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体与认知是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学科在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其引入信息专业本科生教学具有很重要的科研及教学意义。文章介绍媒体与认知课程中的人工智能教学及配套实验平台、人工智能内容的实验内容及平台并提供更多关于人类认知和媒体表达的知识,配合人工智能学科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媒体与认知实验课程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在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门全新的核心必修课程。文章首先阐述该课程的特点,然后介绍基于英特尔Real Sense设备及微软Kinect设备开发的一套探索前沿型实验教学平台,分别说明基于手势识别的博弈游戏实验项目和基于姿势识别的组合拍照实验项目,指出通过这些前沿的基于交叉学科的智能感知技术和内容,学生可以掌握成为本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必需的各项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3.
提出专业感知与实践课程的定位与目标,介绍"专业感知"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分析实验平台对于学生逻辑、系统思维构建和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媒体认知实验课程是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学科在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门创新性前沿必修课程。文章阐述全面覆盖人机感知交互、媒体信息处理、虚拟现实及信号处理领域的一套基于英特尔Real Sense设备的探索前沿型实验教学课程内容及平台特点,分别介绍三维手势识别实验项目和三维虚拟交互行为分析实验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智能感知技术开发能力,掌握成为感知技术前沿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必需的各项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采用集体创新培养和个人研究探索相结合,最终达到理工与人文、技术与艺术、感知与思考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更多地关心计算系统的整体特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系统研究组对课程在系统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层次划分,操作系统属于重组内容的核心课程.为探讨操作系统课程对学生系统能力培养的作用,以在Windows平台开展“生产者-消费者”实验为例,探讨了在操作系统实验课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相似文献   

6.
美术基础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体塑造能力、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调控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掌握物体运动规律。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具有理工科的特点,所以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理工科学生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以教学任务和目标为导向,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这门课的知识以及培养相关的能力。本文探讨美术基础课程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如何进行该课程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作为实现人机交互技术的必要途径,媒体认知技术及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媒体认知实验课程是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学科在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创立的一门全新课程。文章通过阐述覆盖软件姿势操控、安卓平台人脸识别等媒体信息交互基本内容的基本项目,以及由学生自主提出与英特尔Real Sense等许多国际一流技术接轨的实际项目如音乐节奏控制交互、手势模拟电脑键盘等,旨在激发学生对相关研究领域的热情与兴趣,进一步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的特色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建平  沈琦  于学军  张丽  赵辉 《软件》2012,33(4):108-111
根据教育部对对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目标及要求,针对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需求,提出用数字皮影打造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特色的建设方案,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特色专业建设,包括:课程建设、实验环境建设、科研教学团队建设以及学生科技活动平台建设。与此同时,对建设成果进行凝练和总结,使其能够被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刘华旺  刘磊  许静  金骁 《测控技术》2020,39(10):145-149
随着人工智能成为当今最热门的学科之一,诸多高校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作为工科专业,专业的开设不只是理论课的建设,高质量的实验教学平台更是重中之重。根据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一套基于模拟疲劳驾驶的面向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平台,其中涉及到图像处理、智能监测和数据分析等一系列智能专业专业课所学知识,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硬件检测传感平台,包括图像、心率、体温、加速度等传感器,并为学生提供基于基础图像处理和生理信息检测分析的算法簇和软件界面。本门实验课程培养了学生底层智能监测设计和上层软件算法设计等能力,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积累,并增强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阐述采用校企共同开发网络综合教学实验平台的办法,以增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系统性。该平台面向专业核心课程提供实验内容,强调以技术理论知识为架构,以技术应用为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指出开放实验室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基于D-S证据理论的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算法在认知节点的感知信息存在较大冲突时会产生与实际情况相悖结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算法。改进算法采用一种新的加权平均方法平均各个证据,比算术平均法更多地降低了异常证据的影响,同时通过计算证据到平均证据的距离来计算证据权值,解决了权值计算复杂度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认知节点的感知信息存在严重冲突时,改进算法可有效提高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系统的感知性能。  相似文献   

12.
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总结,从合理设计实验项目人手,给学生提供适合实验内容操作且贯穿整个实验课程的巧妙设计的实验数据,并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个性化的考核。实践表明,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媒体与认知是电子系在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门全新的核心必修课程。文章阐述如何探索并建立一种智能感知技术及相应的教学方法,说明设计开发一套以三维重建技术为基础的智能感知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过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智能感知学科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MOOC(Massive Open Onine Course)中文翻译就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慕课。从字面意义上来看是一种在线课程,它的突出特点在于大规模和开放性。大规模是指参与课程的学生数量非常之多。开放性是指慕课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软件专业教学中应用MOOC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拓展其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信号专业为解决实验教学设备投资高、面积大、高危险导致实验无法实施的难题,对虚拟仿真技术与实验课程进行"系统性"顶层设计。本文结合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分析传统实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轨道交通信号实训平台的技术构架和运营效率虚拟仿真计算模块,构建在线实时的评价考核体系。轨道交通信号虚拟仿真实训将学生与实训内容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达成培养高水平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刘元生 《软件导刊》2010,(6):187-188
随着计算机媒体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设计类人才就业形势日渐火爆,《图形图像处理》(基于Photoshop平台)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近几年在高等职业院校逐渐盛行。由于电脑设计领域的不同,社会要求的图形图像处理方面的技术也不一样。因此,应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把《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按其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围绕特定的职业需求,自然合理地将课程内容拆分成较小的、相对完整的、独立的知识模块,来培养学生特定的知识和应用能力,建立起不同结构的图形图像处理方面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软件工程师》2018,(4):55-57
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计算,不仅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必修知识,更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核心知识。然而,虽然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计算不难掌握,但对于其转换的核心思想以及重要应用知之甚少。针对这种情况,在微信公众平台下设计与实现了"心有灵犀猜数字"游戏作为课程导入。学生只需确认若干张卡片中有没有自己所想的数字即可得到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讲授获取结果的过程,不仅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明白了编程的好处,报考全国计算机二级高级程序设计的人数明显增多,而且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既可以深化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与网页设计的编程能力,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微信二次开发以及网页前端设计等社会紧缺知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传感器类的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应用,传感器类课程属于工科专业中专业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综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由于传感器技术涉及学科门类多,实验难度比较大,而采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实验课程的开展关乎学生是否具备实践操作能力,是否能够将自身理论完善运用在实际。但由于以往计算机专业多受软硬件条件支持,一般会应用模拟实验、视频实验等方法替代实验教学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深度理解与认知真正的互联网环境下的计算机知识,难免会对互联网中的假象缺乏正确认识。因此,该文针对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必要性进行概述分析,并提出"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旅游服务平台面对数据爆炸的情况,很难提供高质量的网页服务内容,平台智能性需要更深入提高。因此,提出基于大数据的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旅游服务平台研究。设计平台通信机制,实现平台内各个模块协同工作,使用网页内容分析技术,根据互联网上采集旅游相关数据,建立旅游大数据感知模型,及时感知旅游数据,结合景区内游客状态,向游客推荐精准的服务内容,实现服务平台的技术研究。实验表明,根据大数据的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旅游服务平台的设计能够为游客提供含有更多重要内容的网页服务,平台的智能性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