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用具有生物稳定性的氟碳化合物封端的聚碳酸酯聚氨酯材料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分别研究了聚碳酸酯聚氨酯的浓度,葡萄糖氧化酶的用量、戊二醛的用量、电极的浸渍时间以及牛血清蛋白的加入等方面对葡萄糖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由具有生物稳定性的氟碳化合物封端的聚碳酸酯聚氨醣材料制成的葡萄糖传感器可显著提高灵敏度,其响应电流达到了数万纳安,可与加入纳米粒子的纳米增强型葡萄糖传感器相媲美,这为制作信噪比高、灵敏度好的传感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SAW聚环氧氯丙烷传感器检测芥子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聚环氧氯丙烷为敏感膜的SAW双通道延迟线传感器对芥子气检测的实用性.实验结果表明气体浓度和膜厚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并初步讨论了聚环氧氯丙烷敏感膜和芥子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进行无创血糖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反离子电渗透原理无创检测血糖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此生物传感器在自行搭建的实验装置上进行了裸鼠离体皮肤的葡萄糖透皮抽取和检测实验,研究了化学促渗剂和电流切换技术对无创血糖检测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使用化学促渗剂后葡萄糖的渗透量是不使用促渗剂情况下的2.29倍,采用电流切换技术,能减缓长时间通电对皮肤的刺激,在皮下葡萄糖浓度0~18 mmol/L范围内,生物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皮下葡萄糖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9886,n=7).此外,还进行了与生物传感器配合使用的腕式仪表的研制,为实现糖尿病人血糖闭环控制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HSGFET 型臭氧传感器室温下对纳诺量级O3 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双敏感膜,复合悬浮栅(Hybrid Suspended Gate即HSG)FET型臭氧传感器的结构与制作,重点研究了敏感膜和结构不同的传感器对O3敏感性的影响,并对所得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该文利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尿酸、抗坏血酸在壳聚糖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壳聚糖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有所不同.通过系统的实验摸索,确定壳聚糖修饰液浓度以5mg/mL为佳.利用壳聚糖作为固膜基质制作生物传感器,方法简便,制得的电极对葡萄糖响应讯速,一般几秒内就达到稳定的电流,抗干扰性能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有望在专一性更强、灵敏度更高的第三代生物传感器的制作中得以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化学聚合技术,用掺杂苯磺酸钠的聚吡咯(PPy)导电薄膜修饰铅笔芯电极,在修饰电极表面吸附葡萄糖氧化酶制备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研究了苯磺酸钠掺杂对PPy薄膜形貌、葡萄糖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杂苯磺酸钠能够改变PPy形貌、极大提高其导电性.优化条件下该生物传感器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响应电流和葡萄糖浓度在0~0.7 m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度(R=0.9976),灵敏度为26.10 μA/mmol/L,平均响应时间约为6.5s,检测下限为47.2 μmol/L.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植入式葡萄糖传感器的模型。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或组织糖浓度的连续监测是生物传感器的重要应用。由于影响传感器设计的因素很多,反复实验优化传感器的研究是很耗时的。使用此模型,对传感器测量特性(校正曲线、测量范围,灵敏度)与传感器设计参数(几何形状,尺寸)的关系进行了模拟。使用系统的计算模拟方法可以对植入葡萄糖传感器特性优化。  相似文献   

8.
该文制备了金属铁卟啉的纳米粒子,将此纳米颗粒、葡萄糖氧化酶和Nafion依次修饰于光玻碳电极表面,得到了以金属铁卟啉纳米颗粒为电子媒介体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考察了该传感器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对葡萄糖的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pH为6.9的磷酸缓冲溶液(PBS)条件下对葡萄糖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0×10-6~2.0×10-3mol/L,检测下限为5.0×10-7mol/L.该传感器克服了传统传感器中介体易流失的缺点,延长了使用寿命,并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稳定性和抗干扰性,用于S.D.大鼠脑中葡萄糖浓度的测定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种新型利用磁微球的间接检测癌细胞的生物传感器。利用磁微球分离细胞,将分离细胞过程和检测过程分开,避免了现有方法制作敏感膜的步骤。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具有明显的灵敏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FPOL敏感膜ST切石英基底双端谐振型SAW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和敏感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P矩阵级联方法与微扰理论,系统地讨论了影响传感器频率响应特性与探测灵敏度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设计传感器器件结构的基础上,还需合理选择敏感区宽度、敏感膜材料特性及厚度,以提高探测灵敏度、降低插入损耗.给出了优化后的器件结构和敏感膜参数,可对双端谐振型SAW传感器的设计号性能分析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定义一种从环F2+uF2+u2F2到域F2上新的Gray映射,将环F2+uF2+u2F2上的线性(1+u+u2)—循环码等距映射成域F2的线性循环码;进一步又给出了在码长n=3(mod 4)时环F2+uF2+u2F2上的线性(1+u+u2)—循环码的Gray象的生成多项式,这对构造新的好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构造了一个含有16个元素的有限环,给出了这个有限环上码长为奇数的循环码的必要条件。然后给出了这个有限环上码长为奇数的循环码的一个生成多项式,得到了在这个环上的自对偶码存在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R=F2+uF2+u2F2,R1=F2+uF2,定义了从RnF3n2的Gray映射Ф以及从Rn1Rn的映射f。通过对环R上线性码C的生成矩阵的研究,给出了线性码C的对偶码C和Gray像ФC)的生成矩阵,并且ФC)与ФC)是F2上的对偶码。通过映射f将环R1上的线性码与环R上的一类线性码对应起来。  相似文献   

14.
ECS PN2 SLI2+     
《个人电脑》2007,13(1)
  相似文献   

15.
记R=F2+uF2+u2F2,定义了环R上码字的深度以及R上线性码的深度分布,研究了环R上码字深度的性质,给出了计算环[R]上码字深度的递归算法。利用环R上的线性码C及其生成矩阵,得到了域F2上的线性码C1,Cu,Cu2及相应的生成矩阵。通过域F2上的线性码C1,Cu,Cu2之间的关系,讨论了环R上的线性码的深度谱和深度分布,进而得到R上一类线性码的深度分布。  相似文献   

16.
17.
二乘(二取二)计算机联锁系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毅力 《计算机工程》2004,30(Z1):482-484
对新型的二乘(二取二)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循环伏安和滴涂的方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出一种均匀且具有高电活性聚苯胺(PANI)/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纳米氧化铈(nano-CeO2)复合膜。从膜的厚度、pH值、碳纳米管(CNTs)与nanoCeO2的质量比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复合膜探测H2O2浓度的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循环伏安聚合25圈的聚苯胺分散和固定CNTs,nano-CeO2,以及辣根H2O2酶的能力较好,且以CNTs与nano-CeO2的质量比为15∶1的复合膜在pH=6.4的缓冲溶液中具有较高的电活性。该复合膜修饰的电极对H2O2具有良好的响应电流,较快的响应时间(5 s),较宽的检测范围为5.0×10-6~3.95×10-4mol/L,较低的检出极限7.6×10-7mol/L(S/N=3 dB)。  相似文献   

19.
When using 2-D thresholding to segment images, the used threshold would partition the 2-D histogram into four quadrants, two of which are corresponding to the object and background, while the other two are corresponding to edges and noise. However, unsuccessful segmentation will often happen because many existing 2-D thresholding methods ignore edges and noise quadrants in calcula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in this paper a novel 2-D threshold line segmenta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second threshold point is determined adaptively by considering the information of incorrectly classified pixels. The experiments on typical imag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achieves very competitive segmentation result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existing representative method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