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Android平台恶意程序泛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应用分类和系统调用的恶意程序检测方法。以Google Play为依据进行应用程序分类,利用运行时产生的系统调用频数计算每个类别的系统调用使用阈值。当应用程序安装运行时,手机端收集应用程序权限信息和产生的系统调用信息发给远程服务器,远程服务器根据权限信息采用序列最小优化算法给应用程序进行分类,分类后利用系统调用频数计算出系统调用使用值,与该类别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恶意程序,将分类结果及判定结果反馈给用户,由用户判断是否需要更改分类重新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仅减少了手机的资源消耗,又能对产生恶意行为的应用程序及时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Android系统总共165个权限的基础上,提炼出30个理论上可以获取Android系统隐私资源的恶意权限组合。提出一种针对应用类别的基于恶意权限组合的恶意值、待测应用恶意权值、恶意阈值的窃取隐私恶意应用检测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准确率,并在Android系统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Android系统采用基于权限的访问控制模型来保护系统内部的重要资源。应用程序在Manifest文件中声明其所需的权限,用户在安装该应用前必须授予权限或放弃安装。用户在无法获知应用程序将如何使用这些权限前往往无法做出正确选择,因此这种权限授予方法无法有效防止恶意程序获得所需的权限。设计并实现了GrantDroid:一种支持Android权限即时授予的方法。GrantDroid拦截应用程序对所有权限的使用,并基于一套完整有效的恶意程序权限使用特征对其中的正常使用进行过滤。当检测到应用程序使用某权限会造成安全隐患时,GrantDroid在权限被使用前要求用户对该次权限使用进行即时授权。功能性测试结果表明GrantDroid对阻止恶意程序的恶意行为十分有效。大规模的可用性测试和性能测试显示GrantDroid对用户造成的影响非常轻微。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够有效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设计了一种针对Android权限的检测机制。该机制采用静态分析技术研究不同类别应用程序的权限特征,首先,根据权限的使用频度设置权限组,并借鉴TF-IDF思想为权限赋予权值;然后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计算应用程序的敏感值;最后使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分析,将应用程序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够有效地检测出未知应用程序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5.
Android系统使用权限机制对应用程序进行控制,即应用程序需要使用哪些系统资源就必须提前声明相应的权限。为了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应用程序声明权限时应该满足最小特权原则,即只声明其所需要使用到的最少权限,但现实中有很多应用存在权限过度声明的现象,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Android应用程序权限自动裁剪系统PTailor,通过对Android应用程序安装文件(APK文件)进行分析和修改,使其满足最小特权原则。PTailor首先从APK文件中提取程序所调用的所有系统API,并在预先生成的API权限映射表中查找该API所对应的系统权限,从而得到应用程序实际使用到的最少权限列表。然后根据该权限列表对程序的权限声明文件进行修改,裁剪掉已声明但未使用的权限。最后将裁剪过的权限声明文件与程序的其他部分重新合并成新的APK文件,新的APK文件中除了所声明权限满足最小特权原则外,其结构和语义都没有发生改变。使用PTailor对现实中的1 246个Android应用进行权限裁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PTailor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权限分析和裁剪,而且大多数被裁剪的程序都能够正确运行。  相似文献   

6.
由于Android系统的开放性,恶意软件通过实施各种恶意行为对Android设备用户构成威胁。针对目前大部分现有工作只研究粗粒度的恶意应用检测,却没有对恶意应用的具体行为类别进行划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行为特征的细粒度恶意行为分类方法。该方法提取多维度的行为特征,包括API调用、权限、意图和包间依赖关系,并进行了特征优化,而后采用随机森林的方法实现恶意行为分类。在来自于多个应用市场的隶属于73个恶意软件家族的24 553个恶意Android应用程序样本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细粒度恶意应用分类的准确率达95.88%,综合性能优于其它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很少有研究者使用有关联的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式检测Android恶意应用,多数静态分析方法考虑具体代码运行流程,计算复杂度较高,而单纯的动态检测方法占用Android系统资源,大大降低手机的运行速度。本文提出DApriori算法,能够有效的检测出Android恶意应用。DApriori算法分别计算恶意应用样本与良性应用样本权限关联规则,对比两种样本得到的用户权限之间的差异性,并使用恶意样本得到的关联规则对一定的混合样本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出Android恶意应用,并将关联规则应用于Android恶意应用动态检测中。  相似文献   

8.
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正面临着快速增长的恶意软件的威胁。如何快速高效地检测出Android恶意软件对保证用户手机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Android软件的权限出发,统计了4000多个恶意应用和2000多个正常应用的权限分布情况,依据特征权限在恶意应用和正常应用中的分布规律,设计了一种轻量级的快速检测方法 LWD(Light Weight Detection)。LWD根据特征权限在恶意应用中的使用频率和在正常应用中的使用频率的不同来定量分析特征权限恶意程度值,并以此计算每个样本的恶意程度值是否超过规定阈值来判断该样本是否属于恶意应用。实验结果表明,与市场上主流的杀毒软件相比,LWD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率。而且LWD是基于单一的权限特征对恶意软件进行检测,因此具有较高的时间效率。作为一种轻量级检测方法,LWD可以为更进一步深入检测恶意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图像相似性的Android钓鱼恶意应用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移动互联网日益兴盛的今天,攻击者已开始通过移动应用的形式来实施网络钓鱼,而现有的网络钓鱼检测方法主要针对网页钓鱼,无法应对这一新的安全威胁。钓鱼恶意应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过构造与目标应用相似的界面来诱骗用户输入敏感信息。基于这种视觉相似性,提出了一种面向Android平台的钓鱼恶意应用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动态技术截取被检测应用的人机交互界面,利用图像哈希感知算法计算其与目标应用界面的图像相似度。如果相似度超过阈值,则识别被检测应用程序为钓鱼恶意应用。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检测Android平台上的恶意钓鱼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0.
针对Android权限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传统的应用风险等级评估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限的Android应用风险评估方法。首先,通过对应用程序进行逆向工程分析,提取出应用程序声明的系统权限、静态分析的权限以及自定义的权限,和通过动态检测获取应用程序执行使用到的权限;然后,从具有恶意倾向的组合权限、"溢权"问题和自定义权限三个方面对应用程序进行量性风险评估;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上述三个方面的权重,评估应用的风险值。对6245个软件样本进行训练,构建自定义权限数据集和具有恶意倾向的权限组合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与Androguard相比,所提方法能更精确地评估应用软件的风险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Android手机应用程序存在的安全问题,对恶意应用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权限特征的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方法。方法中设计了一种挖掘权限频繁项集的算法——Droid FP-Growth。在构建权限关系特征库时,利用该算法挖掘样本集的权限频繁项集,获得检测规则。该算法仅需扫描两次样本集便可获得权限频繁项集,有效地提高了构建权限关系特征库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最终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对恶意应用的检测率达到81.2%,准确率达到83.6%,对比同类方法也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
Android系统运行时权限机制提出了权限组概念,但是应用市场上缺乏描述应用程序权限的信息,用户无法了解应用程序中权限组的重要性及其设置策略。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权限组重要性分析方法,通过逆向工程技术分析应用程序,利用排序算法计算程序中权限组的重要性评分,根据重要性评分确定应用程序中权限组的使用情况和设置策略,借助机器学习方法对分析方法进行测试与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详细分析应用程序中权限组的重要程度,并推荐合适的权限组设置策略。  相似文献   

13.
Android系统上的安装系统存在着"全部同意或取消安装"的问题,即用户同意应用程序要求的所有权限或取消安装,这使用户不能够灵活地限制应用程序的权限。通过修改Android系统上的安装系统和包权限检查系统,可以实现对应用程序权限的动态限制。在此基础上,通过检查和记录应用程序的权限使用情况,还可以帮助用户发现滥用权限的应用程序。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限制应用程序的权限,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应用程序对权限的滥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Android操作系统的广泛应用,基于Android平台的应用程序的数量日益增长。如何有效地识别恶意软件,对保护手机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提出了基于权限和API特征结合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反编译apk文件来提取权限特征和API特征,并将两者相结合作为一个整体的特征集合。在此基础上,采用分类算法进行恶意软件的甄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判别准确率高于权限集合或API集合单独作为特征的判别方法,从而能更加有效地检测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5.
应用程序的行为语义在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区分应用的行为语义,文中提出适合用于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的特征和方法。首先定义广义敏感API,强调要考虑广义敏感API的触发点是否与UI事件相关,并且要结合应用实际使用的权限。该方法将广义敏感API及其触发点抽象为语义特征,将应用实际使用的权限作为语法特征,再利用机器学习分类方法自动检测应用是否具有恶意性。在13226个样本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分析速度快且开销小,选取的特征集使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得到很好的结果;经机器学习分类技术的比较,我们选择随机森林作为检测方案中的分类技术,所提特征策略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6.5%,AUC达到0.99,恶意应用的分类精度达到98.8%。  相似文献   

16.
当前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在传播环节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化测试技术和动态分析技术的Android恶意行为检测方法。 通过自动化测试技术触发Android应用程序的行为,同时构建虚拟的沙箱监控这些行为。设计了一种组合事件行为触发模型——DroidRunner,提高了Android应用程序的代码覆盖率、恶意行为的触发率以及Android恶意应用的检测率。经过实际部署测试,该方法对未知恶意应用具有较高的检测率,能帮助用户发现和分析未知恶意应用。  相似文献   

17.
Android 系统在应用程序安装时仅给予粗略的权限提示界面,此界面不仅权限条目不全,而且解释异常粗略,普通用户完全看不懂,但基于使用需要,只能盲目确定授权。市面上的一些例如手机金山卫士,腾讯手机管家等管理软件,对于应用权限信息的查询要么权限条目远少于实际申请,要么权限解释一样粗略难懂,要么干脆就是直接调用 Android 系统 settings 下的粗略权限列表。〈br〉 通过研究 Android 的安全机制,在分析了上述现象可能导致的潜在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文章设计开发了一种结合电脑端和手机端,能够对未安装的 APK 文件和已安装的 APP 应用程序进行深入权限检测系统。此系统可以检测出应用软件所申请的精确的权限个数和详细的权限列表,并通过建立数据库的方法给每条权限以及可能引起的安全问题辅以详尽、易懂的说明,使无专业知识的普通用户也可以弄懂所申请权限的作用,提高应用程序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此外,此系统还能提供用户针对某条敏感权限进行应用筛选,即列出手机内使用该敏感权限的所有应用,协助用户排查恶意软件,保护系统安全。〈br〉 针对 Android 平台开放性带来的用户隐私泄露和财产损失的问题,文章通过对 Android 安全机制的分析,给出了一种在电脑端和手机端的基于权限分析的 Android 应用程序检测系统。该系统能检测出各种应用的权限信息,也能检测出具有某条敏感权限的所有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再判断的机会,可以更全面的保障用户信息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前Android应用程序的安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提出一种检测Android应用程序中恶意行为的静态分析方法, 该方法采用静态数据流分析技术, 并实现了常量分析算法, 通过跟踪应用程序对常量值的使用来检测恶意订购、资费消耗等多种类型的恶意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出Android应用程序的恶意行为, 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少Android系统用户的隐私数据泄露问题,提出一种针对Android应用程序源码的漏洞挖掘方法。该方法在Android漏洞库和权限方法集合的基础上,采用静态分析得到Android特有的权限漏洞矩阵代数式和漏洞点处测试用例,基于漏洞知识对测试用例变异得到半有效数据,利用污点注入和数据流分析进行Fuzzing挖掘。经过对400个Android应用程序源码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挖掘常规漏洞,而且在Android特有的权限信息漏洞挖掘方面效果明显。利用约束分析得到的测试用例数量少,而通过漏洞知识得到的半有效数据的针对性强,并且代码覆盖率和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各个Android应用商店大多检查已知的静态恶意应用,难以检测新颖、动态加载的恶意应用与行为,对此提出一种基于图结构与内存足迹分析的恶意应用检测系统。首先,采集应用的内存信息,分析应用的足迹与序列号,检测动态打包的恶意代码与新颖的恶意应用;然后,提取应用所请求的共生权限,将权限建模为图结构,并使用图的度量指标分析图的分类模式与中心权限,根据中心权限值选择可表示各类的最优图指标;最终,计算应用的隐私分数与风险阈值,基于该阈值检测各种恶意软件或恶意行为。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本算法对不同类型的恶意应用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对于未知的恶意应用也具有较好的检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