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网络应用软件监控系统中管理站点与管理代理间的通信方式进行了探讨,包括ASNMS协议栈定义、通讯协议设计、报文传输的顺序性和完整性、报文分组和重组算法设计及差错控制等.设计了一种高效通信机制,实现了管理站点与管理代理间监控信息实时、准确的交换,达到了管理站点对受控站点上运行的应用程序类中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实时监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给出实现IXP1200片内StrongARM与微引擎之间通信功能的MCOM通信模块的设计方案,方案提出在StrongARM与微引擎之间建立共享的发送报文通信队列和接收报文通信队列,实现它们之间的通信。方案中队列采用了环形队列的方式;MCOM通信任务发送给业务进程的报文采用消息封装的方式;业务进程把报文发送给微引擎采用共享内存的方式。该方案可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以及较高的数据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3.
航天装备仿真资源管理系统的资源管理不仅需要通过代理管理相应的模块,更重要的是利用代理之间的交互实现资源的高效传输和管理.实现代理之间交互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代理通信机制.由于航天装备仿真资源分布性、多样性和可重用性的特点,代理间采用了基于消息的通信机制,并依据KQML语言的规范定义了消息通信的信息流和控制流.基于消息的代理通信机制不受简单命令和响应结构的限制,克服了黑板系统的缺陷,充分体现基于代理的方式构建系统的特点,很好地解决了信息资源和操作对象的分布性以及复杂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和互操作的实现方式进行了讨论,介绍了EMIF框架模型,对实现EMIF数据共享的关键组件——通信agent的需求模型、功能模型和实现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讨论,对该agent关键功能——报文处理及传输、代理接口等进行了详尽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针对广域保护系统对信息交换类型和交换方式的不同要求,讨论了基于IEC61850的广域保护系统通信服务模型,主要解决通信一致性和不同装置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并从上层确保数据通信延时和可靠性满足广域保护系统的要求.介绍了通用变电站事件GSE的报文结构和通信机制,提出用GSE中的GSSE传输状态量信号、用采样测量值传输类模型传输模拟量的观点和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不同安全等级网络之间数据单向传输的需求,提出一种单向代理传输协议,该协议运行在计算机网络体系中的网络层,是一种非IP协议,介绍该私有协议的报文结构、网络模型和封装过程.基于该私有协议,在申威国产化平台上设计一款单向数据传输设备,分析设备适用的业务场景,搭建测试实验环境,对设备的文件传输带宽、TCP报文传输时延和UDP数据传输时延等性能进行测试,验证了单向代理传输协议在单向数据传输设备中的网络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7.
据工业现场不同数据具有不同实时性要求的特点,在EPA有线调度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TDMA的无线调度算法。该算法根据不同的实时性要求将一个通信宏周期分为周期报文传输阶段和非周期报文传输阶段。在周期报文传输阶段,每个设备都被分配了时间片用于传输数据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数据,在非周期报文传输阶段,网关设备按照非周期报文的不同优先级为各设备分配时间片,该算法同时保证了通信的确定性和实时性。还提出了一种该算法通信宏周期、周期报文传输阶段长度和非周期报文传输阶段长度的确定方法。通过树型网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调度算法具有较低的丢包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气象自动观测网数据传输需要,提出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气象自动观测数据编码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传输帧数据,从而实现自动观测数据的传输。采用该方案使得指挥终端能实时接收自动站发送的观测数据。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实现观测站点的快速部署和观测数据的高效获取。  相似文献   

9.
红外光语音通信是利用红外光作为载波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红外光语音通信系统包括红外光发射模块和红外光接收模块,通信方式采用模拟通信,该系统采用两对850nm波长红外光发光、接收管作为收发器件,实现了语音信号的定向传输,传输过程中要无明显失真,传输距离可达到8m。系统另外设计了中继转发结点,通信方向垂直改变90度以后,依然可以实现清晰传输。就解决了红外光直线传播的缺点,在一些特殊场合可以通过该设计避开障碍物,实现两个站点之间的自由通信,同时也可以增加传输距离。  相似文献   

1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在传输容量上具有一定的限制,并且无回执信息,属于不可靠的通信方式。为了提高长数据报文的传输可靠性,通过对传输协议的改进,提出了一套基于混合纠错技术的长报文可靠传输机制。通过前向纠错技术和自动重传请求技术的结合,能够对一定范围内的出错情况进行自纠正,并对超出自纠能力的传输出错进行反馈重传,从而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现场总线的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金会现场总线FF低速总线H1与以 太网LAN的互联模型.LAN上的管理工作站MS与FF上的主链路设备之间采用Socket进行数据的 传输,FF上的基本现场设备则是通过主链路设备中设备代理DA来实现与以太网的互联,现场 设备之间的通信则采用FF总线规范的VCR联接.通过TCP/IP协议,最终可实现与Internet连 接.  相似文献   

12.
办公系统中的工作流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协作办公系统IC-OFFICE中的工作流管理功能及其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13.
移动IP借助定期广播的代理通告完成移动检测。与移动IP原本应用的无线局域网环境不同,在移动AdHoc网络中频繁的广播会造成广播风暴。现有的集成移动IP与移动AdHoc网络的方案中提出了多种性能优化的方法,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存储信息的移动检测算法。该算法借助路由协议的Hello信令在邻居节点间传递移动管理信息,帮助移动主机实现移动检测,从而避免移动代理周期性地广播代理通告给网络造成的性能开销。仿真结果表明,基于Hello信令的移动检测算法可以改善网络中数据通讯的传输性能。实际的测试床实现检验了算法功能的完备性。  相似文献   

14.
移动Agent技术作为一种源于智能代理的分布式计算技术,与传统的分布式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大大减轻网络负载、能以异步方式自主运行、能动态配置以适应网络变化等。文章提出了一种应用移动Agent的分布式数据传输系统模型,该模型以移动Agcnt为组织单元,综合了分布式思想和基于移动Agent的思想,对目前一些分布式网络系统所存在网络通信负载过重等问题进行了改进。最后,利用网络仿真工具NS2对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测试。  相似文献   

15.
IBA的管理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InfiniBand体系结构是一个新的工业标准,它定义了一个交换式结构(fabric)来连接处理节点和I/O节点,以形成系统域网SAN(system area network)。Fabric由主机通道适配器HCA(Host Channel Adapter)、目标通道适配器TEA(Target Channel Adapter)和可以堆叠的交换机Switch组合而成。HCA负责处理节点的通讯;TCA负责I/O一侧的通信,以满足外部控制器的特定需求,外部控制器代表了处理IO事务  相似文献   

16.
三层以太网交换机SNMP代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简单网络管理模型做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嵌入式SNMPAgent软件结构。文中讨论的三层以太网交换机SNMPAgent开发流程对于开发路由器等其它网络产品SNMPAgent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Agent通信是多Agent系统(MAS:Multi-Agent System)的核心活动之一,是Agent相互协调、合作的基础。依据FIPA(Foun-dation for Intelligent Physical Agents)规范,采用消息传送与CORBA技术相结合的通信方式,实现了MAS中Agent之间的有效通信。通过具体的通信实例讨论了MAS中Agent通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详细分析了Agent、MultiAgent系统、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分布式项目管理的特点,将MultiAgent技术应用于分布式项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PMDSS)的构建,引入了界面Agent、实例化Agent、任务Agent和协调Agent。该系统利用多个Agent的通信与合作,能够更好地辅助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最后指出该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Agent的工作流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作流(Workflow)及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是目前CSCW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而Agent技术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兴课题。把Agent技术结合到工作流管理中,利用Agent智能、易于扩展的特点,可以使工作流管理系统更加灵活,适应性更强。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的工作流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一个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多通道γ射线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高速数据采集和远距离传输需求,应用点对点传输,设计了基于数据报协议(UDP)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系统增加FPGA计数单元,可扩展更多通道进行数据采集.主控以FPGA作为核心,将UDP用Verilog编程的方式在FPGA中实现,控制以太网接口芯片将数据传至上位机,上位机界面与底层传输电路的相互通信利用VC++6.0编程实现.实验结果表明:在100 Mb/s全双工模式下进行网络测试,其网络利用率稳定在93%,传输速度为93 Mb/s(即11.625 MB/s);上位机能正确地接收到底层电路所发送的数据;能够满足γ射线工业CT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在速度和距离上的传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