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典型的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系统,推导了在瑞利衰落信道下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瞬时接收信噪比和抗噪声性能的一般表达式,并在MATLAB环境中对不同发送天线、接收天线、调制方式、传输速率下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误码率性能进行了仿真与结果比较分析,得出误码率性能与分集增益、编码速率、比特传输率和调制方式存在内部关联。  相似文献   

2.
自Alamouti提出空时分组码以来,空时分组码的构造得到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复正交空时分组码当发射天线数大于3时,它的传输码率小于1。准正交空时分组码虽然能达到全速率,却牺牲了一定的分集增益。根据空时编码秩准则,通过对传统准正交空时分组码进行矩阵旋转处理,得到一种全速率满分集的空时分组码。数值仿真显示,这种全速率满分集空时分组码的性能较传统准正交空时分组码至少有4 dB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自Jafarkhani提出非正交空时分组码以来,其构造方法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构造了一种发射天线为4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为了改善该分组码性能,对输入信号进行了旋转预处理,得到旋转后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系统的接收端采用最大似然译码方法。数值仿真显示,没有预处理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误码率与已提出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相当。然而,经旋转后的空时分组码的误比特率至少有2 dB改善。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空时分组码与TD-SCDMA系统联合检测算法相结合的新方法,提出在发送端两根天线采用基于数据域的域空时分组码编码方案,即以一个突发中的数据域为单位进行空时分组码的编码.接收端采用一根天线接收,算法可应用于多根天线,并对系统矩阵进行了扩充,对一个突发中的两个数据域同时进行译码.与传统的联合检测算法比较,由于采用了发送分集技术,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准静态衰落信道下正交空时分组码MIMO系统的一种简单最大似然检测算法性能接近于最大似然检测算法.但在实际时变信道干扰下,性能表现较差。本文分析提出了在多个发送和接收天线下能有效消除时变信道对简单最大似然检测算法产生干扰的算法改进。计算机仿真表明,针对时变信道下的正交空时分组码MIMO系统,该译码算法性能实现简单、计算复杂度低,性能接近最大似然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6.
设计空时分组码(STBC)只是获得了满分集增益,但未考虑编码增益,因此空时分组码必须和能够提供大量编码增益的外码级联.Turbo乘积码(TPC)是一种高效的编码方式,与Turbo码相比译码延时低,不具有错误平层.本文采用极具纠错性能的Turbo乘积码与空时分组码级联,构成编码的多天线OFDM系统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并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性能仿真.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一种四元数正交设计的三极化正交空时极分组码,该码满足正交设计关系,能够通过三极化天线进行发射和接收。在相同的系统条件下,对相同天线数的Alamouti码和双极化正交空时极分组码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正交极化空时分组码在不增加空间体积和发射天线及接收天线数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误码率,提高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Alamouti提出的BPSK调制下空时分组码在Rayleigh衰落信道中的简单分集方案。推导出多发射和多接收天线系统中正交空时分组码在Rician衰落信道的BPSK调制下的比特差错率的最小距离球界,并推广到在高阶调制下衰落信道中系统符号差错率的性能。仿真分析和比较了空时分组码的多天线系统中发射和接收天线分集增益,以及信道相关参数的变化对系统误比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四发射天线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系统提出一种高速率全分集的分层块空时(Layered block space-time,LBST)分组码.该空时分组码能够提供2符号/信道利用的传输率,为了能够正确地译码,接收天线数必须不少于2个.本文分析了LBST分组码的编码结构与简化的译码算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案与其他空时分组码相比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并且采用简化的译码算法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10.
刘义  王玲  刘辉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12):211-213
根据正交设计理论,当发送天线数大于2时,不存在可以获得完全分集增益和全速率的复正交空时分组码。对空时分组码采用准正交设计,能够保证数据以全速率传输,但是会使其误码性能降低。本文根据矩阵正交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全速率准正交空时分组码并给出了一种基于QR分解的最大似然译码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案与已有典型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相比,具有更好的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