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P2P网络和技术的定义,以及相关测量技术的描述,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测量对P2P网络应用的重要性和困难性。并提出了较好解决P2P应用的网络测量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规模的迅猛发展和进步,P2P网络技术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成为计算机领域的研究热点。P2P网络是一种网络模型。在这种网络模型中所有网络节点都是对等的,即提供服务也享用服而无需通过中心服务器的参与。本文全面介绍P2P网络实现原理,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P2P流量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eer-to-peer(P2P)技术的内容分发系统已成为互联网内容分发的重要形式,它能大幅减轻P2P内容提供商的分发代价,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但是,覆盖网络和底层网络的失配导致了网络资源的浪费,产生了大量的冗余流量,激化了P2P内容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ISP)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底层网络的带宽资源,降低P2P内容分发系统对ISP网络的流量压力,是P2P系统得以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综述了P2P内容分发系统流量优化的相关技术研究现状.从P2Pcache、位置感知技术和数据调度算法3个维度出发详细阐述了不同的技术在P2P流量优化中的作用,对各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和对比分析,探讨了各种技术的适用环境,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内容分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P2P技术的快速发展,结构化P2P网络的复杂搜索问题已是制约结构化P2P网络技术得到成功应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结构化P2P网络的复杂搜索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背景,对当前主要的基于结构化P2P网络的复杂搜索算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僵尸网络是近年来网络安全最严重的威胁之一.P2P僵尸网络是在传统僵尸网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命令与控制机制具有隐蔽性和健壮性,使检测和防范变得更加困难.本文对P2P僵尸网络的构建、命令与控制机制、检测与反制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对等联网(Peer—to—Peer)是目前流行于国际网络技术研究领域的一种新兴的网络模型,作为真正的分布式计算技术P2P技术将对Internet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与传统的C/S模型相比,它在网络资源利用率、消除服务器瓶颈等多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因此,P2P蕴涵着巨大的商业和技术潜在价值,文章首先阐述了P2P的概念和特点,然后讨论了它的优缺点以及在网络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对等联网(Peer-to-Peer)是目前流行于国际网络技术研究领域的一种新兴的网络模型,作为真正的分布式计算技术,P2P技术将对Internet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与传统的C/S模型相比,它在网络资源利用率、消除服务器瓶颈等多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因此,P2P蕴涵着巨大的商业和技术潜在价值,文章首先阐述了P2P的概念和特点,然后讨论了它的优缺点以及在网络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刘业  刘林峰 《微机发展》2012,(3):222-225
结构化的P2P网络路由效率的低效性和P2P网络中节点自私行为导致可用资源的变数是影响结构化P2P网络可用性的两大主要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典型的结构化P2P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框架的模块划分图,并指出了可用性增强问题在框架图中的位置和接口。论述了这两类问题的当前研究进展,从适应网络自组织管理模式以及适应规模可缩放性这两个角度分析并评述了已有的增强结构化P2P网络可用性的诸多解决方案。最后针对当前结构化P2P网络可用性增强问题研究中的不足,给出了一些研究思路,这些将对推动结构化P2P网络技术的实用化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P2P(peer-to-peer)网络只能通过固定的协议和服务有限地利用节点资源的弱点提出了主动P2P网络(APN)架构。文中结合P2P网络技术和主动网络技术各自的优点,把P2P网络的服务和协议代码封装在数据包中,随数据包一起传送,并由需要的节点加载和执行,从而完成服务和协议的动态扩充和部署。文中基于此架构提出的视频点播系统的设计方案,提高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P2P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计算机对等联网(Peer-to-Peer)是目前流行于国际网络技术研究领域的一种新兴的网络模型。作为真正的分布式计算技术,P2P技术将对Internet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与传统的C/S模型相比,它在网络资源利用率、消除服务器瓶颈等多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因此,P2P蕴涵着巨大的商业和技术潜在价值。文章首先分析了P2P的特点和优势,然后详细讨论了它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以及P2P的节点状态、搜索策略、信息的定位和安全问题,并总结了P2P网络的关键技术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随着P2P技术的蓬勃发展,作为P2P应用中核心的搜索技术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P2P网络的搜索技术与其结构有着密切联系,不同网络体系结构下的搜索技术各不相同.介绍了P2P技术近几年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目前P2P系统中不同结构下核心搜索算法,探讨了P2P搜索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P2P技术的原理,介绍了P2P技术的网络模型和研究的现状,并论述了P2P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典型产品,对P2P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P2P网络技术是当今网络技术研究的活跃领域,可广泛应用于校园网络设计,而网络模型研究是网络技术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在P2P网络中引入缓存技术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新型P2P网络模型,可应用于校园网络设计。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及流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远程教育网站开始采用流媒体作为主要的网络教学方式。利用流媒体技术为网络教学服务,提高网络课堂的质量,增强网络课堂的交互性,已经成为远程网络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P2P的流媒体技术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流媒体模式,带给流媒体业务以巨大的冲力,远程网络教学的流媒体技术也必然采用P2P模式。该文主要探讨基于P2P的流媒体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P2P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校园网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P2P技术在为用户带来全兴网络应用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网络安全问题。为了保证校园网P2P应用安全水平,对P2P技术的结构、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孙志  孙雪姣 《计算机科学》2018,45(Z11):63-70
随着数据规模的增长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等网络(P2P)作为一种分布式信息共享与搜索的平台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基于对等网络高度动态、高度分散、扩展性强等特点,P2P上的skyline计算方法不仅需要满足集中式skyline计算方法的各种要求,还需要考虑减小网络通讯量、减少平均节点访问数、保持负载平衡等。文中对这个发展领域的最新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且描述了分布式skyline方法的目的和主要原理,概括了适用于P2P环境中的现有方法,并进行了性能比较分析。最后,给出了P2P环境skyline计算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P2P网络和P2P相关技术一直是计算机网络研究的一大热点。P2P网络具有大规模、高动态性的特点,这使得在真实环境中实际运行、测试一个它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昂贵的开销。而P2P模拟器具有的优势能为P2P网络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研究者们只需要将精力集中于想要关注的性能,丽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编写实验工具。文中深入研究了PeerSim模拟平台上模拟P2P环境的构建方法,并在其上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负载平衡算法。最后,通过实验来说明PeerSim模拟器的使用方法,展示了PeerSim组件化的构造思想和灵活的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18.
P2P技术足当前研究的热点方向,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入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由于受到移动网络自身特点制约,一些在其他网络中应用良好的技术并不一定适合移动P2P网络.提出一种基于移动P2P网络拓扑生成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Chord算法的方法生成覆盖网网络拓扑,并提出了一种处理节点移动的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在降...  相似文献   

19.
P2P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P是当前互联网上的热点技术之一。P2P技术的本质是化集中处理和存储为分布处理和存储,将闲散的资源集中起来使用,因此它是一种很有创意的技术,一种很好的技术,有着十分广阔的使用前景。文章首先将P2P网络结构与传统的C/S网络结构进行了对比,总结了P2P技术在利用网络中的大量闲置资源,避免服务器带来的瓶颈问题,降低网络成本等方面的优势。然后,对P2P技术的特点以及P2P技术的发展过程作了简要分析。最后,讨论了P2P技术在文件交换、对等计算、协同工作、即时通信和搜索引擎等方面的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P2P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2P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网络信息交换方式,它抛开了应用服务器的束缚,使得网络中的结点以一种对等的方式共享这些结点的存储空间、处理器计算能力和网络带宽等资源,具有资源利用率高、非中心化、可扩展性好、负载均衡等特点,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简要阐述了P2P的产生背景、定义、特点、应用领域以及面临的问题,重点讨论了P2P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最后展望了P2P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