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闻志平  李迅  李洪峻 《计算机工程》2010,36(3):109-111,
在分析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IPv6接入系统不足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新的接入系统。其中的网关系统以嵌入式微处理器S3C2410、无线网卡、射频芯片CC2420等为硬件,实现将以IEEE802.15.4作为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标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IPv6网络中。给出该系统的软硬件平台设计及相关算法,通过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快速完成网络通信。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IPv6接入系统不足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新的接入系统。其中的网关系统以嵌入式微处理器S3C2410、无线网卡、射频芯片CC2420等为硬件,实现将以IEEE802.15.4作为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标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IPv6网络中。给出该系统的软硬件平台设计及相关算法,通过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快速完成网络通信。  相似文献   

3.
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网络网关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ZigBee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关设计整体方案.以Intel PXA270为核心处理器,处理器通过以太网接入芯片、GPRS模块、符合IEEE802.15.4协议的CC2430射频芯片,分别接入以太网、GPRS网络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移植精简的嵌入式TCP/IP协议,分析Z-Stack协议栈,实现两种...  相似文献   

4.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与现有网络基础结合是WSN研究中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IPv6协议下,提出了一种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国际互联网方式。本接入方式以数据应用为中心,按地理位置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映射IPv6地址,由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顺时针逐格CGRP路由协议,并通过仿真实验分析协议的稳定性和路由分组传输成功率,最后阐述了以网关为路由接口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与Internet通信机制。该接入方式既能根据IP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寻址,又能降低无线传感器网络全IP化带来的高额开销,符合无线传感器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土木结构有线监测系统布线繁杂、灵活性差、成本高以及传统无线传感器网络不便与互联网通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6Lo WPAN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监测无线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基于CC2538片上系统无线收发芯片开发了集成惯性及温湿度传感器的无线数据采集节点硬件;基于Contiki3.0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了6Lo WPAN节点和边界路由节点的嵌入式应用软件;采用MATLAB GUIDE开发环境开发了结构监测系统的远程监控中心软件。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可靠,能够实现6Lo WPAN网络与传统IPv4网络互联,网络性能良好,具有一定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蒋峰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20(9):2435-2436,2442
为实现对家居环境的远程和无线控制,提出了一种将无线通信技术与以太网接入技术整合进行家居环境安全智能监控的设计方案;该方案根据家居环境安全的实际需要,选用相应传感器进行环境变量的数据采集,利用无线射频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送;并通过以太网接口芯片ENC28J60实现以太网接入,达到对整个家居环境安全进行远程监控的目的;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结构及软件设计流程,阐述了本方案的具体应用;经与远程终端的联通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Ping通及接入以太网,从而满足设计需要.  相似文献   

7.
张宇  唐鼎  林涛 《微计算机应用》2004,25(1):8-13,21
本文介绍了未来全IP化的网络,提出了基于IPv6协议的有线无线一体化接入和认证系统。这种接入网络可同时为有线用户和无线用户提供IP网络接入服务,能够进行认证和计费,能够支持IP漫游和移动。采用IPv6协议保证了为每个终端分配一个全局IP地址。满足未来基于IP的、端到端的通信需要。并对有线无线一体化接入和以太网接入认证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于无线接入的IP业务应用需求不断增长,在下一代互联网中实现对移动性的支持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在面向边缘网络接入应用的IPv6路由器原型系统中移动IPv6协议的具体实现.为了实现这一协议,文章分析了移动IPv6协议的特点,并借鉴虚拟网络(Virtual Networks)的思想提出了基于虚接口的设计和实现方岳,其主要优点是降低了协议开发的复杂度.该方法也可以用于实现其它的Internet高层协议.  相似文献   

9.
沈楚焱  杨鹏  史旺旺 《测控技术》2013,32(8):103-106
为实现直流微网中的多个变流设备的通信,进而实现直流微网的监控和能量管理,提出了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以太网的通信方案.系统采用JN5139实现了多个变流设备、协调器之间的ZigBee通信;在协调器中,结合CP2200以太网控制芯片,实现了协调器与监控主机之间的以太网通信.经试验表明,本方案组网灵活、施工维护方便;在协调器中采用ZigBee芯片和以太网芯片直接连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了系统的整体通信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ZigBee和以太网的无线网关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ZigBee和以太网的无线网关设计,实现了ZigBee传感器网络和以太网的互联互通,进而将监测、控制设备和互联网有效的连接起来,为ZigBee传感器网络提供了更广阔的远程网络控制平台,并完成ZigBee网络与以太网之间数据的透明传输和协议转换。论文给出了结合ZigBee和以太网的网关硬件设计方案,利用CC2430和RTL801 9芯片进行无线网关的硬件电路设计,同时提出一种网络协议的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IPv6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现状,阐述了IPv6应用于矿井工业以太网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指出对于所有基于矿井工业以太网的硬件和软件的开发都应带有双协议栈,随着IPv6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再研发出只有IPv6协议栈的适用于煤矿的网络设备,如支持IPv6的防爆网络设备、组态软件以及相应的数据采集驱动设备、控制硬件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下一代互联网的互连方式出发,论证了全IP方式在单兵系统——空降兵系统的可行性;然后利用IPv6协议——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协议和移动IPv6协议,提出了在空降兵跳伞成功后或者有单兵移动时的一种自组织成网算法;最后用实验仿真验证了传感节点中实现的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协议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屈启吉  郑霖 《计算机应用》2018,38(9):2593-2597
6LoWPAN是一种在IEEE802.15.4标准基础上IP化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在现有单目的导向的有向无环图(DODAG)环路由协议标准下,存在围绕单边界路由器的网络拥塞和能耗问题。设计了一种嵌入式6LoWPAN多网关协议和系统,嵌入式网关节点具备双模通信功能,可实现无线传感网(WSN)和固定IPv6网络的物理连接,双模网关通过固网建立与6LoWPAN根边界路由器之间的IP隧道来实现上下行路由。通过对现有6LoWPAN协议标准的补充和优化,使双模节点具有网内和网际路由能力,从而实现多网关架构和多径路由功能。优化的多点互通拓扑位置和流量分担算法实现上下行链路的有效负载平衡,也减小了节点多跳路由能耗。通过对多网关平台进行实验测试,并与单网关系统对比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仅实现了6LoWPAN在以太网的多点接入,降低了网络内数据传输时延和丢包率,并且提升了网络整体吞吐量。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IPv6网络“孤岛”的互联,提出了一种SSLVPN系统,该系统通过在IPv4的网络中建立SSL隧道连接多个IPv6孤岛。该SSLVPN系统主要使用NATPT的IPv4/IPv6地址转换技术,为多个IPv6孤岛之间的安全访问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该文提出的SSLVPN系统相当于IPv4网络和IPv6网络之间的边界路由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IPv6/IPv4双协议栈以太网接入路由器及其接入方案具有用户认证、用户管理和详细的数据统计功能,能够同时提供IPv6和IPv4接入,与移动家乡代理服务器配合,可支持移动IP用户,能够满足未来商业化的、有线无线一体化的以太网接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孙丽艳  周健 《微机发展》2008,18(3):71-73
在现有阶段,如何实现由IPv4向IPv6过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过渡机制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考虑到Firefox是一个免费的、跨Windows,MacOSX及Linux等平台的浏览器,即以Firefox浏览器技术为立足点,以Java语言作为开发工具,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平台,在双协议栈主机中,借鉴传统的IPv4传输层代理机制,对IPv4和IPv6协议进行转换,利用socket的独立于网络协议的特性,通过软件的编写,修改socket套接字中的某些参数,让代理服务器调用系统的IPv6协议栈来通信,实现接入IPv6。  相似文献   

17.
分析已有的IPv4与IPv6的socket接口和实现,设计了一种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的通信模块.该模块利用类继承,为基于IPv4、IPv6双协议栈的软件开发提供了统一的底层通信功能编程接口.采用该模块,还可以方便地升级原有只支持IPv4通信的软件系统,使其支持IPv6协议.该模块已应用于NGI网络监测分析系统NetTurb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