RS-232串行通讯技术相比较,论述了该系统的优越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TMS320F2812与LabVIEW的串口通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利用TMS320F2812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串行通信模块实现与外设间串行通信的原理,结合实际应用给出异步串行通信的程序设计。针对电力传动控制系统数字变量不易观察的问题,将DSP运算得到的数据通过RS232串口送至PC。采用LabVIEW开发上位机软件,无须额外增加硬件,实现了数据的采集、显示、处理和存储。该系统还可以对数据进行FFr变换、谐波分析等特定的分析和处理。给出利用DSP产生的4路波形数据在LabVIEW下的实验波形。  相似文献   

10.
基于PIC18F458单片机的数据采集和通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些传统单片机在通讯数据采集系统中表现不足等问题,利用美国微芯(Microchip)公司推出的一种新型的单片机PIC18F458进行对数据的采集和串行通讯,设计出了硬件接口电路和软件开发程序,该系统简洁精练,安全可靠,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基于FPGA的线阵CCD光强自动采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线阵CCD光强采集、A/D转换和上位机通信三部分组成。 FPGA产生控制信号给CCD器件,采集光强输出模拟信号,经过A/D转换模块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给FPGA,FPGA将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并通过串口发至上位机。为了验证本系统的光强采集效果,分别使用75%、50%和25%的衰减片对光源的光强进行衰减,然后采集衰减后的光源衍射图像,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准确分辨不同强度的光信号,相对误差小于0.5%。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串行通信的车载信息在线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及多线程技术开发了基于上、下位机串行通信的车载信息在线监测系统,并成功地应用到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开发及调试中,用以揭示控制系统的“微观”工作过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铁路液压转辙机道岔测控系统中,上位机与远距离下位机由于数据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衰减而无法通信.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簇的串行总线通信协议,利用各簇簇头节点辅助协调系统的通信,确保系统通信高效、畅通.  相似文献   

14.
自动化系统中的串行通信协议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海林  杨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31):159-160,218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开放系统互联模型的串行通信协议结构,讨论了各层协议的功能和实现方法。采用该协议可以设计出简单可靠的串行通信程序,能够满足自动化系统中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安全级的专设功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自动化测试系统,重点阐述测试系统的设计,包括网络搭建、通讯实现、测试软件设计等,并举例简述了该系统在CPR1000堆型核电站安全级专设功能测试中的应用.网络化测试系统的使用,实现了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的闭环测试,能够实时监视测试过程并自动生成删试报告,提高了数字化仪控系统集成测试的效率与质量,降低了测试成本.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测试分析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其中硬件设计包含传感器电路设计、信号调理电路设计、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以及串行通信设计。软件设计包括通信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及数据管理模块。该测试系统分别对转速在电压PWM控制方式和角度位置控制方式下进行了测试,并与数字示波器进行了比较。实践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能较客观地反映实际数据和波形。  相似文献   

17.
在许多数字通信系统、处理系统调试阶段,需要高速、实时的信号源来提供前端信号.以串行传输为例,介绍了基于PCI总线的高速信号源设计方法.信号源数据由通用计算机产生,通过PCI总线以串行方式高速输出,接收端硬件系统无需任何改变.从硬件设计、驱动程序开发、可编程逻辑器件控制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信号源的设计方法及配置实例.  相似文献   

18.
串口数据通信能够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广泛应用于实时监控和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为此开发高效、快速、实用的串口数据通信系统尤为重要。从串口数据通信实现的过程出发,详细介绍了使用VB6.0的MSComm控件、使用SerialPort串口通讯类和调用API库中的通信函数三种方法实现串口数据通信的过程。并以农业生产蔬菜大棚自动杀虫灯数据采集分析程序为例,应用VS2012集成开发环境从基于API函数库实现串口数据通信系统的设计思路、打开串口和接收数据等通用类方法设计入手,实现了自动杀虫灯数据采集分析串口数据通信程序在VS2012中的设计。实验结果显示,在VS2012系统中采用API函数库实现的串口数据采集通信系统,编程效率较高、可移植性强,同时适合于对通信质量要求较高,传输距离较远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9.
PC-PLC控制系统的串口通讯监控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C-PLC控制系统串口通讯技术和对串口通讯故障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运行于PC和PLC问的串口通讯监控程序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分别用VB和梯形图编辑的示例程序.程序可监测系统通讯失败和通讯受干扰造成信息错误的故障,并发出相应的故障报警信息,从而实现了PC和PLC两方对串口通讯的监控.这些成果应用于一种测量三维物体轮廓设备的控制系统监控软件的开发与研究中,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国外发展非常迅速,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监控、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领域。将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计算机串口通信技术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体育赛事中径赛记圈自动化提出了系统解决方案。首次将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径赛记圈工作中,制定了适合运动场地内信号传送的小型通信网络,并编制了通信协议。该项目的研究可以实现径赛记圈工作的自动化,提高记圈的准确性,因此,该项目的研究切实可行,且应用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