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正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和音视频编解码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视频技术的发展和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原则,提出了当前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Windows CE.NET的IP视频会议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视频会议系统的实时性不能很好满足多媒体流视频会议系统,设计了一套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CE.NET的视频会议系统.系统主要由音视频编解码、会议管理、网络传输、网络质量控制4部分组成,采用H.264编码技术对视频进行编解码;采用G.723标准对音频进行编解码;采用UDP/RTP/RTCP协议传输多媒体流信息和TCP协议传输数据信息及其控制信息;同时采用基于H.332协议的IP组播技术来实现点对多点的通信.这种分布式、松散耦合的系统结构较好地解决了多媒体会议系统的规模扩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IP网络视频会议的MCU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娜 《现代计算机》2005,(10):41-44
本文在对H.323协议构成和软件实现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基于H.323协议的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多点控制,并设计实现了基于多线程、集中式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相似文献   

4.
关于NAT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NAT技术可以解决IP地址紧缺的问题,同时,也能将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隔离,为网络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概要介绍了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基本原理,着重介绍了3种NAT技术:静态NAT、动态NAT和端口方式.分析了NAT技术的工作原理,给出了NAT在路由器上的实现方法,最后以宽带小区组网中NAT技术应用进行举例.  相似文献   

5.
软件实现的IP网上多点对多点视频会议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多媒体通信技术已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在多媒体应用领域中,多媒体远程会议(特别是视频会议)是迄今为止发展最快的领域。现有的视频会议系统,大多数限于点对点的形式。即使是一些多点视频会议系统也是采用专用的硬件设备,系统复杂、造价昂贵,不适合大范围推广。文章介绍了一个可在Windows95,WinNT个人机和TCP/IP网络环境中运行的纯软件实现的基于IP网络的多点对多点视频会议系统。文中详细地叙述了它的体系结构和各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考虑。  相似文献   

6.
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黄华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23):29-31
随着通信、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天的视频会议系统更多的已采用了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本文对基于网络H.323视频会议系统的结构和其中的各部件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并详细说明了该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特别是服务质量(QoS)问题,对IP网络中的QoS的改善提出了三项措施,其中的安全实时传输协议(SRTP)和视频垃圾检测对改善QoS都有较大贡献。最后,简要分析了视频会议系统的数据协议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IP网络构建VPN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方案。首先简要介绍了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技术——基于IP的H.323协议及这种技术的不足,简要介绍VPN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分析和比较了基于IP网络的VPN实现技术,最后给出了基于IP-VPN技术的大型企业视频会议系统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8.
基于IP组播的视频会议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技术和视频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IP组播的视频传输服务应用日益广泛。在简述视频会议系统广泛用途的基础上,分析了视频会议系统的音视频服务的实现,并对其关键技术如IP组播、Directshow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IP数据业务的蓬勃发展,基于分组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标准被广泛运用于视频会议和IP电话中,VOIP是新一代网络时代发展起来的最具代表性和发展前途的应用技术之一,SIP作为VOIP中的一种信令控制协议,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但SIP协议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实际网络中会部署很多的NAT,为了更好的推广VOIP业务的发展,解决好SIP穿越NAT的问题将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文中主要在基于UDP穿透技术的基础上为SIP中NAT穿透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最终在VC环境下实现该方案并给出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0.
交互式IP多播技术及其在多点视频会议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介绍了ITU的H.323多点视频会议标准、IETF的多媒体会议标准、IP多播技术以及RTP/RTCP协议,综合两种视频会议标准的特点提出了交互式IP多播技术,给单向的IP多播增加交互功能,使用简单的方法实现多点视频会议,而不需要昂贵的MCU支持;文章给出了该技术在多点视频会议系统中应用的详细说明和简单的应用实现,使基于IP多播的多点视频会议可以利用RTCP控制包和TCP服务端口有效地解决会议主动成员的可管理性,同时保留了IETF多媒体会议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日益突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是自治问题和可扩展问题。采用互联网自治技术可以打破互联网的垄断控制权,按需拥有独立的根域名服务器;可以进而提出在自治互联网的基础上,采用本地网络地址为主、全局网络地址转换的方法解决IP地址匮乏的问题,从而实现互联网的自治可扩展。  相似文献   

12.
IP组播(Multicast)桌面视频会议系统有效地利用了IP网络资源,通过音/视频流单一拷贝的组播,大大减少了对带宽的消耗,也减轻了发送端的负担,同时使终端能够方便地加入和退出会议.采用Microsoft公司的TAPI3.0开发包,实现了一个IP组播桑面视频会议系统.本文介绍了IP组播会议模型,TAPI3.0的体系结构,特别介绍了TAPI3.0的IP组播会议结构,同时给出了核心功能的实现方法,并讨论了会议系统的实际部署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速路由器设计技术,针对使用私有IP地址连入Internet所面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介绍了一种网络地址转换的路由技术,把内部私有IP地址映射到外部地址。  相似文献   

14.
基于IP多播的多点会议中的视音频同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IP多播的多点会议中,视音频的同步至关重要,而IP技术本身的延迟特性以及UDP传输协议的不可靠性,使得同步的解决存在一定的难度,针对设计的一套基于IP多播的多点会议系统,分析了其中的视音频同步的设计思想和实现过程,可靠传输情况下两点之间通信的简化模型,针对UDP传输协议的不可靠性和实际中的多点通信的情况,提出了改进措施,并经实际验证,达到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视频会议系统中数据缓冲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视频会议系统中,服务器端多媒体数据流的存储转发有其特殊的背景和要求,因而需要一个高性能的多媒体数据流的缓冲机制,该机制的高效与否是制约视频会议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传统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业务的特殊环境,提出了一个新的数据流的缓冲机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套集中式的多点视频会议系统。  相似文献   

16.
17.
H.323标准的视频会议系统和IP电话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NAT(网络地址转换)与防火墙的穿透问题。H.323协议动态分配端口并产生和维护多个UDP数据流是这个问题的根源所在。绝大部分企业部门出于网络安全的考虑配置了专用防火墙,但H.323很难通过传统防火墙。IPv4地址空间的严重匮乏产生了网址转换(NAT),但NAT后的IP语音和视频设备仅有私有IP地址,在公众网上这些地址是不可路由的,所以NAT严重阻碍了H.323多媒体通讯的开展。文中提出了一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该方案无需对现有的防火墙系统做任何改动。  相似文献   

18.
汤彬  刘玲  周蓉生 《计算机工程》2006,32(7):231-233
介绍了内网和外网之间的IP地址转换技术(即NAT技术),探讨了利用Cisco公司PIX(私有Internet交换)防火墙实现内网和外网(Internet)隔离的技术特点,并提出了同名IP地址转换技术(即同名NAT技术)的新概念。通过在PIX防火墙的内网和外网之间实现同名NAT技术与内网路由策略,将比PIX防火墙的停火区技术(DMZ技术)具有更多的优点和更广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NAT(网络地址转换)技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 IP 地址资源短缺的问题,但却给互联网上主机之间的通信带来了障碍,使得传统远程控制技术受到限制。文章围绕 P2P 穿越 NAT 设备并实现远程控制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主流的 NAT 穿越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套远程控制方案,然后使用 JAVA 语言对该方案予以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案能够有效实现远程控制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For nearly 10 years now, the 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 (IAB) and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 have been telling us that the pool of available IP addresses will soon be exhausted, and that Internet growth will come to a grinding halt. They have heavily promoted their solution, IPv6, which the commercial world has all but ignored. It is now becoming clear that IP address exhaustion is years off, at best. The primary reason for this is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 the rogue technology that allows almost unlimited address reuse. Despite NAT's nagging technical problems that limit IP connectivity and make peer-to-peer (P2P) applications difficult to deploy, the commercial world has universally embraced the technology even as the IAB and IETF actively discourage its 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