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流量模型是网络性能评价、网络协议设计和网络规划等的基础,然而实践证明基于泊松过程的传统流量模型并不适用于实际的网络流量.在对大量校园网络流量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周期性网络流量的网络流量模型,将网络流量分为时间相关分量和正态随机分量,并利用分布拟合检验算法加以验证,同时给出了在不同置信度下基于该流量模型的流量预测算法,从而保证对校园网络高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量模型能准确和全面地刻画流量数据的各种统计特性,因而成为网络研究的热点。讨论了传统模型预测的弊端,描述了网络流量自相似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三个重要自相似模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使用实际网络流量验证了流量的自相似性并结合多分形小波模型对网络流量进行预测,探讨了流量模型预测的新技术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静态前馈网络和Elman网络在网络流量预测中的不足,建立了一个基于改进Elman神经网络的流量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季节周期性学习方法,根据实际网络中测量得到的网络流量数据,对网络流量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相对于传统线性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及标准Elman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好的自适应性,应用于网络流量预测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网络流量建模及预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目前的网络规模极为庞大和复杂,网络流量预测对于网络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根据实际网络中测量的大量网络流量数据,建立了一个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流量模型,给出了RBF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及基于正交最小二乘的学习算法,并基于该流量模型对网络流量进行预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果,相对于传统线性模型及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良好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自适应网络流量线性预测算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军  李星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22(12):237-240
Internet网络流量的分析、模型仿真以及流量的预测,在网络管理和设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分析了CERNET网络流量行为,提出了CERNET IP Backbone的流量模型,同时将自适应滤波的新思想引入网络流量的模型仿真和预测,提出了自适应网络流量线性预测的新算法,并将其应用于CERNET的网络流量预测。  相似文献   

6.
网络流量模型是网络性能评价、网络协议设计和网络规划等的基础。在对大量校园网络流量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周期性网络流量的网络流量模型,将网络流量分为时间相关分量和正态随机分量,并利用分布拟合检验算法加以验证,同时给出了在不同置信度下基于该流量模型的流量预测算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周期性网络流量模型的流量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使用自主开发的网络监控系统,对数据链路实施长期的测试监控。通过大量流量测试数据统计分析表明,WAN/LAN实际流量可以分为时间相关分量和时间无关分量。文中介绍了一个基于周期性网络流量模型的流量预测算法,以便对给定时刻的网络流量进行在线预测,并给出了不同预测精度下预测流量取值区间和实际流量的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8.
准确的网络流量预测能够合理分配通信网络的资源,有效提高网络的通信质量。然而通信网络复杂的拓扑结构和动态性给流量预测增加了难度。传统的流量预测模型存在预测精度低、特征单一等缺陷,经过对网络流量预测算法的研究,给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时空融合的网络流量预测模型GAT-LSTM,用于学习网络流量的时空特征,并将该模型在数据集GEANT和Abilene上与传统的网络流量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明GAT-LSTM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9.
网络流量模型是网络性能评价、网络协议设计和网络规划等的基础。在对大量校园网络流量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周期性网络流量的网络流量模型,将网络流量分为时间相关分量和正态随机分量,并利用分布拟合检验算法加以验证,同时给出了在不同置信度下基于该流量模型的流量预测算法。  相似文献   

10.
吕军  李星 《计算机工程》2006,32(7):10-13
Internet网络流量的分析、模型仿真以及流量的预测,在网络管理和设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该文在此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和尝试,主要有两方面的贡献:(1)在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模型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CERNET IP backbone的流量模型;(2)将自适应滤波的新思想引入网络流量的模型仿真和预测,提出了自适应网络流量线性预测的新算法。  相似文献   

11.
党小超  郝占军 《计算机应用》2010,30(10):2648-2652
针对网络系统非线性、多变量、时变性等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Elman神经网络模型。在该模型的训练过程中引入了季节周期性学习方法,并对某高校主干网络出口流量进行实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相对于传统线性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及标准Elman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好的自适应性。最后,通过自适应边界值方法进行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流量行为,说明该模型应用于网络流量预测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网络流量识别方法。根据实际网络中的流量数据,建立了一个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流量识别模型。先介绍了RBF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及学习算法,针对RBF神经网络在隐节点过多的情况下算法过于复杂的缺点,采用了优化的算法计算隐含层节点。仿真实验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率、低复杂度、高识别效果和良好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网络流量预测精度,利用相空间重构和神经网络参数间的相互联系,提出一种参数联合优化的网络流量非线性预测模型。将相空间重构和预测模型参数作为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粒子,网络流量预测精度作为粒子适应度函数,通过粒子之间相互协作获得全局最优参数,根据最优参数建立最优网络流量非线性预测模型,通过网络流量实例对模型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参数优化方法,参数联合优化方法大幅度提高了网络流量的预测精度,为非线性预测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传统网络流量预测模型存在泛化能力弱和预测准确度低等缺点。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循环神经网络的网络流量预测模型。首先,用距离比较和优化组合策略改进粒子滤波算法(PF)的重采样过程;然后搭建PF-LSTM网络的网络流量预测模型,将改进的PF算法用于模型训练,提高其训练速率,克服传统LSTM网络中收敛于局部最优的缺点;最后将提出的模型用于网络流量预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LSTM模型,提出的PF-LSTM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收敛效率,能够更好地描述网络流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邵忻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5):1901-1903
研究网络流量预测精度问题,网络流量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变化具有周期性、非线性和随机性等特点,将ARIMA模型和SVM模型相结合建立一种网络流量预测模型。采用ARIMA预测网络流量周期性和线性变化趋势;然后采用SVM对网络流量非线性和随机性趋势进行拟合;最后将两者结果再次输入SVM进行融合,得到网络流量最终预测结果。采用具体网络流量数据对模型性能进行测试,仿真结果表明,ARIMA-SVM提高了网络流量预测精度,降低了预测误差,能更全面刻画网络流量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网络流量数据中含有大量噪声,对网络流量预测精度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小波消噪和神经网络相融合的网络流量混沌预测模型。采用小波技术对网络流量数据进行消噪处理,采用关联维数确定BP神经网络输入变量个数,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网络流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与消噪前比,小波消噪和神经网络模型更能准确刻画网络流量的变化趋势,有效提高了网络流量的预测精度,为非线性预测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网络流量预测是网络管理的基础,网络流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具有周期性、时变性和非线性,传统单一线性模型ARIMA或非线性模型SVM均难以准确描述网络流量复杂变化规律,为此,提出一种网络流量组合预测模型(ARIMA-LSSVM)。采用ARIMA对网络流量进行预测,捕捉其周期性变化趋势,采用LSSVM对网络流量非线性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同时采用遗传算法对LSSVM参数进行优化,采用LSSVM两种预测结果进行融合,得到网络流量的最终预测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网络流量预测模型,ARIMA-LSSVM提高网络流量预测精度,更能全面刻画网络流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道路交通事故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道路交通事故因受多种随机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非线性的特点,传统的线性分析方法无法完全揭示其内涵。在分析道路交通事故与人、车、路等因素关系的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具有描述非线性特性的能力,将影响交通事故的多种因素综合起来建立了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选取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和机动车辆密度作为交通事故预测模型的输入神经元,采用道路交通综合死亡率作为道路交通事故的输出评价指标,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能很好地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预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