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实现Android平台下恶意软件的高效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Dalvik指令的Android恶意代码特征形式化描述和分析方法,能够在无需反编译应用程序的基础上,快速检测样本的恶意特征.该方法首先依照DEX文件格式对Android应用程序切分得到以方法为单位的指令块,通过对块中Dalvik指令进行形式化描述以实现程序特征的简化和提取,之后综合使用改进的软件相似度度量算法和闵可夫斯基距离算法计算提取特征与已知恶意特征的相似度,并根据相似度比对结果来判定当前待测软件是否含有恶意代码.最后建立原型系统模型来验证上述方法,以大量随机样本进行特征匹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描述特征准确、检测速度较快,适用于Android恶意代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Android平台资源受限及恶意软件检测能力不足这一问题,以现有Android安装方式、触发方式和恶意负载方面的行为特征为识别基础,构建了基于ROM定制的Android软件行为动态监控框架,采用信息增益、卡方检验和Fisher Score的特征选择方法,评估了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k-邻近(KNN)和朴素贝叶斯(NB)分类器四类算法在Android恶意软件分类检测方面的有效性。通过对20916个恶意样本及17086个正常样本的行为日志的整体分类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SVM算法在恶意软件判定上准确率可以达到93%以上,误报率低于2%,整体效果最优。可应用于在线云端分析环境和检测平台,满足海量样本处理需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飞速增长的Android恶意代码给移动安全研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海量的恶意样本进行准确的家族分类对移动恶意代码的识别与演变过程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目的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局部结构优化分析的恶意软件家族识别与分类方法。从应用程序的反编译文件中提取函数调用图,采用基于节点相似度的迭代匹配算法来构建恶意家族特征,通过对待检测应用程序函数调用图与恶意家族特征的匹配来进行应用程序的恶意性检测与家族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三项已有研究和Androguard工具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 通常仅有检测结果缺乏对其检测结果的可解释性. 基于此, 从可解释性的角度分析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 综合利用多层感知机和注意力机制提出一种可解释性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multilayer perceptron attention-method, MLP_At). 通过提取Android恶意软件的应用权限和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特征来进行数据预处理生成特征信息, 采用多层感知机对特征学习. 最后, 利用BP算法对学习到的数据进行分类识别. 在多层感知机中引入注意力机制, 以捕获敏感特征, 根据敏感特征生成描述来解释应用的核心恶意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检测恶意软件, 与SVM、RF、XGBoost相比准确率分别提高了3.65%、3.70%和2.93%, 并能准确地揭示软件的恶意行为. 此外, 该方法还可以解释样本被错误分类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针对Android恶意软件持续大幅增加的现状以及恶意软件检测能力不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用户操作序列的静态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对恶意软件进行逆向工程分析,提取出恶意软件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调用信息;然后,采用广度优先遍历算法构建恶意软件的函数调用流程图;进而,从函数流程图中提取出其中的非用户操作序列形成恶意行为库;最后,采用编辑距离算法计算待检测样本与恶意行为库中的非用户操作序列的相似度进行恶意软件识别。在对360个恶意样本和300的正常样本进行的检测中,所提方法可达到90.8%的召回率和90.3%的正确率。与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系统Androguard相比,所提方法在恶意样本检测中召回率提高了30个百分点;与FlowDroid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正常样本检测中准确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在恶意样本检测中召回率提高了4.4个百分点。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提高了恶意软件检测的召回率,有效提升恶意软件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Android Permission机制作为一种粗粒度的访问控制机制,不能有效地阻断应用程序对系统资源的滥用,使得Android恶意代码容易借此实施攻击.因此,在Android Permission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行为的Android系统资源访问控制方案,对应用程序访问系统资源的行为进行规范,防止系统资源被滥用而破坏系统安全.该方案利用TLCK(temporal logic of causal knowledge)时序逻辑描述语言,为与系统安全相关的关键系统资源访问定义安全的行为模式,并对应用程序执行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动态监视,通过比对应用程序的动态行为模式和资源访问要求的安全行为模式,实施访问控制.与基于恶意行为特征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案相比,安全的资源访问行为模式更容易定义,并且能够应对未知攻击.最后,针对占Android恶意代码比例最高的短信(short message service,SMS)攻击,对系统中的SMS资源进行细粒度、基于行为的访问控制实现,并通过验证实验证明,该方案具有良好的效能和性能表现.  相似文献   

7.
由于智能手机使用率持续上升促使移动恶意软件在规模和复杂性方面发展更加迅速。作为免费和开源的系统,目前Android已经超越其他移动平台成为最流行的操作系统,使得针对Android平台的恶意软件数量也显著增加。针对Android平台应用软件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协作决策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对Android 应用程序进行分析、提取特征属性以及根据机器学习模型和分类算法判断其是否为恶意软件。通过实验表明,使用该方法对Android应用软件数据集进行分类后,相比其他分类器或算法分类的结果,其各项评估指标均大幅提高。因此,提出的基于多特征协作决策的方式来对Android恶意软件进行检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对未知应用的恶意性进行检测,避免恶意应用对用户所造成的损害等。  相似文献   

8.
李自清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7,25(10):198-201, 205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Android 平台的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不断增多的恶意软件对终端用户造成了许多困扰,严重威胁着用户的隐私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对恶意软件的分析与研究也成为安全领域的热点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函数调用图的 Android 程序特征提取及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对 Android 程序进行反汇编得到函数调用图,在图谱理论基础上,结合函数调用图变换后提取出的图结构和提取算法,获取出具有一定抗干扰能力的程序行为特征;由于 Android 函数调用图能够较好地体现 Android 程序的功能模块、结构特征和语义;在此基础上,实现检测原型系统,通过对多个恶意 Android 程序分析和检测,完成了对该系统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提取的特征能够有效对抗各类 Android 程序中的混淆变形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基于此特征的检测对恶意代码具有较好地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前Android应用程序的安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提出一种检测Android应用程序中恶意行为的静态分析方法, 该方法采用静态数据流分析技术, 并实现了常量分析算法, 通过跟踪应用程序对常量值的使用来检测恶意订购、资费消耗等多种类型的恶意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出Android应用程序的恶意行为, 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软件》2017,(2):33-36
针对目前Android手机恶意软件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框架。该框架通过提取Android应用程序的特征属性,结合Fisher Score、信息增益和卡方检验三种特征选择方法,对属性特征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恶意检测模块中的改进决策树算法对软件进行分类。通过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检测框架检测恶意软件具有较低的误报率和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一款基于行为的移动智能终端恶意软件自动化分析与检测系统,通过对大量恶意样本的研究,构建了一套敏感行为库,在不依赖恶意软件静态特征库的情况下,可有效判别已知和未知的恶意软件。该系统将静态分析技术与动态分析技术相结合,在静态分析技术中,增加了敏感API代码快速定位功能;动态分析技术的使用有效提升了可疑样本的敏感行为捕获的覆盖面和准确性。最后,基于SVM算法对样本的恶意性进行自动化判定。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分析可疑样本行为,检出率高、误报率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Android操作系统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移动操作系统,基于Android平台的恶意软件也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而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手段进行Android恶意行为的检测,通过分析Android恶意行为的特点,采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Android恶意行为的检测,通过静态分析的方法进行Android文件静态特征的提取,将Android恶意应用的静态分析与贝叶斯网络相结合,最后通过使用提出的方法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提出的Android恶意行为检测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融合多特征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基于机器学习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特征构建维度单一,难以全方位表征Android恶意软件行为特点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融合软件行为特征、Android Manifest.xml文件结构特征和Android恶意软件分析经验特征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该方法提取Android应用的Dalvik操作码N-gram语义信息、系统敏感API、系统Intent、系统Category、敏感权限和相关经验特征,多方位表征Android恶意软件的行为并构建特征向量,采用基于XGBoost的集成学习算法构建分类模型,实现对恶意软件的准确分类。在公开数据集DREBIN和AMD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达到高于97%的检测准确率,有效提升了Android恶意软件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针对Android平台的恶意代码呈现急剧增长。而现有的Android恶意代码分析方法多聚焦于基于特征对恶意代码的检测,缺少统一的系统化的分析方法,且少有对恶意代码分类的研究。基于这种现状,提出了恶意软件基因的概念,以包含功能信息的片段对恶意代码进行分析;基于Android平台软件的特点,通过代码段和资源段分别提取了软件基因,其中代码段基因基于use-def链(使用-定义链)进行形式化。此外,分别提出了基于恶意软件基因的检测框架和分类框架,通过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对恶意软件基因进行学习,有较高的检测率和分类正确率,其中检测召回率达到了98.37%,验证了恶意软件基因在分析同源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Android系统是当今网络用户最对的应用系统之一,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Android系统的恶意行为软件也逐渐增多,给当前的应用用户的财产以及私人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严重的迟缓了当前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相关于应用客户端的推广;为此,根据Android系统的特有机构设计出一种基于Binder信息流的自动检测恶意行为系统,以此来解决对于当前网络安全对于Android系统用户带来的负面影响;根据目前网络中的应用通信信息,检测可能存在的泄露用户信息的应用软件为目标,建立信息矢量图以此来分析当前网络中的恶意行为;通过对软件进行检测,研究可实用性和检测效果,结果显示其识别率可以达到100%,并且软件运行只占有内存的7%,结果可以达到当前的Android用户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针对Android恶意代码的混淆、隐藏、加密情况以及现有方法的检测能力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恶意应用行为特征值序列的动态检测方法。首先利用远程注入技术将动态检测的模块注入到Android系统的Zygote进程中,执行内联挂钩来监测应用中的重要函数。然后,通过函数监听得到Android应用的重要行为;进而,按照行为的特征将其量化为特征值,再按照时间顺序将行为特征值排为序列,得到行为特征值序列。通过利用支持向量机来训练5 560个恶意样本,得到恶意应用家族的行为特征值序列;最后利用此序列与被检测应用的序列进行相似度比较,判断应用是否为恶意应用。在恶意应用动态检测方面的正确率可达到95.1%,以及只增加被检测的应用21.9 KB内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正常检测经过代码混淆、代码加密、代码隐藏的恶意应用,提高了恶意应用检测的正确率,所占内存空间减少,有效提升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安卓恶意应用程序的检测目前存在着检测速度慢、检测率低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安卓恶意应用程序检测方法。从Android恶意应用的恶意行为特点出发,运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互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出权限和组件、函数API调用序列、系统命令、网络请求等多维度特征,对维度较大的特征种类使用信息增益方法进行特征的筛选,取出最有用特征。本文还利用半敏感哈希算法的降维和保持相似度的特性,提出基于Simhash算法的特征融合方法,将原有的大维度的特征降维到相对较小的维度,并解决了特征的不平衡问题。融合后的特征使用GBDT算法和随机森林算法分类,检测恶意样本。实验对比分析得出本文使用的多种特征融合的方法在可以大大降低分类的训练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8.
李凡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1,38(2):549-552,558
目前针对恶意Android应用的静态检测方法大多基于对病毒哈希值的分析与匹配,无法迅速检测出新型恶意Android应用及其变种,为了降低现有静态检测的漏报率,提高对新型恶意应用的检测速度,提出一种通过深度网络融合模型实现的恶意Android应用检测方法。首先提取反编译得到的Android应用核心代码中的静态特征,随后进行代码向量化处理,最后使用深度学习网络进行分类判别。该方法实现了对恶意应用高准确度的识别,经过与现存方法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恶意代码检测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安卓恶意应用检测方法所提取的特征冗余且抽象,无法在高级语义上反映恶意应用的行为模式。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可解释性检测方法,通过社交网络检测算法聚类可疑系统调用组合,将其映射为单通道图像,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分类,并利用卷积层梯度权重类激活映射可视化方法发现最可疑的系统调用组合,从而挖掘理解恶意应用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高效检测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发现恶意应用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