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软件》2019,(11):220-223
网络计划技术一般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配送路线的优化、大型设备的维修管理、企业和科研管理等方面,在测绘工程当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首先介绍测绘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讲述了网络计划技术在测绘工程的管理过程、突发情况的应对和赔偿问题的处理三个方面的优势,最后针对网络计划技术在发展上的困境提出了一些对策,为测绘企业的收益和风险应对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建立在IP基础设施上的、结合了多种接入网络和传统业务网络能力的下一代网络,具有提供开放的下一代电信业务的能力,也产生了在多网络多业务环境下实现业务资源的同步管理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开放网络业务体系结构的资源同步管理业务模型。通过对跨网络资源管理业务能力的抽象建立网格业务,从而在不影响现有各个网络和平台业务和信令的情况下,实现了下一代网络中组合业务资源的动态同步管理。  相似文献   

3.
根据移动网络的特性并结合其管理方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移动网络并具有一定QoS保证的网络重组策略,将引入的重新划分网络边界和周界的思想,与启用备用链路,重路由等几种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它不仅完善了现有的重组技术,而且还可以作为网络管理中的新功能,增强故障处理,性能监测能力,提高服务质量,保证信息安全可靠地传输。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数据管理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网络的数据管理是网络存储领域中的关键性前沿技术,在讨论网络数据管理的体系结构、信息流和其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网络数据管理协议的不足,由此提出了myNDMP原型.对该原型的设计原理及其实现机制进行了阐述.研究结果表明,该原型提高了网络数据管理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5.
从下一代融合网络面向服务能力、多业务融合能力和网络可管理能力三个方面的需求目标出发,详细分析在融合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服务体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面向服务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设想,为下一代网络的研究和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作为5G及未来通信网络的关键使能技术,网络切片凭借其在垂直行业定制、服务质量保障、灵活性、可靠性等方面的潜在优势,获得了运营商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目前,已有不少相关组织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呈现了其对网络切片的理解及未来发展设想。但是,这些报告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且相关术语尚未规范统一,此类问题的存在给研究人员理解网络切片带来了诸多阻碍。为便于研究人员把握网络切片的发展脉络、技术架构,以及管理编排等具体内容,文中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网络切片的产生背景、具体含义以及功能特性。其次,针对端到端网络切片的实现,分别就接入网切片、承载网切片以及核心网切片这3方面的内容,对近年来的网络架构发展、技术突破以及标准化成果展开了论述。而后就网络切片管理与编排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依据切片场景的不同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类梳理与比较。最后,结合网络切片的发展需求和现实困境,指出了目前研究所面临的一些开放性挑战。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速公路交通这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对向传播网络的交通事件检测算法。阐述了对向传播网络的结构和学习算法,给出了事件检测的依据,并合理地选择了网络的输入参数,用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提供的样本数据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事件检测算法具有学习速度快、泛化能力好、检测准确率高、平均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下一代网络NGN网络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讨论了下一代网络NGN的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问题,研制NGN网络管理系统,使之同时具备网元层、业务层和网络层管理能力;侧重于网络管理平台的选择、软件架构设计、网络管理接口信息模型、以及安全管理、业务管理和计费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融媒体背景下网络舆情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当前网络舆情存在着复杂、传播快和治理难度大的困境,治理网络谣言有利于回应民众呼声和塑造政府形象,最后从建立舆情引导机制、联动合作治理和意识形态引领等三个角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营管理面临下一代网络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传统电信网络而言.下一代网络在实现技术和组网模式上具有许多新的特点。而在下一代网络从技术研究向实验试商用阶段过渡的过程中,这些新特点对传统运营商的网络运营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其重要性将在下一代网络大规模商用的过程中进一步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SNMP的WEB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Web服务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与介绍,然后设计了一个SNMP基础上结合Web技术的网络管理系统模型,在降低网络管理带来的网络拥挤方面、提高网络管理应用的动态集成能力方面和网络管理中的安全机制方面探讨了Web服务所带来的新特性。在该模型中,基于Web服务的管理和现在Internet中广泛存在的传统的SNMP Agent之间互相通信,实现网络管理操作,通过引入Web技术来解决在庞大复杂的网络系统中各种网络管理软件的互操作问题,实现分布式网络管理。  相似文献   

12.
躯感网是传感网在智能医疗领域的一种重要分支,代表了传感网向专业应用领域发展的趋势。但它在改善社会医疗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医疗服务的安全与人们的健康信息隐私的保护带来了极大地冲击与挑战。当前,信息安全问题是躯感网应用亟需突破的问题,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密钥管理方案的研究。详细分析躯感网与普通传感网在网络特性、部署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归纳出躯感网密钥管理的特征,指出已有的普通传感网密钥管理方案不适于躯感网;研究目前躯感网密钥管理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躯感网密钥管理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四网协同是中国移动3大战略之一。如何通过科学的资源配置,真正实现四网协同发展,是中国移动集团、省市公司和地市公司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在四网大协同的战略背景下,通过研究搭建了一个基于四网协同的闭环、联动、可获取、可评估的资源配置分析模型。一方面,通过体系化的四网资源配置模型,能够有效地支撑中国移动四网战略的落地,保障四网协同战略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通过闭环的投资策略方案比较分析,支撑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与各省公司四网投资的精细化管理,提升投资管理效益。同时,还根据大协同分析思路和端管云策略体系,达到提升中国移动的企业综合效益,促进中国移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主动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体系,它不仅可以传递数据包,而且还可以执行数据包中特定的运算任务。主动网络为用户提供了可编程的接口,用户可通过网络中的节点动态地注入所需的服务。但由于传统网络管理不适应主动网络管理,不能发挥主动网络的分布式计算能力。论文讨论了一种基于节点的主动网络管理模型,分析了该模型的结构、管理机制和设计要点,并对网络拓扑发现和流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钟国祥 《计算机科学》2009,36(4):125-128
主动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体系,不仅可以传送数据包,而且还可以执行数据包中特定的运算任务.主动网络为用户提供了可编程的接口,用户可通过网络中的节点动态地注入所需的服务.而传统网络管理不适应主动网络管理,因而不能发挥主动网络的分布式计算能力.讨论了一种基于节点的主动网络管理模型,分析了该模型的结构、管理机制和设计要点,并对网络拓扑发现和流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主动网络管理代理的执行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主动网络以其动态特性为网络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契机,根据主动网络的特性设计了一个主动网络管理代理的执行环境(ANMAEE),该环境支持主动网络管理代理的URL部署和字节码部署,并提供两级安全结构,代码的合法性验证和基于角色的安全加载,管理接口共享动态库机制提供了动态被管对象和管理代理间交互,为管理主动节点上其它执行环境及主动网络服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利用主动网络管理代理执行环境可以实现主动网络管理代理的动态部署,改善网络管理的可扩展性,该主动网络管理代理执行环境(ANMAEE)已经在Linux平台上实现。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的不断增强,引发一场网络技术的学习热潮。网络技术涉及到的知识和原理多,给网络技术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在网络教学过程,使用实际物理设备进行实验和教学,会带来教学成本增加、设备维护困难等问题。本设计旨在运用当前比较热门计算机仿真技术,开发一个专门应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网络原理演示系统。一方面,利用面向对象[1]编程思想,建立计算机网络中基本设备(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通信线路等)的虚拟类,大大节约了购买硬件设备的成本;另一方面,利用Windows窗体的图形界面和编程技术,对复杂而抽象的网络原理和信息处理传输过程进行可视化,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企业网还是数据中心,为实现相关应用功能、提升网络性能和加强网络安全等部署了大量的网络功能设备,但这些网络功能设备大多基于硬件,存在功能固化、扩展能力差、统一管理困难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学术界和工业界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了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通过解耦网络功能和物理设备,使网络功能不受物理设备的约束,便于网络设备服务的升级更新,同时,NFV为新的体系结构、系统和应用的产生提供了可能。首先介绍了NFV技术,并与云计算和SDN进行对比,然后从VNF的系统结构、数据平面、控制平面、部署方式、实现语言和应用6个维度详细阐述了当前的研究成果,最后总结并展望了NFV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Towards integration of service and network management in TI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Networking Architecture (TINA) defines a framework to support the rapid and flexible deployment and management of a wide range of multi-media, multi-party services in a multi-vendor tele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 The TINA approach applies opendistributed processing (ODP) and object-oriented design techniques to specify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and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in TINA is applied to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architecture, services and resources, and to thedistributed processingenvironment (DPE) that provides distribution transparencies and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among TINA components. Management in TINA is based on TMN and extended with ODP concepts, as TINA is not concerned with just network management, but also systems management. TINA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addresses aspects of distribution, interoperability, dynamic manager/managed roles, and integration with service control functions. TINA service management concerns different activities of the service life-cycle, from four main aspects: access session management, service session management, user session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session management. The TINA network resource model supports requirements from both network management activities and service connectivity needs.  相似文献   

20.
The emergence of an open market for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provides a wide range of opportunities for the provision of value-added services by providers other than public network operators. One service already available today is a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 that provides dispersed corporate sites with wide-area data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using public network services. The introduction of Broadband ISDN allows for the provision of VPN services in a more integrated fashion. However, any effective VPN service must be able to deal with the technological and organizational heterogeneities that are present when providing a high level of service functionality over an arbitrary number of administrative and technological domains. This paper presents a management service for a VPN service that addresses some multi-domain and network heterogeneity issues. It outlines how a design based on the ITU-T's Tele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Network (TMN) Recommendation was developed and how working prototypes were implemented over real broadband netwo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