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网格计算机是计算机体系结构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网格使能部件是构成网格计算机系统的重要元素.网格使能部件具有网格实体、功能服务、智能互连3大特征,计算机部件网格使能中的关键问题包括设备描述、互连互通、资源共享与复用、安全等诸多方面.gDevice协议是一个用来解决计算机外设部件网格使能问题的协议.在网格计算机控制台.系统Grid Console中,该协议已经得到了部分验证.  相似文献   

2.
节点的控制技术一直是高性能计算机的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一些网格计算机体系结构提出了部件散耦合思想。文章以鼠标、键盘、显卡等人机接口设备为实例,分析了基于散耦合思想的网格部件的网络独立、智能共享、无缝连接等特点以及实现网格部件的方案,并具体介绍网格部件的软件实现过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基于散耦合思想的高性能计算机网格终端系统。最后文章对其作了一些优化和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3.
数据网格中面向服务的事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数据网格的背景以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并根据应用的需求,提出了数据网格中面向服务的事务管理观点.定义了服务事务在数据网格体系结构中的位置、功能和实现方案,阐述了原子事务和业务事务两类事务的实现协议,最后以一个原子事务的例子说明了一个服务事务的执行过程.  相似文献   

4.
首先介绍了网格技术的概念、体系结构及其发展过程,然后提出了遥感处理软件PCI的网格化技术,同时着重讨论了PCI功能网格化的逻辑结构及其实现过程,并进一步提出PCI功能网格化的网格部署方法.通过一个典型的TM分类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PCI功能的网格化是可行的,同时指出网格化改造在时间成本上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5.
网格用户身份认证方案的新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斌  吴怡  卢家凰  赵泽茂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0):1789-1790,1830
阐述了网格的现状和网格的基本概念,在公钥的网格安全基础协定(GSI)和一站式认证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网格用户身份认证协议.该协议简单易行且计算量小,能获得较高的效率.从理论上分析该协议是安全的.协议中对身份证书设置了时间有效期,使其更能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一种网格资源空间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33  
资源的表示、描述、组织、部署、发现、访问、使用、维护和最终撤销是网格计算的重要研究问题,直接影响到网格协议、网格语言与网格软件的设计和实现,将网格看成一台虚拟计算机,从计算机体系结构角度,用地址空间的方法研究了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个网格资源空间3层模型,并应用到织女星网格的GSML软件包与网格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中,这种采用有效资源、虚拟资源、物理资源的3层方法有助于提高网格软件的好用性、透明性、自治性、模块性,这个EVP模型并不局限于科学计算网格,对数据网格、信息网格、商业网格以及对等计算中的资源空间问题研究,也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网格智能化测控是测控技术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传感器作为网格测控系统的一个独立节点,具有网格和某种智能功能是必要的;网格化技术可以实现网络传感器节点的自主管理,分布式计算、测试,以及对测试数据的智能化处理,但如何实现网络传感器的网格化是一大技术难题;文章在ARM9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硬件环境下,基于嵌入式Web服务技术,采用智能Agent技术和嵌入式Web服务开发工具gSoap实现了网络传感器的智能化和网格功能,并给出了系统性能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8.
网格计算(Grid)偏重通用协议,考虑共享的基础设施以及互操作问题;对等计算(P2P)则关注垂直集成解决方案.而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OGSA)为网格与P2P的集成提供了一个框架,使网格与P2P能更好地聚合在一起,从而更有利于网格的扩展性、自治性和动态性.对此,全面介绍了网络资源管理的Grid与P2P集成方案的常见模型,分析了这些模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试验床的系统结构。对系统结构的每一层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实现方案,特别是在系统结构中提出了一种引入分布交互式仿真HLA的实现方法,从而使网格系统能有效地利用HLA的互操作性;给出了一个基于上述系统结构的概念性的地震减灾仿真网格。  相似文献   

10.
网格及网格化规划是配电网规划的一种新的理念及方法,但从实际应用上看,目前业界对“网格”及“网格化”规划的理解尚未形成真正的共识,对网格的定义、划分原则及基于网格的规划体系也均未给出明确的阐述。据此,我们在吸收国内外主流观点的基础上,通过规划实践,形成了包括电力需求侧、电力供给侧及运行管理三个视角的配电网格化模型;按照配电网格化规划的新理念,采用“先分区”,“后全域”,“再分区”的基本步骤,以先“自下而上”分析,再“自上而下”规划的工作模式,提出科学合理的、可用于实际操作的配电网格化布局规划新方法,呈现实用化规划成果;同时,在对网格特征进行规范化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同类型网格标准化”,“不同类型网格差异化”的原则,实现“标准化”及“差异化”规划目标的融合。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基于网格的配电网统筹规划体系,此规划体系对现行的配电网规划实务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A的网格使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格计算的理想是实现基于Internet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是Internel.继WWW后的又一个发展浪潮.高性能计算机(超级服务器)是网格中主要的共享资源提供者,而网格也必将成为高性能计算机的主要应用环境.因此网格成为推动高性能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性能计算机研制中必须考虑网格的需求,并提供必要的支持.曙光4000A是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最新研制的面向网格的高性能计算机,该系统的研制得到国家“八六三”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支持,并作为中国国家网格的主节点部署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详细论述了曙光4000A系统中主要的网格使能特征,这些特征从体系结构、系统硬件和软件方面对网格提供了支持,是从高性能计算机研制角度对网格使能技术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2.
Dawning4000A is an AMD Opteron-based Linux Cluster with 11.2Tflops peak performance and 8.06Tflops Linpack performance. It was developed for the Shanghai Supercomputer Center (SSC) as one of the computing power stations of the China National Grid (CNGrid) project. The Massively Cluster Computer (MCC) architecture is proposed to put added-value on the industry standard system. Several grid-enabling components are developed to support the running environment of the CNGrid. It is an achievement for a high performance computer with the low-cost approach.  相似文献   

13.
织女星网格的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91,自引:14,他引:91  
网格技术是高性能计算机研究的热点,网格的体系结构是构建网格系统的基础,在分析比较现有网格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织女星网格的体系结构设计,并对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织女星网格体系结构的基本思路是实现一台虚拟的、单一的网格超级计算机,其核心是Vege设计思想,织女星网格体系结构的关键组成包括网格硬件、网格互联系统以及网格操作系统,同时提出了资源路由器、网格计算协议、网格浏览器等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高性能的外设接口,PCI总线非常适于各类高速外设板卡的开发.为完成实验室中指控计算机与各分系统之间的高速串行通信,设计并实现了基于PCI总线的高速串行通信模拟系统.它主要由高速串行通信板和相应的驱动软件组成,利用通信板上固化的汇编程序初始化设备和实现HDLC协议的通信控制,借助设备驱动开发软件WinDriver,在VC的编程环境下编写了通信模拟系统的驱动控制程序,给出了基于PCI总线的高速串行通信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5.
刘洁  罗隆福  张晓虎 《计算机工程》2012,38(12):258-260
针对当前农村电网安全性差、控制与通信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的现状,设计一种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与精简 TCP/IP协议(ZLIP)的农网配电台区远程监控系统。给出传感器节点、ZigBee路由节点、协调器节点、通信前置机及后台监控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法。运行效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提升农村电网的自动化水平,保证农村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快速组态化的人机界面开发已经成为当前触摸屏上位机界面展示的趋势,采用标准的工业级通讯协议可以实现多个领域标准化设备接入,本论文以此为应用背景,结合电子产品的设计需求,实现了以WEINVIEW触摸屏为人机交互平台的上位机界面开发和RS232C电气接口下的标准MODBUS RTU通信协议的数据传输的软件系统构架.采用配套组态软件EB8000开发人机交互界面,该软件具有界面友好、快速上手、操作便捷等特点,组态建模资源丰富,大大减少了开发人员界面设计工程量,并且采用MODBUS RTU协议,其帧格式简单、紧凑、使用容易,易与下位机设备对接,满足开发设计人员和用户对产品的需求.本文最后通过实现一种包括上位机界面、通信模块和下位机控制输出的某仪器产品整机软件系统加以辅证.  相似文献   

17.
电力抄表系统常通过网络采集和传输电网中的谐波等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电力系统的网络设计方案。在STM32F207和DM9161A为核心的硬件平台上,完成了LwIP协议栈的移植,实现了远程终端和上位机通信。使电力系统更具实时性与交互性,并保证了通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格技术的分布仿真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江云  向化  王行仁 《计算机仿真》2007,24(1):10-13,62
建模与仿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以信息共享和协作为主要特征的网格技术为仿真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分析了网格技术和分布仿真技术的特点以及两者在思想理念上的一致性,重点研究如何借鉴网格技术思想,构建航空领域复杂分布仿真系统体系结构.体系结构主要由仿真开发环境、仿真运行环境和仿真资源库组成,这三部分可有机地集成起来,为武器装备系统的论证、设计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实现环境.通过研究,目的是提出开发此类系统时所应遵循的公共框架,并探讨了与之相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Effective data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a large-scale distributed environment such as distributed DBMS, Peer-to-Peer System (P2P), data grid, and World Wide Web (WWW). This 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a replication protocol, which efficiently decrease the communication cost and increase the data availability. The Tree Quorum protocol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replication protocols allowing low read cost in the best case but it has some drawbacks such as that the number of replicas grows rapidly as the level increases and root replica is a bottleneck. The Grid protocol requires fixed operation cost regardless of failure conditi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replication protocol called Dynamic Hybrid protocol, which efficiently improves the existing protocols. The proposed protocol effectively combines the grid and tree structure so that the overall topology can be flexibly adjusted using three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tree height, number of descendants and grid depth. For high read availability, the height of tree and number of descendants are decreased and depth of grid is increased. For high write availability, the height of tree and the depth of grid are decreased, while the number of descendant is increased. We present an analytical model of read/write availability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nodes accessed for each operation. We also employ computer simulation to estimate the throughput and communication overhead. The proposed protocol always allows much smaller communication and operation cost than earlier protoc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