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Android版本的不断更替,以及恶意软件的代码混淆技术的发展,主流的静态检测方法开始面临检测效率逐年下降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抽象API调用序列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API包名、混淆名和自定义名来抽象API调用序列,使得抽象出来的序列不依赖API版本,同时又包含混淆代码特征,具有更好的容错性。在此基础上,计算抽象API调用序列之间的转移概率矩阵作为分类特征,采用RandomForest分类算法进行恶意软件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API版本依赖性小,且判别准确率高于一般使用API调用序列作为特征的判别方法,从而能更有效地检测未知应用软件的恶意性。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多特征基于改进随机森林算法的Android恶意软件静态检测模型。模型采用了基于行为的静态检测技术,选取Android应用的权限、四大组件、API调用以及程序的关键信息如动态代码、反射代码、本机代码、密码代码和应用程序数据库等属性特征,对特征属性进行优化选择,并生成对应的特征向量集合。最后对随机森林算法进行改进,并将其应用到本模型的Android应用检测中。实验选取了6?000个正常样本和6?000个恶意样本进行分类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融合多特征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基于机器学习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特征构建维度单一,难以全方位表征Android恶意软件行为特点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融合软件行为特征、Android Manifest.xml文件结构特征和Android恶意软件分析经验特征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该方法提取Android应用的Dalvik操作码N-gram语义信息、系统敏感API、系统Intent、系统Category、敏感权限和相关经验特征,多方位表征Android恶意软件的行为并构建特征向量,采用基于XGBoost的集成学习算法构建分类模型,实现对恶意软件的准确分类。在公开数据集DREBIN和AMD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达到高于97%的检测准确率,有效提升了Android恶意软件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 通常仅有检测结果缺乏对其检测结果的可解释性. 基于此, 从可解释性的角度分析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 综合利用多层感知机和注意力机制提出一种可解释性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multilayer perceptron attention-method, MLP_At). 通过提取Android恶意软件的应用权限和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特征来进行数据预处理生成特征信息, 采用多层感知机对特征学习. 最后, 利用BP算法对学习到的数据进行分类识别. 在多层感知机中引入注意力机制, 以捕获敏感特征, 根据敏感特征生成描述来解释应用的核心恶意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检测恶意软件, 与SVM、RF、XGBoost相比准确率分别提高了3.65%、3.70%和2.93%, 并能准确地揭示软件的恶意行为. 此外, 该方法还可以解释样本被错误分类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智能手机的普及极大地刺激了恶意软件的广泛传播,Android平台因其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开源特性,已成为攻击者首选的攻击目标。针对传统的基于签名的反病毒软件仅能检测已知恶意软件的缺点,文章提出基于沙盒的Android恶意软件动态分析方案,用于有效地分析未知恶意软件的行为。文章通过在虚拟化软件Oracle VM VirtualBox中安装Android x86虚拟机的方式来实现Android沙盒,利用VirtualBox提供的命令行工具来控制Android沙盒。Android应用程序通过调用相应系统API来完成对应的行为,文中方案通过在应用程序包中插入API监视代码的方法监测Android应用程序调用的系统API,并通过脚本程序向Android沙盒发送不同的用户事件流来模拟用户对应用程序的真实操作,控制Android应用程序在沙盒中自动运行,实验证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终端恶意软件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大,本文针对Android系统恶意软件单特征检测不全面、误报率高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静混合特征的移动终端恶意软件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的覆盖率、准确率和效率.该方法首先采用基于改进的CHI方法和凝聚层次聚类算法优化的K-Means方法构建高危权限和敏感API库,然后分别从静态分...  相似文献   

7.
Android应用普遍具有比所属类型更多的功能,需要获取更多的权限,过多的权限可能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这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元信息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对Android应用程序描述进行LDA主题提取,实现数据降维,使用K-means聚类算法按照功能类型对应用程序分组;然后,对属于同一功能类型的所有应用程序提取其权限信息,以权限特征为研究对象,使用KNN算法进行Android恶意软件的分类检测。实验结果获得94.81%的平均准确率,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由于智能手机使用率持续上升促使移动恶意软件在规模和复杂性方面发展更加迅速。作为免费和开源的系统,目前Android已经超越其他移动平台成为最流行的操作系统,使得针对Android平台的恶意软件数量也显著增加。针对Android平台应用软件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协作决策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对Android 应用程序进行分析、提取特征属性以及根据机器学习模型和分类算法判断其是否为恶意软件。通过实验表明,使用该方法对Android应用软件数据集进行分类后,相比其他分类器或算法分类的结果,其各项评估指标均大幅提高。因此,提出的基于多特征协作决策的方式来对Android恶意软件进行检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对未知应用的恶意性进行检测,避免恶意应用对用户所造成的损害等。  相似文献   

9.
由于Android系统的开放性,恶意软件通过实施各种恶意行为对Android设备用户构成威胁。针对目前大部分现有工作只研究粗粒度的恶意应用检测,却没有对恶意应用的具体行为类别进行划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行为特征的细粒度恶意行为分类方法。该方法提取多维度的行为特征,包括API调用、权限、意图和包间依赖关系,并进行了特征优化,而后采用随机森林的方法实现恶意行为分类。在来自于多个应用市场的隶属于73个恶意软件家族的24 553个恶意Android应用程序样本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细粒度恶意应用分类的准确率达95.88%,综合性能优于其它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Android平台恶意软件数量的日益增多,提出一种基于类别以及权限的Android恶意程序检测方法。以Google Play划分的类为依据,统计每一个类别应用程序权限使用情况,利用应用程序的访问权限,计算该类别恶意阈值。安装应用程序时,利用序列最小优化算法给应用程序正确分类,分析应用程序使用的权限,计算该程序恶意值,与该类别的恶意阈值进行比较,给用户提供建议,帮助用户判断该程序是否是恶意的。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Android系统使用权限机制对应用程序进行控制,即应用程序需要使用哪些系统资源就必须提前声明相应的权限。为了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应用程序声明权限时应该满足最小特权原则,即只声明其所需要使用到的最少权限,但现实中有很多应用存在权限过度声明的现象,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Android应用程序权限自动裁剪系统PTailor,通过对Android应用程序安装文件(APK文件)进行分析和修改,使其满足最小特权原则。PTailor首先从APK文件中提取程序所调用的所有系统API,并在预先生成的API权限映射表中查找该API所对应的系统权限,从而得到应用程序实际使用到的最少权限列表。然后根据该权限列表对程序的权限声明文件进行修改,裁剪掉已声明但未使用的权限。最后将裁剪过的权限声明文件与程序的其他部分重新合并成新的APK文件,新的APK文件中除了所声明权限满足最小特权原则外,其结构和语义都没有发生改变。使用PTailor对现实中的1 246个Android应用进行权限裁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PTailor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权限分析和裁剪,而且大多数被裁剪的程序都能够正确运行。  相似文献   

12.
一种扩展的Android应用权限管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鲍可进  彭钊 《计算机工程》2012,38(18):57-60
现有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不支持用户自由分配已安装的应用权限。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细粒度的Android应用权限管理模型。该模型在保证系统安全性的前提下,对现有Android应用权限机制的框架层和应用层进行修改和扩展,使用户可以通过GUI界面按需分配系统中已安装的应用权限。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满足用户的Android应用权限管理需求,并且系统性能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为进行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提取了Android应用程序的API调用信息、申请权限信息、Source-Sink信息为特征,这些信息数量庞大,特征维数高达三四万维。为消除冗余特征和减少分类器构建时间,提出了使用[L1]与离散二进制粒子群算法(BPSO)进行混合式特征选择;同时针对BPSO易早熟收敛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二进制粒子群算法SVBPSO。通过研究不同映射函数对二进制粒子群算法的影响发现,使用S型映射函数的BPSO全局搜索能力强,使用V型映射函数的BPSO局部搜索能力强,故该算法使用S型映射函数进行全局搜索,每隔一定迭代次数使用V型映射函数进行局部探索。实验结果证明,SVBPSO具有良好的收敛效果,使用SVBPSO进行特征选择后能提高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The web services used on desktop can be accessed through a smartphone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devices. As the usage of smartphones increases,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security inside the smartphone is emphasized. The openness features of Android platform make a lot easier to develop an application and also deploying malicious codes into application is an easy task for hackers. The security practices are also growing rapidly as the number of malicious code increases exponentially. According to these circumstances, new methods for detecting and protecting the behavior of leaked personal information are needed to manage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within a smartphone.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permission access category in order to detect the malicious code, which discloses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on Android environment such as equipment and location information, address book and messages, and solve the problem related to Resource access of Random Access Control method in conventional Android file system to detect the new malware or malicious code via the context ontology reasoning of permission access and API resource information which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are leaked through. Then we propose an inference-based access control model, which can be enabled to access the proactive security. There is more improvement accuracy than existing malicious detecting techniques and effectiveness of access control model is verified through the proposal of inference-based access control model.  相似文献   

15.
根据目前第三方Android应用市场应用存在的重新打包行为,随机选取国内官方的150个应用以及作为对比的第三方应用市场的572个同款应用,设计了Android重新打包应用安全检测系统。该系统先进行相似性计算,细粒度识别出重新打包应用,再通过逆向工程获得其资源文件,根据系统API与权限之间的映射匹配分析其越权行为,并根据构建的方法控制流图分析其权限滥用行为。系统通过并行化处理检测出第三方应用市场存在33.17%的重新打包应用,其中19.58%修改了权限。在修改过权限的应用中,45.95%存在越权行为,27.03%存在滥用权限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效率,将二值粒子群算法(BPSO,Bi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用于原始特征全集的优化选择,并结合朴素贝叶斯(NB,Nave Bayesian)分类算法,提出一种基于BPSO-NB的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未知应用进行静态分析,提取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的权限信息作为特征。然后,采用BPSO算法优化选择分类特征,并使用NB算法的分类精度作为评价函数。最后采用NB分类算法构建Android恶意应用分类器。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二值粒子群优化选择分类特征可以有效提高分类精度,缩短检测时间。   相似文献   

17.
张锐  杨吉云 《计算机应用》2014,34(5):1322-1325
针对Android平台恶意软件检测需求和Android权限特征冗余的问题,提出一套从权限相关性角度快速检测恶意软件的方案。采用卡方检验计算各权限属性对于分类结果的影响大小,去除冗余权限特征,再对权限属性聚类,提取代表性权限特征,进一步减少冗余。最后利用基于不同权限特征权重的改进朴素贝叶斯算法进行软件分类。在收集的2000个软件样本上进行了实验,恶意软件漏检率为10.33%,总体预测准确率达到88.98%。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利用少量权限特征,能够初步检测Android应用软件是否有恶意倾向,为深入判断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Android平台的恶意软件数量几乎以几何式的速度增长,故提出一种恶意软件检测方法是必要的.本文利用现如今疯涨的Android恶意样本量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分类预测模型实现对恶意软件的静态检测.首先,通过反编译APK文件获取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权限特征,baksmali工具反编译class.dex成smali文件得到危险API特征.然后运用机器学习中多种分类和预处理算法比较每一特征和联合特征检测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联合特征检测准确率高于单独特征,准确率达到9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