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中间件的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一种可配置且具有开放性的中间件体系结构模型、该体系结构模型是一种独立于语言且具有反身映射性的结构模型,它包含有:元空间(每一对象具有一个元空间)、元模型(用元模型去构建元空间)、对象图(用对象图表示组合组件).通过使用构造元空间的组件框架来实现该结构模型.Open COM结构模型是对Microsoft的分布式组件技术进行了扩展,具有可配置性、开放性、反身映射性,语言独立性、系统独立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电力行业运行日志记录系统软件开发中所面临的需求及环境多变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元数据对象的架构模型。通过对元数据对象模型的描述并给出其关系模型和各部分组件结构框架,阐述了在该模式下自适应业务的实现方法,使模型组件应对不同领域的应用都具有可配置型、可适应性和可复用性,从而提高系统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避免向量空间模型的独立性假设影响事件类型识别,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图的事件类型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用事件超图描写事件元素间的多元有序关系;然后用事件超图模型(由事件超图添加类型组件和层面组件后构成)描述某个(某类)事件在不同观测层面的属性及其结构;最后根据事件的属性及其结构计算其相似度,并借此完成事件类型识别。实验结果显示,此方法识别效率的平均F值达到83.0%,与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和最大熵方法相比,此方法也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郑伟  崔荣荣  路萍 《计算机工程》2010,36(15):228-229,232
针对结构健康监测(SHM)系统现场节点功能固化,不便于机动配置及后期维护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可重构SHM系统架构,设计节点功能重构、网络结构重构以及资源分配重构等技术。以功能适配接口及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软硬件协同实现节点功能重构,以自组织特征映射网实现网络结构重构的优先级聚类,以基于组件对象模型的上位监控软件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利用该方法设计的系统具有灵活、高效和一定自主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组件开发辅助虚拟实验室的设计模型和实现方案。该系统采用Java语言实现,具有良好的平台无关性。综合运用Applet数字签名、RMI机制、XML解析、JavaBean和反射等技术,依次重点实现组件配置提交、组件接口检查、组件功能检查。系统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用户能够直观深入地参与组件类的详细分析和具体配置,查看设备组件的运行评定结果。对用户学习和掌握JavaBean组件的结构和实现大有帮助,弥补现有平台用户无法设计组件和测评组件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不同类型试题的自动批改方法。分析了基于Microsoft Visio构建的UML模型图的组成和结构,应用Visio二次开发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形元素比较的UML模型图的自动批改方法。该方法采用开放性设计模式,基于组件方式实现,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  相似文献   

7.
杨鹤标  石云 《计算机工程》2011,37(20):46-48
为实现任务模型(TM)到抽象用户界面(AUI)模型的自动转换,提出一个基于规则的模型转换方法.构建并发任务树的TM元模型和AUI元模型,采用基于对象约束语言的规则表示方法定义TM到AUI的映射规则,使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描述TM和映射规则,得到AUI的XML文件.通过一个虚拟工作压力调查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易...  相似文献   

8.
詹卫华 《计算机科学》2002,29(Z2):142-143
软件组件技术是面向对象技术的最新发展,它具有开放性、集成性、灵活性、模块性、可管理性、安全性和透明性等特点.将软件组件技术应用于包括分布式在内的网络系统,这是网络计算技术的最新进展,即分布式对象技术.在基于这种技术所建立的应用系统,其基本工作(计算)单元就是分布式对象,也就是组件.这种应用系统由于具有分布式计算的特征,它与传统的集中计算系统相比具备更好的灵活性、可靠性、性能价格比、可扩展性.分布式对象目前存在两种主流技术:OMG(对象管理集团)的CORBA(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和Microsoft的COM/DCOM(分布式对象模型).基于这两种技术编写的组件都与具体的实现语言无关,组件间能进行有效的互操作,但CORBA提供跨平台支持,COM/DCOM则局限于微软操作系统.  相似文献   

9.
功耗-体系结构描述语言XP-ADL及其设计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低计算机系统的功耗日益成为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目标,可配置VLIW体系结构在低功耗系统设计中具有显著的优势.本文提出一种功耗一体系结构描述语言XP-ADL,并介绍了基于该语言的体系结构设计环境.XP-ADL语言将系统中各功能部件的结构表示和它们的执行(功能)语义分离开来,方便了可配置的VLIW体系结构的描述.同时,为了便于在功耗模型下进行体系结构空间探索,XP-ADL允许在设计环境中包含各类功耗模型和功耗约束.  相似文献   

10.
方铖  曾平 《计算机应用》2007,27(10):2498-2500
当前已有的数据访问对象(DAO)模式普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与业务对象的耦合度较大,不能实现软件系统的动态扩充,实现代码重复,系统维护难度较大等。针对这些问题,借鉴数据绑定的有关思想,引入元数据、元模型的概念,利用XML语言的独立性,提出了一个独立性更强、可动态扩充的数据访问对象模式,并结合具体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模式的使用过程。该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如果需要增加业务对象,只需要修改映射文件,不必改动DAOFactory类的任何代码;而且由于该模式用一个DAO实现类完成所有业务对象的数据访问,如果需要修改某个SQL语法,只需要修改这个DAO实现类,不必逐一修改各业务对象类对应的DAO实现类。  相似文献   

11.
COM/DCOM与CORBA互操作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M/DCOM和CORBA的异构性决定了COM/DCOM对象和CORBA对象间不可能实现相互通讯。本文应用刚出现的SOAP技术,实现COM/DCOM和CORBA的互操作。  相似文献   

12.
基于COM/DCOM集成的多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OM/DCOM集成多种异构数据库下,如何进行多数据库的访问,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COM/DCOM集成技术下的多种异构数据库下的数据访问控制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3.
杨军  丁宇征  郭连骐 《计算机工程》2003,29(16):186-188
VxWorks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DCOM/COM是一种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分本式对象技术;探讨了一种应用VxWorks的集成开发环境Tornadoll下的VxDCOM功能模块的方法。把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和DCOM/COM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组件技术开发,并在局域网(由VxWorks和Windows NT组成的分布式系统)中进行了初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4.
COM/DCOM接口技术及其在MATLAB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组件对象模型(COM)技术是微软许软件的基础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它提供跨开发工具、操作系统和网络的开发方式,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DCOM)是对COM针对分布式环境的扩展。文章介绍了COM/DCOM接口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访问组件的方式,然后用一个COM在MATLAB中的应用实例说明了它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5.
COM/DCOM技术的结构及其特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成为当前软件业的热点之一。COM/DCOM为分布式系统提供了一种基于组件模型的标准。本文较详细地分析了COM/DCOM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组件对象模型COM,DCOM,COM 是实现软件组件、面向对象编程的一项重要技术,是支持Windows DNA多层系统编程的核心。本文介绍应用COM 技术,实现基于Windows DNA体系结构的网络数据库编程。  相似文献   

17.
杜树杰  林舰  张亚梅 《现代计算机》2007,38(10):116-117,131
通过分析基于COM/DCOM组件技术的分布式计算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开发使用COM/DCOM组件的基本方法和三层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实现过程,并给出一个用DCOM组件构造的三层分布式应用系统实例.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动态负载平衡的三层C/S计算模式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了传统的分布式计算模式在扩展性、负载性、安全性等方面弊端,进而阐述了基于动态负载平衡的3层C/S分布式计算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优点和运作机制,并将DCOM/COM 中间件运用于该模式中,最后给出了基于该模式的DCOM/COM 的一个项目实例。  相似文献   

19.
CORBA技术剖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满足复杂的、大型的分布式应用开发的需求 ,作为基于组件对象模型的分布式技术规范 ,CORBA和COM/DCOM技术被广泛采用。主要分析CORBA技术的标准、结构、特点及其作用 ,并提出了CORBA对象的具体实现方法 ;同时也给出了CORBA技术和COM/DCOM技术相应的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