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Jena的WordNet检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Jena从模型的角度对WordNet进行检索研究,从而达到对语义知识库的复用和对语义知识库的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输入法的智能性,对供输入法使用的搭配知识库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汉字语法语义智能输入法及其改进的功能,在对语料库中搭配知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输入法中搭配知识的使用,对现有的统计语言模型进行了改进,并给出了词语搭配知识库,语法搭配知识库和语义搭配知识库的关键结构,利用改进后的统计语言模型和语法语义搭配知识,对各搭配知识库进行了算法实现,最后给出了各个搭配知识库的部分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为检索服务的语义知识库存在的内容不全面和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维基百科的软件工程领域概念语义知识库的构建方法;首先,以SWEBOK V3概念为标准,从维基百科提取概念的解释文本,并抽取其关键词表示概念的语义;其次,通过概念在维基百科中的层次关系、概念与其它概念解释文本关键词之间的链接关系、不同概念解释文本关键词之间的链接关系构建概念语义知识库;接着, LDA主题模型分别和TF-IDF算法、TextRank算法相结合的两种方法抽取关键词;最后,对构建好的概念语义知识库用随机游走算法计算概念间的语义相似度;将实验结果与人工标注结果对比发现,本方法构建的语义知识库语义相似度准确率能够达到84%以上;充分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在语义Web环境下,知识库往往是单一、分散的,阻碍了语义Web的发展。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最小概念集的多知识库整合方法。定义知识库系统的最小概念集,给出生成最小概念集的方法,对基于风险最小化的本体映射模型中的映射策略进行改进,并设计基于最小概念集的多知识库整合算法,通过应用实例验证算法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汉英翻译自动评分的准确性和适应度水平,提出基于答案知识库的汉英翻译自动评分方法,建立汉英翻译的知识库模型.通过语义本体特征分析方法与属性特征提取的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汉英翻译自动评分的知识特征提取,通过二元语义多尺度分析和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汉英翻译自动评分和答案的知识库模型构造,结合英汉翻译的上下文语义集实现汉英翻译自动评分和答案知识库构造.实际应用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汉英翻译自动评分设计的评分准确性较高,知识库分布的饱含度水平较好,提高了汉英翻译自动评分能力.  相似文献   

6.
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词汇语义研究应该以词汇的计量研究为基础。该文在评述汉语词汇计量研究的主要成果以后,提出一个汉语常用词知识库的建设任务,并给出常用词表的构造性定义、词表常用性的定量评价方法以及“部件词”的概念,最后介绍现代汉语常用词知识库的总体设计和已经做的工作。期望常用词知识库的建设能为汉语词汇语义学研究、为中文信息处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CCD语义知识库的构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CD(the Chinese Concept Dictionary)是一个WordNet框架下的汉英双语语义知识库(the Chinese—English WordNet).在制定语义规范后,作者提出了构造CCD的演化模型(the model of evolution).新的构造模型强调双语语义知识库构造中的继承(inheritance)和转换(transformation)思想,希望从WordNet现有的英语单语语义信息出发,通过词典编纂者的联机翻译(online translations)和可视化操作(visualized operations).逐步实现由WordNet到CCD的计算性转换,自然地得到一个双语语义知识库,从而大幅度提高构造此类语义知识库的效率和质量.针对该构造模型,作者设计并实现了可视化的辅助词典构造软件VACOL.该软件在北大计算语言所CCD项目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语境的语义排歧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针对英汉机器翻译系统(ECMT)中的语义排歧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单词与语境之间的关系以消除单词语义歧义的模型。该模型利用反映单词之间语义共现关系的知识库词典,对有歧义的单词作出排歧。为提高知识库的覆盖率,本模型在对大量语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单词语义分类之间的相关程度矩阵,同时采用动态链表来表示和维护语境,给出了寻找歧义单词的最可能的语义的排歧算法。开放测试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使语义排歧的正确率提高约10%。  相似文献   

9.
针对基于关键字匹配的传统检索方法存在的不足,在检索过程中引入语义,提出一个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的模型。该模型将信息检索方法与语义查询技术相结合,通过基于本体的知识库实现对检索信息的语义查询。同时研究了语义检索的关键技术—本体的构建以及语义推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以配价作为基本描写法、真实语料为事实依据的维吾尔语框架语义知识库(简称框架网FrameNet)的构建,该知识库在构建维吾尔语词汇及其所属框架的语义词典等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提出了研究维吾尔语中句法功能和概念结构(也就是语义结构) 之间的关系, 以及建立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维吾尔语网上词汇知识库的意义。在维吾尔语的研究中引入了框架语义知识库(框架网)。框架语义知识库作为一种网上词汇语料库, 包括对每个词位( lexeme)的各个涵义的句法、语义信息的详尽描述。本文为维吾尔语框架语义知识库中各个框架元素的句法、语义特征的说明等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对基于配价的维吾尔语框架语义知识库构建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介绍了常用的身份鉴别技术的基本概念及一些相关的机制、实现方法等知识,同时针对网络安全中的现有常用的口令认证存在的缺陷提出了看法,并以智能卡为例进行了改正和更安全的口令方案,并认证了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软件人”的概念、其安全性问题以及几种安全认证技术,并且提出了基于公钥密码体制的“软件人”系统的安全认证方案。文中详细介绍了安全认证方案中的关键算法——RSA算法的一种实现,并分析了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以认证测试方法为基础提出一种检测模型,通过对消息类型的检测和核对能够明确消息的初始产生主体,进而对主体的身份进行认证。将检测模型同认证测试方法相结合,能够克服原有认证测试方法缺乏判断消息初始产生者的缺点,从而在安全协议的分析中能够检测出协议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通过对Neuman-Stubblebine协议的安全性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到原认证测试方法无法发现的类型攻击。  相似文献   

14.
Lee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便携式通信系统的代理认证协议。该协议在在线认证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离线认证过程来优化本地服务器的性能。研究表明该离线认证协议存在安全隐患。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协议,解决了不法分子恶意伪造离线消息的问题,提高了协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数字孪生小浪底作为水利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的首批试点工程,其知识库的建设是数字孪生小浪底的核心组成部分,技术难度大,业务场景应用面临着较大挑战。本文针对数字孪生小浪底知识库的建设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与实践,采用了知识引擎、知识库和知识应用三部分组成的知识库架构体系,实现了基于水利知识的检索、问答、推荐和推理决策等多样化服务,并在数字孪生“四预”业务应用中进行实践和验证,为小浪底枢纽的工程安全和防汛调度等核心业务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数字孪生小浪底知识库建设为类似水利工程具有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RFID技术广泛应用的同时,其安全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确保安全性能的前提下,节省系统成本、提高效率成为未来研究重点。在分析各种协议缺陷之后,借鉴滚动码技术的同步数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数的轻量级高效RFID身份认证协议。协议运用同步数以及双向认证机制保障系统安全性。对各种威胁进行分析,确保了协议的安全性。通过比较其他协议的效率与成本,可以看出该协议具有轻量级与高效性。最后运用BAN逻辑对协议进行了形式化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本协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TETRA的鉴权机制包括基站对移动台的鉴权、移动台对基站的鉴权以及双向鉴权等,描述了鉴权密钥的管理方式,通过分析其鉴权机制存在的威胁论述了对其采取的攻击方式,由于鉴权在安全机制中所处的关键地位,对鉴权机制的研究为进一步实施对TETRA系统的攻击奠定了基础,是进行其他形式对抗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端到端认证协议只认证平台身份,缺乏对平台可信性的验证,存在安全性的问题。通过改进的ELGamal签名方案,利用可信计算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完整性度量的端到端可信匿名认证协议ETAAP(End-to-end Trusted Anonymous Authentication Protocol)。协议的首轮交互中实现了可信平台真实性验证,在此基础上通过IMC/IMV交互完成对平台完整性验证和平台安全属性的可信性评估,并采用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对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证明协议是安全的。最后通过实验表明该协议具有较好的性能,可实现基于完整性的端到端可信匿名认证。  相似文献   

19.
针对WEB 云存储系统现有"静态口令+实时数据”的身份认证模式存在安全性能较低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指纹 识别技术的身份认证系统。该设计方案采用指纹识别的认证模式对云存储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提高了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可 靠性,解决了云存储用户账号非法访问、篡改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的混合加密算法,并将其作 为身份认证协议,有效提高了认证的效率,实现了海量数据的高效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云存储身份认证系统中得到 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In digital home networks, it is expected that independent smart devices communicate an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without the knowledge of the fundament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a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 paradigm. In such context, securing the access rights to some objects such as data, apparatus, and contents, is still a challeng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risk-based authentic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behavioral biometrics as solution approach to tackle this challenge. Risk-based authentication is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component in the security architecture deployed by many organizations to mitigate online identity fraud. Risk-based authentication uses contextual and historical information extracted from online communications to build a risk profile for the user that can be used accordingly to make authent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decisions. Existing risk-based authentication systems rely on basic web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source IP address or the velocity of transactions performed by a specific account, or originating from a certain IP address. Such information can easily be spoofed, and as such, put in question the robustness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roposed system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online risk-based authentication system that provides more robust user identity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mouse dynamics and keystroke dynamics biometrics in a multimodal framework. We propose a Bayesian network model for analyzing free keystrokes and free mouse movements involved in web sessions.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our proposed model with 24 participants yields an Equal Error Rate of 8.21 %. This is very encouraging considering that we are dealing with free text and free mouse movements, and the fact that many web sessions tend to be very sh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