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速高精度模数转换器(ADC)一直是研究热点,相应地ADC的测试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首先对ADC动静态参数进行研究,利用概率统计理论得到性能参数的数学表示;然后提出一种ADC动静态参数测试电路实现方案,利用上述性能参数的研究成果和提出的测试电路,对所设计的一种12位50MHz流水线ADC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并基于Matlab工具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得到SFDR为65dB,ENOB为9.1位,SNR为56.9 dB,SNDR为56 dB,INL为I.8LSB,试验数据证明了测试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电子技术应用》2016,(7):46-49
主要针对高速ADC测试技术进行研究,其时钟信号及输入模拟信号均需要输入非常"干净"即抖动很小的信号,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的时钟抖动在不同速率下对ADC测试结果的影响。实际使用ATE针对一款12位、105 MS/s高性能ADC进行测试,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时钟抖动条件的模块提供时钟信号和输入模拟信号,对比两种情况下测得的ADC动态参数如SNR、SINAD、SFDR等测试结果,SNR测试结果在不同的频点约有2~5 d B的差异,验证了信号抖动对ADC测试结果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微型机与应用》2019,(6):76-82
针对高频信号采集有着高采样率高精度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双通道5 GS/s高速数据采集卡的设计方案。采集卡使用两片10位5 GS/s的ADC进行双通道采样,采用两片FPGA作为数据采集子板和数据处理母板的控制核心,并利用DDR3存储器及千兆以太网实现数据的存储上传功能。重点研究了基于低抖动高速时钟的ADC高速采样的硬件设计和ADC输出高速数字信号的接收缓存FPGA逻辑。最后对采集卡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双通道5 GS/s模式下,两片ADC的静态性能与动态性能良好,有效位达到8. 0以上。  相似文献   

4.
基于FPGA的高速ADC测试平台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ADC是超宽带宽通信、雷达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对它的测试越来越重要;针对传统测试系统成本高、难度大,利用FPGA和FFT算法设计了一套高速ADC动态参数测试系统;重点介绍了高速采样信号的降速处理、硬件电路以及FPGA的设计,从而完成对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自主研发的4G4bit高速ADC裸片的测试;最后通过对比测试结果和参考值验证了测试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模数转换器(ADC)的静态指标包括微分非线性(DNL)和积分非线性(INL),测量静态参数的主要方法为码密度直方图法。传统的码密度直方图法对输入正弦波的幅值的计算精度有较高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码密度直方图的归一化处理的平台方案。根据测试要求,选取符合要求的测试激励幅值输入,从而对归一化处理后的方案有效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进行归一化处理降低了正弦波幅值的变化对于码密度直方图法的影响,提高了码密度直方图法测试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音频接口电路测试方法。测试系统使用LabVIEW软件结合NI公司数据采集卡,对电路DAC、ADC动态参数和滤波器频率特性进行了测试。LabVIEW的数据采集、信号产生、信号调理、数字信号处理等模块在该数模混合电路测试中被使用。与传统仪器相比,虚拟仪器开发更方便、人机界面更友好。  相似文献   

7.
设计并验证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的高速模数转换器(ADC)评估系统。基于FPGA设计了底层逻辑,根据不同的测试指标控制ADC的信号采集和数据转换,将模拟输入信号转换为数据存储到FPGA的分布式存储器(Block RAM)中,通过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将数据传输到电脑端的基于MATLAB开发的上位机,由电脑中央处理器(CPU)负责处理计算数据并输出测试结果到用户界面上。以一款16位、采样率100 MS/s的ADC为例,以该评估系统对ADC的各项参数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高速、高精度ADC的测试和评估。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试和评价某型雷达信号处理机的功能与性能,提供了一种以PCI总线为基础,结合虚拟仪器、数据库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等技术的多机并行自动测试系统设计,实现了为雷达信号处理机提供雷达回波模拟、高稳定度ADC采集时钟和多通道多类型信号输入,重点完成对雷达信号处理机多类型通讯总线测试和关键性能实时检测与分析,结合典型产品定量给出测试结果并分析,验证了测试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雷达信号处理时,需要对回波的数据进行下变频以及A/D转换。此时ADC的性能直接影响后续的处理效果。ADC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有效位数。具体测试中首先通过MATLAB对数据进行FFT仿真分析,通过Hanning窗来防止频谱泄露,之后对有效位数公式进行转换得出改进后的正弦波测试方法。经过验证该方法在工程应用中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款隔离开关控制器交流信号采样的需求,在分析使用MCU内置的采样序列控制器实现多通道交流信号同时采样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软同步交流信号采样技术的解决方案,设计了交流信号输入调理电路和相应的信号采集软件,使用LM3S9D92内置的ADC系统实现了三相四线交流线路PQIU电气参数的采样,有效提升了控制器产品的性价比。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交流信号采样部分的精度满足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模糊知识表示及处理是人工智能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模糊知识的匹配是进行模糊知识推理的关键。通过对传统的各种不同的模糊匹配方法的探讨,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糊知识匹配方法——IDM(Inscribed Diameter Matching)法。通过比较分析得出,IDM法能较好地克服传统的模糊匹配方法的一些缺点,并给出了一种融合模型,由此可使模糊推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得到提高。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IDM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的基于义原同现频率的汉语词义排歧方法存在“盲目性”的不足,笔者根据《知网》中对概念定义的描述,分别计算多义词的每个义项与特征词的第一独立义原、其他独立义原、关系义原、符号义原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后通过比较多义词的每个义项与特征词之间的相关系数来决定多义词的义项.经过实验验证,该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词义排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一种改进的模糊知识匹配方法——IDM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知识表示及处理是人工智能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模糊知识的匹配是进行模糊知识推理的关键.通过对传统的各种不同的模糊匹配方法的探讨,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糊知识匹配方法--IDM(Inscribed Diameter Matching)法.通过比较分析得出,IDM法能较好地克服传统的模糊匹配方法的一些缺点,并给出了一种融合模型,由此可使模糊推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得到提高.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IDM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投影法测径系统的信号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采用线阵CCD传感器投影放大法线径测量系统的信号处理方法,介绍对CCD输出信号进行高通,低通滤波预处理的方法,着重 基于微分法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对CCD视频信号求取其一阶微分的绝对值,求其局部重心点作为其边缘特征点,实验结果表明,采取基于微分法的重心算法检测图像边缘特征点,测量系统的重复精度优于1μm,本文还介绍了对测量系统的线性,非线性标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指数平滑法和Croston法,分析了指数平滑法和两步法的工作原理,结合备件需求预测问题,通过对指数平滑法和两步法方差的分析,得到两步法比指数平滑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为进一步研究两步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对项目教学法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对各要素之间进行邻接矩阵、可达矩阵、分解矩阵等逐步分析,最终得出项目教学法中各因素的层级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电学法热阻测试仪校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分析了电学法热阻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及测量过程,明确了测量过程中各个电、热参数对热阻测试结果的作用和意义。由热阻的基本定义出发,推导出了各种电热参数与热阻之间的测量模型,选择K系数测量电流的短期稳定性,电压测量值,加热电流和加热电压,加热平台温度,参考位置温度为主要校准参数。从整体校准的角度,给出了校准方法,分析了各种影响量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给出了最终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为实现电学法热阻测试仪的整体校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时差法的超声空化强度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斐 《工矿自动化》2012,38(3):34-37
针对目前超声空化强度测量方法存在的测量过程复杂、测量设备昂贵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差法的超声空化强度测量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测量原理,根据该方法设计了超声空化强度测量装置,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超声波在液体空化时和未空化时的传播时间差与输入电功率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介绍了Java远程方法调用(RMI)的优点与结构,并提出了如何将其连接到现有和原有系统中的方法以及如何编写客户湍、服务器端的程序以实现远程调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