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人脸检测数据集中的信息均为高维特征向量且人脸识别易受表情变化影响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测地距离的KPCA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非线性方法提取主成分。先采用KPCA方法把人脸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进而在高维空间中提取人脸的主成分,其中核函数为多项式核函数;然后引入测地距离替换原来的欧氏距离进行相似度量,其能更准确地测量出两像素点间的实际距离,使得人脸识别率受表情变化影响小。该方法不但可以实现降维,而且还能达到有效提取特征的目的。在ORL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率明显优于PCA、KPCA等方法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类别距离和Bhattacharyya距离的雷达信号特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瞬时自相关法、小波变换法和时频原子法提取的脉内特征比较分析入手,提出了一种新的最优特征评价准则。以类内距离、类间距离和Bhattacharyya距离为基础,从特征的空间分布和错误识别率的上界等方面对不同算法提取出的脉内特征进行分析,实现了最优特征的选择。实验的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最优特征评价准则是有效的,为雷达辐射源信号的特征评价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特征选择是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所选特征子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分类学习算法的效率 及准确率。现有特征选择算法均在整个类标签集的视角下进行特征评价,并未分别考察每一类别与特征间的关系。 提出了一种基于KL散度和类分离策略的特征选择算法,它采用类分离策略分别对类标签中每一类别与特征间的关 系予以考察,并采用一种基于KI散度的有效距离度量类别与特征间的相关性以及特征之间的冗余性。实验结果表 明,所提算法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在所选特征质量上,所提算法显著优于经典的CFS, FCI3F以及RclicfF特征选择 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噪声图像分割的抗噪性和准确性,提出一种结合类内距离和类间距离的改进可能聚类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图像分割。方法 该算法避免了传统可能性聚类分割算法中仅仅考虑以样本点到聚类中心的距离作为算法的测度,将类内距离与类间距离相结合作为算法的新测度,即考虑了类内紧密程度又考虑了类间离散程度,以便对不同的聚类结构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更好的抗噪能力,并且将直方图融入可能模糊聚类分割算法中提出快速可能模糊聚类分割算法,使其对各种较复杂图像的分割具有即时性。结果 通过人工合成图像和实际遥感图像分割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改进可能聚类算法是有效的,其分割轮廓清晰,分类准确且噪声较小,其误分率相比其他算法至少降低了2个百分点,同时能获得更满意的分割效果。结论 针对模糊C-均值聚类分割算法和可能性聚类分割算法对于背景和目标颜色相近的图像分类不准确的缺陷,将类内距离与类间距离相结合作为算法的测度有效的解决了图像分割归类问题,并且结合直方图提出快速可能模糊聚类分割算法使其对于大篇幅复杂图像也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最小距离鉴别投影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人脸识别问题,提出了最小距离鉴别投影算法,其与经典的线性鉴别分析不同,它是一种流形学习降维算法。该算法首先定义样本的类内相似度与类间相似度:前者能够度量样本与类内中心的距离关系,后者不仅能够反映样本与类间中心的距离关系而且能够反映样本类间距与类内距的大小关系;然后将高维数据映射到低维特征空间,使得样本到类内中心距离最小同时到类间中心距离最大。最后,在ORL、FERET及AR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识别性能要优于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6.
何振学  张贵仓  谯钧  杨林英 《计算机工程》2013,39(3):174-177,181
核主成分分析(KPCA)没有充分利用人脸的对称性特征,在人脸识别中缺少训练样本,致使其识别率较低。为此,提出一种对称KPCA算法。利用人脸的镜像对称性,通过对训练样本进行镜像变换,得到奇对称样本和偶对称样本,分别提取各奇/偶对称样本的特征分量,使用最近邻距离分类器完成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扩大样本容量,当多项式阶数为2时,该算法的识别率高于KPCA算法,识别时间短于KPCA算法。  相似文献   

7.
PCA类内平均脸法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人脸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一个非常活跃的课题,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统计主元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是人脸特征提取和识别的常用方法之一。结合传统PCA算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用类内平均脸对类内样本进行规范化的方法。该方法有效地增加了类间样本的识别距离、有效地缩小了类内样本的识别距离,从而提高了人脸正确识别率。基于ORL人脸数据库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识别率达到98%,在人脸识别的实际应用中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人脸识别中在分类器判别时没有充分利用类间差异的问题,提出一种补集零空间(CNS)算法,并进一步提出结合CNS算法与最近空间距离的人脸识别算法——补集零空间与最近空间距离算法(CNSD)。首先,在训练样本中,对每一种类别的人脸样本,构建其子空间并计算其补集的零空间;其次,计算测试样本与所有子空间和补集零空间的距离,找到最小的子空间距离与最大的补集零空间距离对应的类别,将其判别为测试样本的类别。算法在ORL与AR人脸数据集上进行了测试,当训练样本数较小时,CNS算法与CNSD算法识别率远高于最近邻分类器(NN)算法、最近空间距离(NS)算法、最近最远空间距离(NFS)算法;训练样本数较大时,CNS算法与CNSD算法识别率也略高于NN算法、NS算法、NFS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充分利用图像的类间差异,提高人脸识别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聚类算法中只注重数据间的距离关系,而忽视数据全局性分布结构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EK-medoids聚类和邻域距离的特征选择方法。首先,用稀疏重构的方法计算数据样本之间的有效距离,构建基于有效距离的相似性矩阵;然后,将相似性矩阵应用到K-medoids聚类算法中,获取新的聚类中心,进而提出EK-medoids聚类算法,可有效对原始数据集进行聚类;最后,根据划分结果所构成簇的邻域距离给出确定数据集中的属性重要度定义,应用启发式搜索方法设计一种EK-medoids聚类和邻域距离的特征选择算法,降低了聚类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聚类结果的精度,而且也可选择出分类精度较高的特征子集。  相似文献   

10.
图像空间中的鉴别型局部线性嵌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利用图像的空间关系和类信息来提高局部线性嵌入的性能,提出一种针对图像识别的鉴别型局部线性嵌入算法,并应用于人脸识别。首先,利用自适应图像欧氏距离构建近邻矩阵,计算得到的权重矩阵,再由权重矩阵重构特征,然后重构出数据内在的低维空间,最后利用线性判别分析引入类信息解决局部线性嵌入算法对测试样本无法重构以及分类的缺陷。实验基于FRAV2D和ORL人脸数据库,分析了图像欧氏距离和自适应图像欧氏距离算法提取图像空间信息的能力,并将本文提出的算法与目前已经广泛使用的人脸识别算法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了鉴别型局部线性嵌入算法能更好地保留图像流形结构和类信息,显著提高人脸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子空间特征融合的两级掌纹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一PCA或PCA只能提取掌纹的线性或非线性特征,单一分类器的掌纹识别率低缺陷,提出一种子空间特征融合的两级掌纹识别方法(PCA-KPCA-SVM)。首先采用子空间特征提取方法PCA、KPCA分别提取掌纹图像线性和非线性特征,然后基于融合特征总类间距离最大准则,计算出最佳的融合系数,得到PCA、KPCA的融合掌纹特征,最后将融合特征输入到欧式距离分类器进行掌纹识别,如果拒绝识别,则输入支持向量机进行二次识别。采用Polyu掌纹图像库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对比算法,PCA-KPCA-SVM提高了掌纹识别率,有效降低了掌纹的误识率和拒识率。  相似文献   

12.
将非参数子空间分析方法(NSA)和模块化2DPCA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模块化2DPCA+NSA方法。NSA方法需将图像矩阵转化为向量后进行特征提取,导致数据维数很大,没有考虑到图像的局部特征,对图像矩阵进行分块,采用2DPCA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替代原始图像的低维新模式,施行NSA。该法能有效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而由于考虑到类内、类间的差异,可弥补PCA 的缺陷。在ORL人脸库和XM2VTS人脸库上对LDA方法、NSA方法以及该方法分别进行了评价和测试,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在识别效果上优于LDA方法和NSA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类内加权平均值的模块PCA算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成茂 《计算机工程》2009,35(22):194-196
针对主成分分析(PCA)算法在人脸识别中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类内加权平均值的模块PCA算法。该算法对每一类训练样本中每个训练样本的每个子块求类内加权平均值,用类内加权平均值对训练样本类内的相应子块进行规范化处理。由所有规范化后的子块构成总体散布矩阵,得到最优投影矩阵,由训练集全体子块的中间值对训练样本子块和测试样本子块进行规范化后投影到最优投影矩阵,得到识别特征,并用最近距离分类器分类。ORL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识别性能优于普通模块PCA算法。  相似文献   

14.
郭恺  付永生  冷严  侯剑 《计算机工程》2006,32(22):203-205
利用小指数多项式核主分量分析(KPCA)提取人脸样本的非线性特征,提高对光照、姿态及面部表情变化的鲁棒性,构造训练样本的类内散布矩阵零空间,在此零空间内找到令类间离散度最大的投影方向,往此方向投影得到人脸样本的最优分类特征矢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率和对光照、姿态及面部表情变化的鲁棒性比Fisher脸方法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曾接贤  田金权  符祥 《计算机工程》2011,37(17):19-22,28
针对核最大散度差(KMSD)方法在人脸识别中存在边缘类和次优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PCA)与模糊最大散度差(FMSD)的人脸识别方法(KFMSD)。利用KPCA方法提取人脸的非线性结构特征,选取投影后类间散度大于类内散度的特征向量作为最优投影轴,采用FMSD方法,根据隶属度函数将样本的原始分布信息完全融入人脸的特征提取中,采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在ORL和YALE人脸库上的实验证明了KFMSD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贝宗钧  朱煜 《计算机仿真》2009,26(10):248-251
在人脸识别问题中,如何提取具有鲁棒性的人脸特征和降低特征维数是两个关键。根据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直接利用二维图像来构建方差矩阵的优点,引入了类内均值的思想,首先计算每类训练样本的类内平均脸,并用它对各类样本进行规范化处理,有效扩大了类间样本的差别,缩小了类内样本的差别,进行协方差矩阵的计算并提取最优投影特征向量进行人脸图像的特征提取,通过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顺序执行两次提取和投影的操作,极大压缩了特征的维数,克服了传统二维主成分算法的不足。在人脸库ORL和Yale的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方法对光照与表情变化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实现较高的识别率,因此在实际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核主元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核主元分析(KPCA,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具有能较好地提取非线性特征的优势;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具有较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且泛化能力强。结合核主元分析与支持向量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核主元分析与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核主元分析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然后依据支持向量机与最近邻准则对所提取的核主元特征进行分类识别。基于ORL(Olivetti Research Laboratory)人脸数据库的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边界费舍尔分析在特征提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中心线邻域鉴别嵌入(CLNDE)算法,并应用于人脸识别中.CLNDE首先利用样本到类中心线的距离分别构造类内相似矩阵与类间相似矩阵;然后利用构造的相似矩阵计算样本的类间局部散度与类内局部散度;最后在最大化样本的类间局部散度的同时最小化类内局部散度,寻求最优投影矩阵.在人脸数据库上实验验证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