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针对雾天图像高亮和雾浓区域中容易出现场景透射率值求取不准确,导致复原后的图像细节丢失、出现光晕现象、对比度和色彩难以满足人眼的视觉特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引导滤波优化的色彩恢复多尺度视网膜算法(GF-MSRCR)和暗通道先验的图像去雾算法。方法 首先利用加权四叉树方法从最小通道图中快速搜索全局大气光值,再从图像增强角度应用GF-MSRCR算法初步估计场景透射率值,依据暗通道先验原理对最小通道图进行二次估测,根据两次求取结果按一定比例进行像素级图像融合,得到场景透射率估计值;利用变差函数修正估计值,经中值滤波进一步优化得到场景透射率的精确值,最后通过大气散射模型恢复雾天图像,调整对比度和恢复颜色后,得到了轮廓完整且细节清晰的无雾图像。结果 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经本文算法去雾处理后的图像信息熵、对比度、平均梯度、结构相似性分别平均提升了7.87%、21.95%、47.73%和15.58%,同时运行时间缩短了53.22%,对近景、含小部分天空区域、含大片天空区域和含白色物体场景的多种类型雾天图像显示出较好的复原效果。结论 融合GF-MSRCR和暗通道先验的图像去雾算法能快速有效保留图像的细节信息、消除光晕,满足了人眼的视觉特性,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以及普适性。  相似文献   

2.
双边滤波与暗通道结合的图像保边去雾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图像去雾领域越来重视去雾过程中对图像边缘细节的恢复和保护,针对现有主流的基于模型的有雾图像复原算法,基本都是对介质透射率进行直接求解,即先预估透射率,再细化抠图,运算量很大的问题,提出利用双边滤波方式进行介质透射率的间接求解,用以简化去雾算法时间复杂度。方法 利用双边滤波方式对介质透射率的求解,是先估算出较精确的大气散射函数及大气光值,然后间接求出透射率,其避免了采用软件抠图的方式对介质透射率进行细化的过程,提高了算法的时效性。结果 选取两组户外有雾图像进行实验,并从得出的透射率图、复原效果及运算时间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算法能得到较为清晰的透射率分布图,并且改善了预估透射率图中的块状现象;本文算法对透射率细化的同时,还起到了平滑图像边缘的效果;耗时方面,本文算法对大小为608×456像素的图像恢复耗时为1.803 s。结论 本文算法对有雾图像进行全局清晰化处理的同时,重点恢复有雾图像的局部细节,复原结果能更好地保持图像边缘的效果,更适合运用到基于图像检测类的系统中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图像去雾是计算机视觉的重要研究方向,既获得高质量的去雾图像,又保证较低的时间复杂度一直是图像去雾面临的挑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雾天图像降质模型的优化去雾方法。方法 根据雾天图像降质模型,暗原色作为先验知识,对模型的两个物理量大气光值和透射率进行优化。传统优化算法中通常都是固定其一,优化另一个物理量,与传统方法不同,考虑到大气光和透射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优化策略,将这两个物理量作为互相影响的整体,利用迭代算法进行优化。为保持去雾图像颜色真实、自然,基于对无雾图像的统计特性,多阈值融合的约束条件作为迭代停止的条件,控制优化去雾程度,复原高质量去雾图像。结果 本文方法与其他去雾方法相比,在视觉效果上,图像结构更加清晰,细节更加丰富,色彩更加真实。在客观数据方面,本文方法获得图像的彩色直方图与有雾图像的彩色直方图在形状上更相似,同时在Cones、Herzeliya、House、Dolls对比图像中,本文方法结果图像的信息熵值都比较高,分别为13.801 270、15.490 912、15.395 014、16.276 838,且时间复杂度较He方法(使用软抠图算法优化透射率)降低了3~5倍。结论 本文去雾方法利用迭代算法对大气光和透射率进行多元优化,同时采用多阈值融合约束条件控制优化去雾程度。本文方法在色彩保真度、细节恢复等方面都优于经典算法,同时获得了较好的客观评价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达到主客观都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针对已有图像去雾方法中存在的天空灰暗以及透射率分布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导致的对比度增强不足等问题,以暗通道先验图像去雾方法为基础,提出结合天空检测与纹理滤波的图像去雾算法。方法 首先,设计了一个基于天空检测的大气光自适应估计策略,以天空区域亮度值较低的像素为依据估计大气光值,能够避免天空色彩失真,获得更明亮且干净的天空恢复结果;其次,对输入图像进行纹理平滑预处理以保持同一平面物体内的像素颜色一致性,并提出一个基于块偏移与导向滤波的透射率精确化计算策略,使透射率估值更符合深度信息的变化趋势,以提升无雾图像的对比度与色彩饱和度;最后,对复原结果进行联合双边滤波后处理,以降低噪声的影响。结果 本文算法得到的大气光估值更为合理,对于不符合暗通道先验的天空区域,能够取得更为自然的天空复原结果;本文算法得到的透射率的变化趋势与实际场景深度之间具有更高的一致性,对于符合暗通道先验的非天空区域,能够取得高对比度与高色彩饱和度的恢复结果。结论 本文算法在大气光与透射率的估值的准确性以及无雾图像的对比度与清晰度增强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具有较高的鲁棒性,适用于视频监控、交通监管和目标识别等户外获取图像的诸多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暗原色先验去雾算法出现的边缘残雾、天空色彩失真以及速度较慢问题,提出一种快速有效的图像去雾算法。方法 舍弃传统分块的思想,采用逐像素处理的方法估计透射率,并对估计值过低的透射率进行适当的增强。大气光采用效率更高的四叉树算法来求解。结果 有效地解决了边缘残雾和天空色彩失真问题,相比其他算法,去雾后的视觉效果有所提升。透射率和大气光的求解速度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去雾速度是暗原色先验去雾算法的近4倍。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保证良好去雾效果的前提下能大幅提升去雾的效率,节省去雾所花费的时间。对于大部分有雾图像,本文算法都能够达到较好的去雾效果,但在处理具有较大景深的图像时,远景部分的去雾效果欠佳。鉴于速度上的优势,本文算法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去雾场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图像去雾是降低雾、霾、沙等低能见度成像环境对图像的退化影响,提高图像信息获取质量的过程。为了消除先验盲区,同时进一步提高去雾图像边缘细节的清晰度,提出一种混合先验与加权引导滤波的图像去雾算法。方法 首先改进大气光值估计方法,提高大气光值估计的准确性。然后利用混合先验理论求取双约束区域的大气透射率,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先验盲区,提高了去雾算法的鲁棒性。最后利用加权引导滤波算法优化透射率图,提高了图像边缘细节的清晰度。结果 本文以通用去雾测试图像和小型无人机拍摄的雾天图像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对比分析4种组合步骤算法的复原效果,验证本文各步骤改进方法的合理性与整体算法的优越性。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先验理论改善了暗原色先验在明亮区域的失真现象和颜色衰减先验对浓雾处理上的不足,取得了较好的视觉效果;加权引导滤波改善了图像边缘模糊的现象,使复原后的图像边缘细节更加清晰;相较传统算法,本文算法视觉效果更好,去雾图像边缘细节更加明显,综合评价指标均值提升幅度较大。结论 针对有雾图像复原,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说明了本文各步骤的改进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所提的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的多数图像去雾方法不适用于浓雾场景,存在去雾后图像亮度偏暗及光晕伪影等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图像形态学和梯度域导向滤波的去雾算法。通过暗通道先验算法得到初始透射率,并根据图像形态学闭、开运算细化和平滑初始透射率。运用梯度域导向滤波优化透射率图,以平滑透射率图的边缘和消除矩形块状效应。为更好地估计出大气光值,对雾图的最小强度图进行形态学灰度腐蚀,并经过导向滤波处理,以此结果作为暗通道图,选取其最亮的前0.1%像素点对应到原图中,最高的像素值作为大气光值,得到大气光值后利用大气散射模型求出去雾后的图像。将除雾后的RGB图像转换到HSI颜色空间,利用多曝光融合框架对I通道进行无雾图像整体亮度提高,最终转到RGB颜色空间。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恢复更多的细节信息,保证图像具有合适亮度,且颜色自然,无光晕伪影,优于暗通道先验和颜色衰减先验等去雾算法。  相似文献   

8.
传统超像素偏振图像去雾方法无法获取图像偏振,导致细节纹理处易产生突变零点,引发图像边界处发生光晕效应,去雾效果不理想.提出基于暗通道先验的超像素图像偏振去雾方法.构建大气散射模型,计算传播过程中散落光.根据散落光将超像素图像分解为RGB三个通道,结合暗通道先验原理计算透射率,选择像素平均强度值作为大气光估计值,得到景深图像.利用景深信息求解偏振值,得到恢复图像场景的辐射强度,实现超像素图像偏振去雾.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在图像复原质量与效率方面均有较大改善,能够有效恢复雾天超像素图像细节信息,获得满意的视觉效果,说明所提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基于大气散射物理模型的图像去雾算法,在去雾过程中大都无法避免的会产生光晕效应和细节丢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消除光晕效应和保持细节信息的图像快速去雾算法。首先运用四叉树子矩阵划分的分层遍历方法得到更精确的大气光值,再通过分析大气散耗函数,利用融合梯度信息的改进引导滤波得到精确估计的大气散耗函数,并自适应的获取最小值图像与大气光平均值的阈值,求解出透射图,最后反演复原出无雾图像,并对复原后的图像进行亮度调整。对多组有雾图像进行了实验,本算法能有效地抑制去雾过程中产生的光晕效应,较多地保留了图像的细节信息,且运行时间大约减少了一倍。融合梯度信息的改进引导滤波不但可以较好地保留透射图的细节信息,有效地消除光晕效应,而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时间复杂性。本算法适用于交通等室外场景的去雾。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已有单幅图像去雾方法中存在的天空灰暗和对比度增强不足等问题,提出基于大气光自适应校正与透射率鲁棒性优化的高可见度图像去雾算法.该算法采用白平衡和伽马校正对输入图像进行预处理,以提升亮度、增强对比度并避免出现严重的偏色现象.为了防止大气光值估计过高,提出一种基于天空检测的大气光自适应校正方法,以获得更明亮的天空区域复原效果.最后通过检测光晕像素和透射率上下文一致性推断来识别透射率不可靠的像素,并在可靠透射率保持项、不可靠透射率插值项以及相似像素透射率关联项的约束下设计了透射率鲁棒性优化模型,以对不可靠透射率进行校正.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获得的透射率更符合场景中的深度变化趋势,使得去雾结果具有较高的清晰度、对比度与色彩饱和度,且天空区域也显得更为自然.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暗通道先验算法在处理图像的天空区域时容易出现颜色过饱和、亮度整体偏暗和光晕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亮度模型和梯度域滤波的图像去雾算法.首先,选择整幅图像中亮度最大的前0.1% 像素的平均值作为大气光值;然后,利用自适应最小值滤波的改进暗通道模型和亮度模型分别对前景区域和天空区域求解透射率,在将其加权融合得到粗透射率的基础上,使用梯度域导向滤波对透射率进行细化;最后,通过大气散射模型和伽马校正复原出无雾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在包含天空区域的雾图上本文算法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天空区域的光晕效应和图像失真问题,复原出来的图像清晰自然,保留了较多的细节信息,在主观和客观2个评价方面均优于其他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暗原色及入射光假设的单幅图像去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状况,针对雾能使图像中的景物对比度降低、表面颜色退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入射光假设的单幅图像去雾方法。方法 首先利用全局暗原色进行初步去雾,从而使图像透射率处于[0,1]范围内;然后利用雾天光照均匀的特点以及Retinex的照度估计原理进行透射图的估计;最后利用透射图以及初步去雾图像得到复原图像。结果 与He算法、Fattal算法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获得的复原图像细节清晰,颜色自然。与引导滤波优化后的He去雾算法相比,本文算法速度提高了93%。结论 大量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显著恢复雾天降质图像,对于薄雾和浓雾同样有效,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且算法原理简单。此外,本文算法也同样适用于灰度图。  相似文献   

13.
在雾天环境下,户外视频的可视性将受到极大损害,需要通过视频实时去雾来恢复视频的可视性。视频实时去雾对于单帧图像处理的速度有很高的要求,现有的图像去雾算法或是速度上达不到要求,或是速度虽快但去雾效果不理想。另外,视频还会面临拍摄场景中雾气浓度不断变化的问题,现有图像去雾算法中需要手动设置参数且参数固定,无法在雾气浓度变化的条件下始终达到理想的去雾效果。提出了一种实时的视频自适应去雾算法,该算法对视频中单帧图像进行去雾时,会基于暗原色值来区分图像区域,并对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程度的去雾,在满足实时性的同时得到了很好的去雾效果。此外,该算法还基于暗通道先验设计了评价去雾结果的方法,并使用迭代的方式根据雾气浓度自动调整去雾参数,从而在视频中雾气浓度变化的情况下,始终能达到理想的去雾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暗通道先验算法中存在的光晕效应以及天空区域偏色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转换域与自适应伽马校正的图像去雾算法。首先通过将大气散射模型转换至对数域,结合暗通道先验理论提出对数域正相关关系;再利用高斯函数拟合正相关,从而得到粗级透射率;然后将有雾图像转换至HSV色彩空间,提取亮度分量构造自适应伽马校正因子,对粗级透射率进行修正,并使用交叉双边滤波操作实现透射率的进一步优化;最后结合大气散射模型与改进的局部大气光,实现无雾图像的有效复原。仿真实验表明,与几种经典算法相比,该算法复原结果去雾彻底且细节丰富,具有较好的色彩保真度,更接近真实场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遥感卫星幅宽较大,成像区域内的薄云和雾很难区分,云雾降低了遥感影像的解译精度和对目标地物判别的准确性。传统的云雾去除方法是通过调整图像的对比度和饱和度来提高重建图像的质量,对不均匀分布云雾的适应性不强。为此,本文以"高分二号"(GF-2)遥感数据为例,提出一种结合高斯曲率滤波的雾度图(haze thickness map,HTM)求解算法。方法 采用遥感影像的红波段进行HTM求解,首先通过不重叠的滑动窗口对整幅图像取暗像素,得到HTM估计值,利用高斯曲率滤波对其进行平滑,减少噪声干扰,保持地物边缘特征,并通过插值运算恢复到原图尺寸;然后利用改进的2维最大熵自动确定分割阈值,提取HTM中白色区域并抑制,对边缘处的像素值进行校正;最后通过HTM结果恢复出清晰影像。结果 由目视判读结合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将改进的暗原色先验法、传统的HTM算法与本文改进的方法在不同地区含云雾的遥感影像上进行对比实验。本文改进方法所得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灰度均值降低约34.96%,平均梯度提升约18.48%,信噪比提升约34.77%,对比度提升约39.41%,对于不均匀遮挡的云雾去除具有较好效果。结论 改进的方法能够去除云雾干扰,有效改善影像数据的视觉效果,同时能够保留大量的细节信息,较传统方法更优。  相似文献   

16.
Using dark channel prior—a kind of statistics of the haze-free outdoor images—to remove haze from a single image input is simple and effective. However, due to the use of soft matting algorithm, the method suffers from massive consumption of both memory and time, which largely limits its scalability for large image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hierarchical approach to accelerate dark channel based image dehazing. The core of our approach is a novel, efficient scheme for solving the soft matting problem involved in image dehazing, using adaptively subdivided quadtrees built in image space. Acceleration is achieved by transforming the problem of solving a N-variable linear system required in soft matting, to a problem of solving a much smaller m-variable linear system, where N is the number of pixels and m is the number of the corners in the quadtree. Our approach significantly reduces both space and time cost while still maintains visual fidelity, and largely extends the practicability of dark channel based image dehazing to handle large images.  相似文献   

17.
Image contrast enhancement for outdoor vision is important for smart car auxiliary transport systems. The video frames captured in poor weather conditions are often characterized by poor visibility. Most image dehazing algorithms consider to use a hard threshold assumptions or user input to estimate atmospheric light. However, the brightest pixels sometimes are objects such as car lights or streetlights, especially for smart car auxiliary transport systems. Simply using a hard threshold may cause a wrong estimati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single optimized image dehazing method that estimates atmospheric light efficiently and removes haze through the estimation of a semi-globally adaptive filter. The enhanced images are characterized with little noise and good exposure in dark regions. The textures and edges of the processed images are also enhanced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