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针对现有无线射频识别(RFID)组证明协议易受到重放、跟踪等安全威胁及组证明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秘密共享密钥树的RFID组证明协议。协议设计了基于秘密共享方案的组证明密钥结构,将组密钥多次拆分生成密钥树增加了密钥结构的复杂度,加大了攻击者试图恢复组密钥的难度,提高了安全性;阅读器与每个标签只需一次交互便可以完成标签合法性认证及组证明信息的收集,提高了组证明效率。表明该协议较联合证明协议、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ECC)的组证明协议、基于树的组证明协议等在安全和性能方面具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的RFID认证协议使用到的共享密钥都是事先设置好初始密钥值,攻击者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获取该密钥,从而可以获取标签相关的隐私信息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标签ID的密钥无线生成算法,避免了共享密钥事先设置好的问题。标签与读写器在认证之前,先通过本文算法动态生成共享密钥,解决了上述安全隐患问题。通过全面的安全性分析,本文的算法不仅可以解决共享密钥泄漏安全问题,而且还可以降低标签的成本。  相似文献   

3.
针对日益突出的RFID系统安全隐私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混沌序列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利用混沌对初始值的敏感性生成混沌序列,对密钥进行加密。该协议引入标签密钥动态更新机制,并设计了自同步解决方案,实现了对标签的二次认证。采用BAN逻辑对其安全性进行证明,并与已有的协议进行安全性分析和性能比较。其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降低了标签成本,减少了标签和后端数据库的计算量,提高了后端数据库的检索效率。不仅有效地解决了RFID系统的隐私保护及安全问题,同时也提高了RFID协议认证的执行效率,更适合低成本的RF1D系统。  相似文献   

4.
魏福山  马传贵 《计算机学报》2012,35(9):1823-1832
网关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允许用户和网关在服务器的协助下建立起一个共享的会话密钥,其中用户和服务器之间的认证通过低熵的口令来完成.已有的网关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对用户的匿名性研究不足.该文基于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提出了具有强匿名性的网关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并且在随机预言模型下基于标准的DDH假设证明了协议的安全性.新协议可以抵抗不可检测在线字典攻击并且计算效率高,安全性和计算效率都优于已有的同类协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无线射频识别(RFID)认证机制存在的安全缺陷,提出一种新型抗恶意攻击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并基于GNY逻辑给出了协议的安全性证明。该协议将公钥加密算法和对称密钥加密算法相结合,采用阅读器双重认证及预认证阶段刷新密钥的方法,通过在标签中添加保护密钥同步的恶意攻击标记Tm,解决了当前协议中存在的认证效率较低,标签密钥更新失败导致位置跟踪和非法更新标签/服务器内部密钥造成拒绝服务(DoS)等问题,可抵抗重传,标签/阅读器假冒,通信量分析和去同步化等多种恶意攻击。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安全性好,效率高,计算复杂度低等特点,适合于标签的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6.
安全认证协议是解决RFID系统安全威胁的有效手段,针对一些基于Hash链的认证协议存在的安全和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ash链和非对称密钥的改进协议。将非对称密钥应用到标签和后台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加密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后台数据库用解密后的ID值建立动态索引,提高了后台数据库检索效率。与现有协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可以抵抗常见攻击,能够有效提高后台数据库的检索效率和标签认证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基于Hash函数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基础上通过增加共享密钥、设置可动态更新的标签别名提高了认证过程中后端数据库查找标签时的查询效率,同时能够有效抵御追踪攻击,保障了标签的匿名性;在所有权转换过程中采用原所有者作为转换中介,能够保证标签信息的前向及后向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张顺  陈海进 《计算机应用》2012,32(7):2010-2014
针对现有无线射频识别(RFID)认证协议存在的安全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轻量级RFID安全认证协议,并基于GNY逻辑给出了形式化证明。协议采用阅读器双重认证及预认证阶段刷新密钥的方法,通过在标签中添加保护密钥同步的恶意攻击标记Tm,解决了当前协议中存在的可扩展性欠佳、标签密钥更新失败导致位置跟踪和非法更新标签/服务器内部密钥造成拒绝服务(DoS)等问题,可抵抗重传、标签/阅读器假冒和通信量分析等多种恶意攻击,尤其防范来自位置隐私泄露和拒绝服务的安全威胁。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协议具有低成本、安全性高、计算复杂度低等特点,适合于标签数目较多的RFID系统。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认证协议存在的安全隐私保护弱点以及成本过高问题,提出一个基于PUF(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s)的轻量级RFID安全认证协议。利用PUF与LFSR(Linear Feedback Shift Register)实现阅读器和标签之间强的安全认证。另外,协议中增加了阅读器二次验证安全机制,为了保证阅读器与标签共享密钥同步,添加了不良攻击标识M等手段,解决了已有认证协议存在的多种安全漏洞。安全性分析表明该认证协议不仅成本低,而且能够有效地抵抗物理攻击、DoS攻击、同步破坏攻击等多种攻击,满足了认证协议的正确性、安全性、隐私性。  相似文献   

10.
认证双方数据的同步是认证协议以及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协议设计过程中难以把握且经常被忽视。对近年来可证明安全的一个RFID认证协议和一个RFID认证密钥交换协议以及可证明安全的一个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认证密钥交换协议进行了仔细分析,分别发现了针对这些协议的数据同步攻击,这些攻击破坏了协议的可用性。最后分别给出了改进方案,以克服存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
安全认证协议是解决RFID系统前向信道安全及身份识别问题的重要手段,针对常见协议中存在的标签检索效率不高和隐私泄漏问题,提出了一种抗去同步化的高效RFID双向认证协议。利用基于Sponge结构的Hash函数单向性及随机性实现双向认证并保证协议新鲜性。采用非对称加密的公钥对ID值进行预加密,并对该密值进行处理可有效抵抗重放攻击,更新机制可使协议抵抗去同步化攻击。利用解密后的ID为索引值以提高后台数据库检索效率,设置标志位可有效过滤无去同步化攻击条件下的重复计算。与现有协议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较高的认证效率。  相似文献   

12.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 system is a contactless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using small, low-cost RFID tags. It enables recognition of the tag information via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by attaching an RFID tag to an animate or inanimate object. Since an RFID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 of simultaneously recognizing massive amounts of information, it is expected to replace the bar-code system.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with an RFID system is that an adversary can access the tag information, which gives rise to privacy and forgery problems. This paper presents a hash-based mutual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as a solution. The proposed protocol is designed to send a random number generated by a tag to a back-end server without disclosure. Moreover it substitutes a random number with a secret value, which is employed in a response message. The properties of the proposed protocol enable constant creation of distinct response messages without interferences from intended or meaningless requests generated by an adversary, while the secret value is not directly transmitted. Our proposed protocol make is difficult for an attacker to launch successful brute-force attacks against our approach.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涉密资产管理系统中存在的效率低下、资产被遮挡导致不能准确监测、难以进行进出门判断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涉密资产进出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2.4 GHz RFID远程识别技术对涉密资产进行实时监测,以准确判断资产动向,防止涉密资产非法流出。通过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监管涉密资产的出入,比传统涉密资产管理方式更加准确,可提高系统工作效率,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Kardas等人提出的轻量级无线射频识别(RFID)认证协议(2011年LightSec会议论文集)若遭遇侧信道分析、物理刺探等攻击会导致密钥泄漏,从而使整个协议认证失败。为此,通过将四步认证改为三步认证、引入密钥恢复机制以及改进密钥的使用方式,使协议效率提高,并且便于在多标签环境中扩展。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新协议可以防止读写器与标签之间产生异步,抵抗伪造攻击、重放攻击、消息阻塞攻击、中间人攻击,与原方案相比,认证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常振华  陈越  邵婧 《计算机工程》2009,35(4):172-174
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具有隐蔽、方便、高效等优点,可以作为秘密存储的新载体。该文针对如何在RFID标签组中实现秘密共享的问题,提出适用于RFID系统的可验证门限秘密共享方案,对其进行安全性分析。根据RFID系统的特点提出先认证后读取的实现原则。该方案的安全性基于RFID阅读器与标签的双向认证以及求解离散对数的困难性。  相似文献   

16.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ubiquitous infrastructures. However, resource constraint in the low-cost RFID systems has posed potential risks such as privacy and security problems, becoming adoption barrier for RFID-based ap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current security issues in RFID are introduced firstly. Then, we propose a lightweight Anti-desynchronization privacy preserving RFI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It i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the low-cost RFID environment for only the capacity of one-way hash function and XOR operation is needed. In this lightweight Anti-desynchronization RFI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the back-end server keeps the history of the random key update to prevent the active attackers from de-synchronizing the shared secret between the tag and the back-end server. The securit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protocol are analyzed as well.  相似文献   

17.
稳固加密(insubvertible encryption)是一种新型的重加密技术,它在RFID安全协议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近,Osaka等人基于稳固加密和守护代理提出了一种新的RFID认证协议,并声称该协议具有不可追踪性、标签不可欺骗性、抵抗替换攻击、拥有权可以安全转移、密钥安全同步更新等.利用该协议中读卡器随机数和守护代理随机数的差量恒等关系,提出了一种异步攻击方法:通过伪造差量恒等的随机数,可以有效地进行读卡器和后台服务器的所有认证计算,并使服务器上的密钥和标签密钥异步,从而导致合法标签被拒绝服务.研究结果表明:该协议在异步攻击下是很脆弱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无线射频识别(RFID)认证协议安全性较差的问题,在分布式RFID询问-应答认证协议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基于流密码算法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抗假冒攻击、重传攻击、追踪,解决去同步化问题,并使后台数据库的响应速度更快,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19.
随着RFID技术的日益普及,安全问题,特别是用户隐私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在现有RFID认证协议的基础上,将双向认证与密钥加密算法有机地结合,较好地解决了RFID的安全隐患问题.该协议具有抗重放、抗分析、防伪造、防跟踪等特性.对该协议的安全性和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可以为RFID系统提供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