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对抗攻击通过在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样本上添加经设计的扰动,使模型高置信度地输出错误结果。对抗攻击研究主要针对单一模型应用场景,对多模型的攻击主要通过跨模型迁移攻击来实现,而关于跨模型通用攻击方法的研究很少。通过分析多模型攻击扰动的几何关系,明确了不同模型间对抗方向的正交性和对抗方向与决策边界间的正交性,并据此设计了跨模型通用攻击算法和相应的优化策略。在CIFAR10、SVHN数据集和六种常见神经网络模型上,对所提算法进行了多角度的跨模型对抗攻击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给定实验场景下的算法攻击成功率为1.0,二范数模长不大于0.9,相较于跨模型迁移攻击,所提算法在六种模型上的平均攻击成功率最多提高57%,并且具有更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发展迅速,机器学习模型大量应用在现实的场景中,人工智能模型的安全鲁棒性分析与评估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最近的研究发现,对于没有经过防御设计的模型,攻击者通过给样本添加微小的人眼不可察觉的扰动,可以轻易的使模型产生误判,从而导致严重的安全性问题,这就是人工智能模型的对抗样本。对抗样本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安全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各种新的攻击方法,防御方法和模型鲁棒性研究层出不穷,然而至今尚未有一个完备统一的模型鲁棒性的度量评价标准,所以本文总结了现阶段在人工智能对抗环境下的模型鲁棒性研究,论述了当前主流的模型鲁棒性的研究方法,从一个比较全面的视角探讨了对抗环境下的模型鲁棒性这一研究方向的进展,并且提出了一些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深度神经网络在很多领域表现出色,但是研究表明其很容易受到对抗样本的攻击。目前针对神经网络进行攻击的算法众多,但绝大多数攻击算法的攻击速度较慢,因此快速生成对抗样本逐渐成为对抗样本领域的研究重点。AdvGAN是一种使用网络攻击网络的算法,生成对抗样本的速度极快,但是当进行有目标攻击时,其要为每个目标训练一个网络,使攻击的效率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目标攻击网络MTA,在进行攻击时MTA仅需要训练一次就可以完成多目标攻击并快速生成对抗样本。实验结果表明,MTA在CIFAR10和MNIST数据集上有目标攻击的成功率高于AdvGAN。文中还做了对抗样本的迁移实验和防御背景下的攻击实验,结果表明,MTA生成的对抗样本的迁移性比其他多目标攻击算法更强,而且在防御背景下攻击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在深度学习中图像分类任务研究里发现,对抗攻击现象给深度学习模型的安全应用带来了严峻挑战,引发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首先,围绕深度学习中用于生成对抗扰动的对抗攻击技术,对图像分类任务中重要的白盒对抗攻击算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分析了各个攻击算法的优缺点;然后,分别从移动终端、人脸识别和自动驾驶三个现实中的应用场景出发,介绍了白盒对抗攻击技术的应用现状;此外,选择了一些典型的白盒对抗攻击算法针对不同的目标模型进行了对比实验并分析了实验结果;最后,对白盒对抗攻击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其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丰富的信息来源促进了机器学习技术的蓬勃发展,然而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集在数据采集、模型训练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隐私泄露风险,为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数据管理提出了重大挑战.传统数据管理中的隐私保护方法无法满足机器学习中多个环节、多种场景下的隐私保护要求.分析并展望了机器学习技术中隐私攻击与防御的研究进展和趋势.首先介绍了机器学习中隐私泄露的场景和隐私攻击的敌手模型,并根据攻击者策略分类梳理了机器学习中隐私攻击的最新研究;介绍了当前机器学习隐私保护的主流基础技术,进一步分析了各技术在保护机器学习训练集隐私时面临的关键问题,重点分类总结了5种防御策略以及具体防御机制;最后展望了机器学习技术中隐私防御机制的未来方向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深度学习是当前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兴起的核心。随着深度学习在自动驾驶、门禁安检、人脸支付等严苛的安全领域中广泛应用,深度学习模型的安全问题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深度模型的攻击根据攻击阶段可分为中毒攻击和对抗攻击,其区别在于前者的攻击发生在训练阶段,后者的攻击发生在测试阶段。本文首次综述了深度学习中的中毒攻击方法,回顾深度学习中的中毒攻击,分析了此类攻击存在的可能性,并研究了现有的针对这些攻击的防御措施。最后,对未来中毒攻击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机器学习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领域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在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网络安全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然而,一些机器学习算法和训练数据本身还面临着诸多安全威胁,进而影响到基于机器学习的面部检测、恶意程序检测、自动驾驶汽车等实际应用系统的安全性。由目前已知的针对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聚类、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DNN)等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安全威胁为出发点,介绍了在机器学习的训练阶段和测试/推理阶段中出现的基于对抗样本的投毒、逃逸、模仿、逆向等攻击和隐私泄露等问题,归纳了针对机器学习的敌手模型及其安全评估机制,总结了训练过程和测试过程中的若干防御技术和隐私保护技术,最后展望了下一步机器学习安全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抗样本的攻击方法是机器学习算法普遍面临的安全挑战之一。以机器学习的安全性问题为出发点,介绍了当前机器学习面临的隐私攻击、完整性攻击等安全问题,归纳了目前常见对抗样本生成方法的发展过程及各自的特点,总结了目前已有的针对对抗样本攻击的防御技术,最后对提高机器学习算法鲁棒性的方法作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尽管深度学习在图像分类和目标检测等任务中取得了较好性能,但是对抗攻击的存在对深度学习模型的安全应用构成了潜在威胁,进而影响了模型的安全性。在简述对抗样本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分析对抗攻击的主要攻击方式及目标,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对抗样本生成方法。描述对抗样本的检测与防御方法,并阐述对抗样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通过对对抗样本攻击与防御方法的分析与总结,展望对抗攻击与防御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深度学习为主要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但深度学习模型的部署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研究针对深度学习模型的攻防分析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对深刻理解模型内在脆弱性、全面保障智能系统安全性、广泛部署人工智能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拟从对抗的角度出发,探讨针对深度学习模型的攻击与防御技术进展和未来挑战.首先介绍了深度学习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安全威胁.然后从对抗性攻击生成机理分析、对抗性攻击生成、对抗攻击的防御策略设计、对抗性攻击与防御框架构建4个方面对现有工作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还讨论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针对深度学习模型攻防的基本框架.最后讨论了针对深度学习模型的对抗性攻击与防御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面临的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12.
深度学习模型在图像分类领域的能力已经超越了人类,但不幸的是,研究发现深度学习模型在对抗样本面前非常脆弱,这给它在安全敏感的系统中的应用带来了巨大挑战。图像分类领域对抗样本的研究工作被梳理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地研究该领域建立基本的知识体系,介绍了对抗样本的形式化定义和相关术语,介绍了对抗样本的攻击和防御方法,特别是新兴的可验证鲁棒性的防御,并且讨论了对抗样本存在可能的原因。为了强调在现实世界中对抗攻击的可能性,回顾了相关的工作。在梳理和总结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对抗样本的总体发展趋势和存在的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与机器的交互变得至关重要.语音是人与智能通讯设备之间通信的重要手段,在近几年飞速发展,说话人识别、情感识别、语音识别得到广泛地普及与应用.特别的,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技术使机器理解语音内容、识别说话人方面达到近似人的水平,无论是效率还是准确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例如手机语...  相似文献   

14.
语音是人机交互的重要载体,语音中既包含语义信息,还包含性别、年龄、情感等附属信息.深度学习的发展使得各类语音处理任务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智能语音处理的产品已应用于移动终端、车载设备以及智能家居等场景.语音信息被准确地识别是人与设备实现可信交互的重要基础,语音传递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对抗样本攻击是最近几年...  相似文献   

15.
机器学习作为实现人工智能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机器学习应用的普及发展,其安全与隐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结合机器学习的一般过程,对敌手模型进行了描述。然后总结了机器学习常见的安全威胁,如投毒攻击、对抗攻击、询问攻击等,以及应对的防御方法,如正则化、对抗训练、防御精馏等。接着对机器学习常见的隐私威胁,如训练数据窃取、逆向攻击、成员推理攻击等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相应的隐私保护技术,如同态加密、差分隐私。最后给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深度神经网络被成功应用于多种领域,但研究表明深度神经网络容易遭到对抗样本的恶意攻击.作为深度神经网络之一的卷积神经网络(CNN)目前也被成功应用于网络流量的分类问题,因此同样会遭遇对抗样本的攻击.为提高CNN网络流量分类器防御对抗样本的攻击,本文首先提出批次对抗训练方法,利用训练过程反向传播误差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